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巧
摘要: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知識并提高認知,好的教育更要凸顯隨性和自然,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無憂學習,減輕心理方面的壓力,進而實現(xiàn)教育質(zhì)量的進一步提升,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是一種隱性的教育手段。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巧妙地滲透德育思維,為的是讓學生更好的接受,既省去時間成本,又加深知識間的銜接,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可謂是一舉兩得。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無痕教育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小學生的德育問題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關(guān)注。在以往的德育課堂中,學生的反應和參與度不高,課堂的總體質(zhì)量也不盡人意,刻意的說教和灌輸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加深思想負擔,反而不利于德育的進一步實施。不妨換一種思路,用更加隱性的教育方式去進行滲透。語文作為一門基礎(chǔ)性學科,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同時其中也包含著濃郁的德育元素,是拓展德育教育的最佳方式。但是,究竟該如何實現(xiàn)語文教學與德育的無縫銜接?如何讓學生更容易接受?這是作為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并非強行的灌輸知識,而是將某種思想和知識滲透或這傳遞給學生,而整個過程中,學生并未感覺到任何的教育痕跡,這便是最近新提出的“無痕教育”。此教育方式更加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求,同時也更符合“雙減”背景下對教學的要求。本文特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問題以及無痕教育進行分析和探究,試圖沖破傳統(tǒng)教育思維的牢籠,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自然的教育氛圍,以此來抵消學生心中的抵觸心理和戒備心理,讓心靈的大門敞開,讓德育住進心間。同時,也推動語文教學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一、無痕課堂的優(yōu)勢
(一)一定隱蔽性
隱秘性是無痕教育的基本原則,是區(qū)別于其它教學手段的最突出的手段。無痕教育隱蔽性的魅力就在于它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fā),將教育的目的隱藏起來,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不知不覺的跟著教師的步調(diào)走,激發(fā)起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學習興趣,并在自愿的情況下進行學習和探究,無痕教育的隱蔽性“源于學生,用于學生”,在某種意義上而言,更加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求,也更加符合新課改的“創(chuàng)新、趣味”原則。
(二)充分靈動性
靈活性是無痕教育的保證,無痕教育要求教師轉(zhuǎn)變教育方式,讓說教變成一種隱秘、無聲的引導,就像為教育披上隱身外衣,讓學生接受起來更加自然輕松。無痕教育要求教師以教育情境為底色,以技能為加持項,以自身規(guī)范約束為行為指導。無痕教育的最終實施是通過教學手段的運用得到落實的,因此,對教師而言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挑戰(zhàn),只有靈活的駕馭教學手段,才能使無痕教育成功的落實。
(三)兼具實效性
從無痕教育的隱秘性可以看出,該教育是真正立足于學生實際需求,且符合學生實際發(fā)展的教育手段。更加注重對學生個性的保留,切實將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并著力于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加強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塑造。同時,在教學中兼具趣味性、靈動性、科學性等特點,讓學生在無形中完成學習任務(wù)。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負擔被清除,自由卻無限加碼,有一種被尊重的感覺,他們樂于接受這種教育,也喜歡這種教育。由此可見,無痕教育的效果是很有效的。無痕教育切切實實地為學生考慮,勢必會贏得學生的心,更好地完成教學目的,一旦落實其教學效果是很明顯的。
(四)具有人文性
