馬慈
摘要:小學語文作為小學階段重要的學科之一,教師一定要緊跟時代的腳步,將新課程改革體系的教學模式融入教學中去,這樣才能從本質上提升教學的質量,使學生能夠將閱讀效率最大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诖?,本文對小學四年級有效閱讀教學進行探究。通過對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策略的探究,能夠為學生有效創(chuàng)設一個全新的課堂學習情境,而且可以讓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到如何通過閱讀方法來充實自己、提升自己、鍛煉自己。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2-
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應以課本內容為基礎,拓展語文閱讀學習的內容。教師也應積極應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為學生展示直觀、立體的閱讀學習資源,為學生參與閱讀學習活動提供動力支持,使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具備情景化特點,更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在此,研究將從興趣激發(fā)的角度探討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從閱讀積累的角度引導學生不斷堅持閱讀和學習,最后再利用分層閱讀與個性化閱讀的方式實現對學生閱讀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基于此,必然可以讓學生在后續(xù)的閱讀活動開展中有效摸索出符合個人閱讀需求的方法,以及符合個人閱讀認知的策略。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方法
教師在對學生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首先要從學生的閱讀方法開始培養(yǎng)。因為學生在有了一個好的閱讀方法之后,且閱讀能力和閱讀質量才會不斷的提升。且基于這一模式下,學生的閱讀效果也會更加明顯。在此,教師可以結合基礎性的閱讀培養(yǎng)方式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教學。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掌握基本閱讀方法的同時對個人的閱讀方式作出相應的調整與改變,進而帶動學生的語文知識不斷的深入學習和發(fā)展。另外,教師還需要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以及科學的培養(yǎng)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以此讓學生逐漸喜歡閱讀,愛上閱讀且熱衷與閱讀。
例如: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可以通過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利用課文對學生進行教學的目的在于,學生對課文的了解程度比較深,而且通過課文內容對學生進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就對文章的核心立意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做出準確的分析。從本質上來講,這是一種提高學生閱讀興趣,促進學生閱讀主動性與積極性的良好途徑。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寓言兩則》進行閱讀,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個人閱讀后的感受,然后讓學生說一說在閱讀過程中體會到的內容。通過這樣互相交流與探討的方法可以迅速的提高學生的閱讀基礎水平。
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學生的閱讀習慣是帶動學生閱讀能力提升與語文學習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教師在開展日常閱讀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與提升。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個人的閱讀效率與閱讀能力,還能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模式。以此為法,學生的閱讀水平會得到一個較大的提升與發(fā)展。
例如:教師在開展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綜合當前自己所應用的閱讀方法對一篇課文進行閱讀,然后對學生進行文章問題的研究與分析。此時,學生會在自我閱讀之后對文章中的問題作出個人的分析與判斷。隨后,教師在讓學生通過“整體瀏覽、通篇閱讀、細節(jié)體現”的方法再對另外一篇文章閱讀一遍。然后再問學生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對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核心立意展開分析和研究。此時學生會發(fā)現,經過教師的引導,自己的閱讀能力頓時就得到了就打的提升。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更加輕松,且閱讀的流暢性也更高?;诖?,學生便會主動地改變自己的閱讀模式,應用教師所教導的科學方法,并將之作為一種習慣長期保持。
三、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思維培養(yǎng)的時候,要從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對學生閱讀的現有素材進行歸類和劃分,然后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對其進行有效閱讀。這樣,學生能夠在對短的時間內找到符合自己興趣的閱讀素材,這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和閱讀深度具有重要的引導意義。
例如:在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延伸。假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關于童話故事的文章教學時候,可以結合童話故事這一主題為學生選擇閱讀素材,在此可以結合“淘氣包馬小跳”等相關童話素材為學生提供全新的閱讀空間。這樣,學生在參與閱讀的時候才能更有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在閱讀的時候,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對童話情境進行分析與解讀,然后根據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對其進行續(xù)編。這樣,學生的閱讀思維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延伸,且在閱讀的過程中還能從自身的現實需求出發(fā),對故事內容做有效的分析。
四、分層教學,貫徹個性化教學理念
在個性化教學理念的引導下,小學語文教師應在課上注重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引導學生訴說自身在閱讀學習中的問題和困難。以此為基礎,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閱讀意見和建議,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更關鍵的是,教師可結合學生的近期成績以及具體的學習狀態(tài),將班級中的學生進行分層。分層教學的方式是落實個性化教學理念的有效手段,也可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突出語文閱讀教學的針對性。
例如,在講解《守株待兔》的內容時,教師可帶領學生閱讀課本內容,并對課本內容進行分析和總結,分析和總結的內容主要包括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文中主要人物的關系以及故事中蘊含的道理等。此間,針對基礎知識不足、學習態(tài)度不夠積極的學生,教師可提問:文中農夫“守株待兔”的原因,這個原因在文中就有表述,教師也可借此提問學生生字生詞的讀法;針對基礎知識較好、表現相對積極的學生,教師可直接提問文段蘊含的深刻道理,從文段整體的角度分析農夫行為的合理性,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從而做到分層教學,貫徹個性化教學理念。
綜上所述,基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實需求來分析,開展課堂閱讀教學,能夠讓學生在學習課文內容之前先對文章素材做出一個綜合性的了解和大體的判斷,這對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還能讓學生在參與后續(xù)知識學習的時候了解到閱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教師還需要從實際角度出發(fā),思考如何借助全新的教學方法設計符合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興趣的閱讀素材、閱讀內容與閱讀方案。
參考文獻
[1]陳秀華.把握范讀時機 啟動生本心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實踐探索[J].新教育,2021(26):21-22.
[2]林湘瑜.巧用信息技術構建高效課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J].新教育,2021(26):47-48.
[3]馬鵬瑞.通過開展豐富化閱讀活動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73):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