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軼華 董寶寧
摘要: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中國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發(fā)揮的作用日漸凸顯。但在當前仍由西方主導的國際局勢下,中國尚未掌握足夠的話語權(quán),無論是在政策外交領(lǐng)域,還是在樹立國際形象方面,都遭受著許多偏見和誤解。落后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中國亟需發(fā)出在國際舞臺上有影響力的聲音,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從而在世界新格局下,實現(xiàn)中國對外敘事及話語權(quán)重塑,詮釋中國發(fā)展模式。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講好一個中國故事勝過萬千大道理。因此,如何在高中英語課堂中“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采取有效行動研,經(jīng)過筆者多年的實踐,多次與專家商討交流,決定從高中英語課堂的目的和要求,課程標準的理論支持,編寫校本教材和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三個方面來探討這個問題。
關(guān)鍵詞:高中英語課堂模式;中國故事;行動研究
一、高中英語課堂的目的和要求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提到:“在語言技能的教學中,要將專項訓練與綜合訓練結(jié)合起來,如在閱讀訓練中穿插看圖預測、提取表格信息、讀前、讀后的討論或?qū)懜乓m(xù)寫等看、說、寫的活動,避免孤立的單項技能訓練?!备咧杏⒄Z課堂旨在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五大核心素養(yǎng)。通過聽、說、讀、看、寫等活動使得學生語言技能得到充分訓練。
二、課程標準的理論支持
高中課程標準中指出,文化知識的教學應(yīng)以促進學生文化意識的形成和發(fā)展為目標,文化學習不僅需要知識的積累,還需要深入理解其精神內(nèi)涵,并將優(yōu)秀文化進一步內(nèi)化為個人的意識和品行。這是一個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過程,涉及幾個步驟的演進和融合,感知中外文化知識——分析與比較;認同優(yōu)秀文化——賞析與汲取;加深文化理解——認知與內(nèi)化;形成文明素養(yǎng)——行為與表征。
三、編寫校本教材和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鑒于以上認知,筆者重點從校本教材和高中英語課堂模式入手,作為我們行動研究的主要方向,最終把編寫《中國故事英語讀本》和確立符合我校實際英語教學的Viewing--Extensive Reading--Summary writing-Speech模式,作為我們的行動研究成果。
1.《中國故事英語讀本》和各類相關(guān)音視頻資源素材、教學設(shè)計和案例的整理和編寫
選擇什么樣的中國故事,筆者從身邊小事做起,以小見大,挖掘中國文化中的傳統(tǒng)美德。確定把最具代表性、典型性和趣味性的中國故事逐步收集整理并編寫為我校的《中國故事英語讀本》,包括中國風物,傳統(tǒng)習俗,文學藝術(shù),古今成就,名人軼事,中國精神等六個方面。
2.探究Viewing--Extensive Reading--Summary writing-Speech課堂模式
為了提高高中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實踐能力,我們幾位一線教師多次研討磨課,確立了符合我校實際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即通過Viewing--Extensive Reading--Summary writing-Speech課堂模式展開教學。教學設(shè)計編寫依托《中國故事英語讀本》和各類相關(guān)音視頻資源,借鑒傳統(tǒng)課堂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實現(xiàn)新課堂模式下三大目標的滲透,即目標一是傳授英語知識,二是通過線上線下英文版中國故事的學習了解,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三是有意識在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重視中國文化價值觀引領(lǐng)。為落實課堂模式的行動研究,我們確定每周一節(jié)英語拓展課作為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實踐課,每周安排主備人,負責搜尋和準備本周的教學素材,包括:視頻,文本,課件,教學設(shè)計等,其他成員通過聽課,觀摩學習,提出改正提高建議,一起共同磨課,不斷優(yōu)化踐行Viewing--Extensive Reading--Summary writing-Speech課堂模式,最終在全校推廣應(yīng)用。我們希望通過以上教學模式,讓我校的英語課堂充滿中國味道,課上課下更有中國范兒和世界范兒,從而實現(xiàn)英語課堂的三大功能:一是英語學習,二是深刻理解中國文化,三是完成高中生的思政教育。
3. Viewing--Extensive Reading--Summary writing-Speech課堂模式具體操作流程
“Viewing”環(huán)節(jié):依托我們編寫的《中國故事英語讀本》(中國風物,傳統(tǒng)習俗,文學藝術(shù),古今成就,名人軼事,中國精神),去選擇本堂課要講什么樣的中國故事。我們課題組要求,要從身邊小事做起,以小見大,挖掘中國文化中的傳統(tǒng)美德,把最具代表性、典型性和趣味性的中國故事收集、整理并編寫為教學設(shè)計和課件。授課教師根據(jù)《中國故事英語讀本》,在線上線下大量搜索音視頻資源做好“Viewing”環(huán)節(jié)素材準備。學生通過觀看與課堂內(nèi)容配套的視頻,感知文化背景知識,引入課堂主題,進而全面調(diào)動學生高昂的課堂興趣。
“Extensive Reading”環(huán)節(jié): 學生使用持續(xù)默讀方法自主閱讀《中國故事英語讀本》相關(guān)內(nèi)容,賞析并汲取英語語言知識和中國文化知識,提高閱讀和思辨能力。
“Summary writing”環(huán)節(jié):學生對于所觀看及閱讀的讀本內(nèi)容,進行本節(jié)話題相關(guān)的創(chuàng)新寫作(100詞左右),從而內(nèi)化對于英語語言和中國文化知識的理解,發(fā)表自己對于本節(jié)課主題故事的觀點,為最后一步的講好中國故事做鋪墊。
“Speech”環(huán)節(jié):學生完成寫作后,為他們學會使用講好故事的語言做好了素材鋪墊,增強了學生用英語表達的自信心。本環(huán)節(jié)重點在講,而非照本宣科讀稿子。因此我們老師鼓勵、啟發(fā)、引導學生去尋找中國和世界利益共同點和情感共鳴點,升華故事主題,通過講好身邊大小事,讓世界了解中國,響應(yīng)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召喚。
總結(jié)
利用《中國故事英語讀本》,實踐iewing--Extensive Reading--Summary writing-Speech課堂模式。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大膽實踐,培養(yǎng)和提升了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活潑開朗的個性和較強的自信心,達成教學效果,完成了情感目標的培養(yǎng)與提升。學生學會用英文講好中國的故事,可以利用當代信息和數(shù)字媒體技術(shù),挖掘基于語篇所承載的文化知識以及深層次的意義與內(nèi)涵,感知分析鑒賞,加深對文化知識的理解,幫助他們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國家意識,同時把最具代表性、典型性和趣味性的中國故事傳播出去,普及中國文化,從而實現(xiàn)“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宏大目標。
參考文獻:
[1]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
[2] 李蓉. 高校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J]. 2020(09):92-93.
[3] Stephen Krashen , 《閱讀的力量》, 1985
[4] 羅少茜,曾玲, 《持續(xù)默讀》, 2017
[5] 丁建勇. 新時代高中英語教學要講好中國故事[J].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2018(09):60-62
姓名:陳軼華,1978年7月,男,河南靈寶,本科,中小學一級英語教師,英語課堂模式,472500,河南省靈寶市實驗高級中學
姓名:董寶寧,1982年7月,女,河南靈寶,本科,中小學一級,英語閱讀教學,472500,河南省靈寶實驗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