語文學科既具有人文性特點,又具有工具性特點,所謂人文性需要分來來講。首先在語文教學中,人文性主要體現(xiàn)在文化與知識層面之上,而無痕教育中的人文性體現(xiàn)在教師的人文關(guān)懷上,是一種精神和情感層面的滲透。無痕教育的人文性體現(xiàn)于教育者身上。無痕教育的實施除了要求教育者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還需要具備過硬的個人素質(zhì)。無痕教育的實施者必須要有一顆博愛之心,一顆包容之心,一顆真誠之心,一顆尊重、平等之心和一顆耐心,要真實地做到“情為生所系,利為生所謀,心為生所想?!比粝雽⑷宋男园l(fā)揮出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情感,需要學生能主動配合教師進行學習。這時只有無痕教育這種充滿人文情懷的教學手段,才會被認同,受到學生歡迎。無痕教育實施時的人文情懷有助于小學語文人文性的充分體現(xiàn),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思想性、情感性和審美性及一定的文學積淀,同時促進無痕教育人文情懷的發(fā)展。
二、德育在小學語文中的“無痕滲透”策略
(一)教材與德育的無痕銜接
若想實現(xiàn)語文教材與德育的無痕銜接,充分將二者融合,教師需要科學地掌控教材文章顯現(xiàn)出的德育內(nèi)容,并將其不著痕跡的滲透到課堂教學中 以教師的自我知識感悟來和學生作分享交流。例如在學習《八角樓上》此課文當中 就需要重點突出毛主席領(lǐng)導工農(nóng)紅軍在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艱苦革命斗爭環(huán)境、以及革命樂觀主義的精神 傳頌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為了新中國的建立而持續(xù)進行不屈不饒的革命斗爭的精神品質(zhì)。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們探討文章的主旨,然后通過一些視頻、故事營造一種濃郁的氛圍感,緊接著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感受,通過與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進行對比,讓學生更深刻的認識到革命的艱苦,但盡管這樣,革命先輩們?nèi)匀粯反瞬黄5臑榱诵闹械男拍願^斗,學生的內(nèi)心自然會悠然升起一種崇敬之情。在這種情緒的渲染下,挖掘“革命精神”和“不屈不撓”等關(guān)鍵詞,以此為論點進入到探討之中,無形中滲透德育。
(二)語言與行為的無痕滲透
無痕教育不一定要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日常生活以及交流互動中也可以進行德育滲透,語文教師在課堂中要多用敬語,如邀請學生回答問題或者互動時,用“請”“有請”“歡迎”等;在糾正錯誤時用“抱歉,打斷一下”、“請允許我來糾正一下”、“你說的很精彩,但是如果……我覺得會更好!”等,總之要給與學生充分的尊重。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輕易和學生許諾什么,一旦許諾就要做到。教師也是人,也會犯錯誤,若是被學生指出來要虛心接受,并認真道歉,比如教師在教學時犯了語言上的錯誤,學生指出后教師虛心的說:“大家都聽得很認真,感謝大家指出老師的錯誤,對于大家指出老師一定會認真改正,希望我們都要做到知錯就改?!币谜Z言和實際行動為學生做榜樣。
(三)閱讀與實踐的無痕教育
閱讀的附加價值極為豐富,好的書籍可以無形中滲透各種知識,德育也不例外。語文教師可以借助閱讀課為學生推薦好的課外書籍,利用學生感興趣的領(lǐng)域進行德育滲透,再結(jié)合趣味性的實踐活動,既實現(xiàn)閱讀能力的提升,又能將德育無痕滲透,一舉兩得。例如,推薦三年級學生適合的讀物,如繪本、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結(jié)合多媒體課件的輔助,配合游戲和角色扮演等趣味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通過巧妙的引導,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再將內(nèi)容引申到“德育”層面,讓學生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說一說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師再進行總結(jié)和點題,整個過程流暢且自然,學生的情緒也被充分的調(diào)動起來。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是德育的最佳拍檔,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guān)系。教師在教學時,應順應語文教學的特點和規(guī)律,同時兼顧實踐性、趣味性原則。立足于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學情,構(gòu)建起獨樹一幟的學科特性,既發(fā)揮語文的文學性又體現(xiàn)德育的教育性,更展現(xiàn)教學的人文性。
參考文獻
[1]陳舒吟. 語妙天下,果行育德——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滲透德育[J]. 試題與研究,2021,(29):97-98.
[2]穆建亞,劉立德. 教科書中的德育內(nèi)容:呈現(xiàn)方式、建構(gòu)邏輯及價值實現(xiàn)——以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科書課文為例[J]. 中國教育學刊,2021,(11):67-71.
[3]王茜. 傳承經(jīng)典·培養(yǎng)氣質(zhì)·提升素養(yǎng)——小學語文“經(jīng)典誦讀”教學方法研究[J]. 中國教師,2021,(S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