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艷
【摘要】讀后活動不僅可以檢查學生閱讀的效果,更是學生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和主題觀點等組織語言、運用語言,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及思維能力的重要過程。本文分析讀后活動存在的輸出與輸入語言不一致、活動內容選擇不當、輸出活動有過程無實效等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策略:活動前做好核心語言和主題意義等鋪墊,活動中加強語言監(jiān)控和評價指引等。
【關鍵詞】初中英語;讀后活動;主題意義;核心語言
閱讀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閱讀文本承載著主要的輸入任務。讀后活動是閱讀課常用模式(讀前-讀中-讀后)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對所學文章主題意義的深入理解和拓展,是對文章主題核心詞匯及重要語言結構的運用,是對文本結構等可取之處的借鑒。它是在讀前、讀中大量輸入的基礎上進行的一次綜合輸出活動,是成果的展示,更是通過運用核心語言及核心觀點進而真正掌握語言知識、訓練思維能力的重要過程。
本文著力調查、分析目前閱讀課讀后活動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改進策略,以期在讀后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方面為初中英語教師提供參考。
一、初中英語閱讀課讀后活動存在的問題
在初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讀后活動環(huán)節(jié)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一)輸出活動使用的語言與語篇核心語言知識無關
在英語閱讀課的教學實踐中,部分讀后活動在輸出時所使用的語言和讀前是一樣的,沒有運用新學的核心詞匯及語言結構。這是缺少語言形式的鋪墊或鋪墊不足造成的,學生的語言輸出與輸入無關,新學的語言得不到運用,很難實現(xiàn)從知識到能力的提升。
(二)活動內容選擇不當
有些讀后活動要解決的問題是學生完全不了解的,由于這個年齡段或者社會生活的經(jīng)歷學生從未體驗過,便無從下手。還有些活動的完成需要很多復雜的語言,學生表達起來語言障礙太多。
(三)活動準備時間過短
很多教師給學生限定討論時間為三分鐘甚至是一兩分鐘,結果大部分學生不能順利輸出。然后部分教師就請了優(yōu)秀的學生來做展示,掩蓋大部分學生無法完成輸出任務的問題。
(四)對于學生的展示缺少具體評價和指導
大部分讀后活動的展示環(huán)節(jié),教師會給出“Good,thank you!”“Good job!”之類的評價。具體哪里好?為什么好?學生并不是很清楚。
二、初中英語閱讀課讀后活動常見問題的改進策略
(一)充分開發(fā)語篇主題意義
從整體建構的課堂教學觀出發(fā),整節(jié)閱讀課的環(huán)節(jié)設計都由本語篇的同一主題統(tǒng)領,包括讀后活動,以確保學生語言輸入與輸出的一致性。語篇主題意義的充分開發(fā),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也是學生在讀后活動中獨立解決問題、表達觀點的基礎。主題意義開發(fā)的過程應貫穿于讀中這一過程,從文本的題目、文體、結構、語言、寫作技巧等方面選擇此文本較為出色的方面,設計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任務,逐步完成對文本各項優(yōu)點的開發(fā),使主題意義的開發(fā)水到渠成。在此基礎上的讀后活動才有可能承載需要深入理解主題意義這一任務,從而順利解決相關問題,實現(xiàn)觀點的遷移使用。
人教版英語九年級Unit1 Section B 2b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下同)是一篇講述如何成為成功學習者的說明文。文章通過介紹成功學習者共有的四個好習慣,向學生說明怎樣才能成為成功的學習者,使學生意識到學習是一次終生的旅程,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一個智慧的終生學習者。下面,我們以這篇文章的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為例,闡述如何逐步開發(fā)文本的主題意義,做好讀后活動的觀點鋪墊。
1.觀看視頻,感知話題。觀看兩位畢業(yè)于我?,F(xiàn)就讀于重點大學的學長介紹學習方法的視頻。激發(fā)學生學習情趣,自然引入話題,排除部分語言障礙,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2.跳讀,了解文章結構。初步了解文章結構及成功學習者具備的四個好習慣:How many habits do you know? What are they?
3.尋讀,分析句子功能,理清段落邏輯。請學生閱讀第一個好習慣文段并回答下列問題:
(1)Why should we create an interest in what we learn?
(2)How do we create an interest?
(3)What's the example?
通過回答問題把握文段內容;在教師幫助下分析句子功能,理清文段的邏輯結構,如圖1所示(Key:Why -how -example)。
4.段落閱讀,獨立總結段落結構。在理清了第二段段落結構之后,運用所學方法分析第三段的段落內容、句子功能及段落結構,內化所學知識,為讀后活動的結構借鑒做好鋪墊,如圖所示2。
5.分析作者意圖,完成話題到主題意義的提升。閱讀最后一段,回答問題:
(1)Why does the writer think“Learning is a lifelong journey ”?
(2)By writing this paragraph,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say?
