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微
摘要: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之中蘊含了許多語文要素。然而,低年級教科書中的語文要素具有含而不露、隱而不顯的特點。因此,如何把低年級語文教科書中的語文要素化隱為顯,就成為了廣大語文教師需要重點探究、著力解決的教學關鍵問題之一了。為此,本文先指出語文要素的定義,而后分析低年級語文教科書中的語文要素隱藏在哪里,最后就如何使低年級語文教科書中的語文要素“化隱為顯”進行研究。希望對廣大語文教師有效落實語文要素帶來一些啟發(fā)。
關鍵詞:語文要素;低年級;化隱為顯
隨著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的問世,一個全新的概念也隨之誕生。這就是語文要素。它分布于教科書的各個單元,貫穿于每個課時之中。只不過,具有顯性與隱性之分。而低年級語文教科書中的語文要素卻成為了“隱秘的角落”。因此,如何挖掘低年級語文教科書中的語文要素,使之化隱為顯就成了為語文教師應該解決的教學問題之一了。只有充分利用低年級語文教科書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并契合小學生的心理需求,才能有效地挖掘低年級語文教科書中的非顯性的語文要素。下面,本文結合低年級語文教學實際,就如何有效地落實語文要素淺談一些拙見。
一、什么是語文要素
所謂語文要素就是語文訓練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語文能力、學習內(nèi)容以及學習習慣。統(tǒng)編教材把“語文要素”這一整體細分為一些小的點。由簡到難,由表到深,充分分布且表現(xiàn)在每一個單元的導語之處、課后思考練習題之中、口語表達、習作之中等等。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以語文要素為指引,在教學中樹立精準的要素意識,重視教學內(nèi)容的層次性,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設計。
二、低年級語文教科書中的語文要素隱藏在哪里
(一)隱藏在識字教學中
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科書中的一個基礎板塊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板塊。這一板塊既有漢字從古到今的演變,又有漢字所承載的歷史意蘊。因此,識字教學不僅僅向學生展示了漢字的魅力,更蘊含了語文要素。這就是使學生在學習漢字的同時,還能感知漢字文化。針對這一情況,語文教師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需要利用好識字教學,充分挖掘識字教學中的語文要素,使其滲透到學生的心靈之中。
(二)隱藏在泡泡圖中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這就是泡泡圖隨處可見。它們不僅起到了提示語的作用,還蘊含了一定的語文要素。因此,在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關注泡泡圖中的隱性語文要素,千萬不能忽略之,從而把語文要素落實到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三)隱藏在課文之中
在低年級語文教科書中,除了識字教學這一大塊頭,還有一定數(shù)量的課文。這些課文具有通俗易懂,此外,還體現(xiàn)了濃郁的傳統(tǒng)文化特色。因此,課文之中也蘊含了一定的語文要素。這就是挖掘傳統(tǒng)文化因素,弘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激發(fā)小學生閱讀興趣,使他們初步感受閱讀之美。有鑒于此,語文教師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應該主動地以閱讀教學為抓手,有效落實語文要素。
(四)隱藏在語文園地中
在統(tǒng)編版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后面都有一個語文園地。里面包含了很多個欄目:書法有之,日積月累有之,古詩詞閱讀有之,和大人一起讀亦有之,內(nèi)容豐富。正因為如此,語文園地之中蘊含了很多非顯性的語文要素。既有寫字技巧的訓練,又有閱讀視野的開闊。既有組詞造句能力的培育,又有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方法的引導。因此,語文教師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應該充分挖掘語文園地中的語文要素。
三、低年級語文教科書中的語文要素“化隱為顯”的策略
(一)結合課后練習題,挖掘語文要素
在低年級語文教科書中,看似沒有語文要素,實際上卻蘊含了非顯性的語文要素。為了挖掘這些非顯性的語文要素,教師可以結合課后練習題。那么如何結合呢?首先,教師要對課后練習題進行研究,想想這些題目都是從哪些角度進行設計的,這些題目對應了哪一項語文要素。其次,教師要對這些課后練習題目進行分類。把體現(xiàn)了同一項語文要素的課后練習題目放在一起,以便形成有條有理的題目框架。再次,教師就要對課后練習題目進行重構與改編,達到一題多變的目的。最后,教師要讓學生獨立地思考這些課后練習題,而后針對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精準的點評與適當?shù)难由臁?/p>
(二)借助泡泡圖,彰顯語文要素
泡泡圖之中蘊含了一定的語文要素。教師若能對泡泡圖中的信息進行巧妙利用,就能有效地把語文要素化隱為顯。有鑒于此,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主動地發(fā)揮泡泡圖的作用,以此來彰顯語文要素。
(三)搭建學習支架,呈現(xiàn)語文要素
研究表明,學習支架在教學中起著“激發(fā)興趣,啟迪思維”的作用。搭建學習支架不僅能為學生鋪設一條思維階梯,還能把隱性的語文要素凸顯出來。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不妨利用搭建學習支架的方式,把非顯性的語文要素呈現(xiàn)出來,從而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四)挖掘傳統(tǒng)文化,落實語文要素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具有濃濃的“中國風”。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挖掘傳統(tǒng)文化因素的方式也能有效地落實語文要素。因此,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從教材中捕捉傳統(tǒng)文化的身影,引導學生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從而促進語文要素的落實。
綜上所述,語文要素是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命題之一。只有把語文要素落實到位,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借助課后習題,挖掘了語文要素;借助泡泡圖,呈現(xiàn)了語文要素;搭建學習支架,彰顯了語文要素;挖掘傳統(tǒng)文化因素,落實了語文要素。如此一來,低年級語文教科書中的語文要素得以“化隱為顯”,落地開花。
參考文獻:
[1]黨建新. 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及啟示[J]. 天津教育,2021,(15):185-186.
[2]何仲寬.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路徑探索[J]. 家長,2021,(15):75-76.
[3]王如霞. 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探究[J]. 家長,2021,(15):155-156.
[4]王淋欣. 探析提升部編版二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 家長,2021,(15):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