問題設置由易到難,讓學生學會從字里行間分析作者意圖,讓學生意識到終生學習的重要性,做一個終生的智慧學習者。學生會以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面對讀后活動。
(二)確保核心詞匯及語言結構的輸入
讀后活動的設計要建立在新課標“以生為本”的理念下,幫助學生在活動中運用所學核心語言及主題觀點等進行自主建構。所以,在閱讀課前教師應該框定本節(jié)課的重點詞匯、句型等核心語言知識,尤其是輸出活動即將用到的詞匯、句型,并將它們分散到課前、課中,用適當?shù)牡姆椒ńo予學生感知、體驗甚至是運用的機會,有意識地重復循環(huán)。讀后活動前幫助學生再次歸納吸收核心詞匯及句型。
九年級Unit1 Section B 2b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文本較長,依據(jù)文本主題和輸出活動框定了11個單詞和8個句子作為語言知識方面的教學目標。采取了課前預習及課上化整為零的方式,把單詞和句子根據(jù)語篇布局分批學習。為了確保學生輸出活動的順利進行,在讀后活動前設計了語言知識復習的導圖,如圖3、4、5(劃線部分需要學生口頭回答):
(三)讀后活動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綜合語言水平
為保證學生能夠順利完成輸出活動,我們要分析其認知水平和語言水平。首先,讀后活動的內容應該是全體學生所熟悉或了解的,如果是學生完全不了解或者只有部分學生了解的內容會導致活動難以順利進行,也就失去了讀后活動的意義。其次,讀后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應該是學生感興趣的,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另外,讀后活動的設計要在分析學生綜合語言水平的基礎上把握好難度,不應有太多學生不會的詞語和表達方式。所以,讀后活動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經(jīng)過思考和討論能夠完成的,但是又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讀后活動要幫助學生在融合所學新知與舊知后,體驗到經(jīng)過思考和整理運用新舊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四)給予學生充分的準備時間
小組討論作為語言輸出的準備階段,是學生通過思考、組織語言、表達交流從而積累語言和觀點的過程。同時,也是訓練學生的分析、對比、批判等各種思維能力的過程。教師只有提供充分的時間才能保證學生運用語言和訓練思維的量,才能保證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升,從而保證后續(xù)展示活動的順利進行,實現(xiàn)有效教學。
學生準備時間不足多是因為課堂時間分配不夠合理。比如,導入過于復雜冗長,讀中環(huán)節(jié)對文本的解讀不分主次、面面俱到等。這就要求教師認真研讀語篇,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根據(jù)目標在教學設計時有所側重、取舍,優(yōu)化課堂結構,從而給予學生合理而充分的準備時間。
(五)加強對輸出活動的監(jiān)控和指導
讀后活動的展示環(huán)節(jié)是對學生在當堂課中所學知識的一次綜合檢驗,更是教師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體現(xiàn),這個過程融合了當堂課的精華,是學生學習和查漏補缺的好機會。為了把握好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
1.合理設計評價表,全員參與評價。全員使用評價表格利于控制學生的注意力,更有助于學生有理有據(jù)地評價他人作品、修改自身作品。評價表格的設計要根據(jù)活動目的及教學目標來設置。評價項目可以是語言知識、觀點等所學內容。目的是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讓評價從籠統(tǒng)變?yōu)榫唧w。
語篇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的語言輸出展示環(huán)節(jié)評價表
語言知識的掌握離不開運用,所以利用該評價表引導學生使用核心詞匯和句子,保證語言輸出與輸入的一致性。對文本段落結構的借鑒是另一個教學目標,評價表將該結構包含的內容設為評價項目,引導學生正確使用該結構,提升寫作能力。
全體學生看展示、寫評價,改變了展示環(huán)節(jié)由少部分學生展示,大部分學生盲目觀望的狀態(tài)。同時,根據(jù)評價表的具體項目,學生也可以一一對照,以檢驗自身的不足之處。
2.及時梳理、重現(xiàn)核心觀點及核心語言。對于學生展示過程中出現(xiàn)的核心觀點和核心語言,教師應有意識地進行板書,并在幾組展示結束后和學生進行總結,以加深學生對本節(jié)課核心觀點和語言的印象。對于學生在討論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或者是展示階段出現(xiàn)的共性錯誤,教師應抓住時機及時指出,以減少學生對錯誤的強化。
四、關于讀后活動的思考
“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是學生必備的、能夠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關鍵能力之一”讀后活動是在大量知識輸入后的一次綜合語言運用實踐。在缺少語言環(huán)境的情況下,這對英語學習者是非常重要的。讀后活動作為一堂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經(jīng)常由于時間關系被縮短甚至省略。教師只有認真研讀語篇,確定適度適量的教學目標,大膽地取舍整合,優(yōu)化課堂結構,給予讀后活動充分的時間保證,才能做到輸入的量與輸出的質之間的平衡。
參考文獻:
[1]姚旭輝,周萍,陳纓等.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讀寫整合:鋪墊與輸出[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2]戴軍熔,鄭春紅,朱雯等.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讀后活動:設計與實施[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3]王健.在英語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0(43):24-29.
[4]段瑜金.主題意義探究下的問題推進式英語閱讀教學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0(43):7-12.
責任編輯? 羅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