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妮
摘要:新時代的經濟飛速發(fā)展對教育的發(fā)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社會各界更加重視幼兒園教育的發(fā)展。為了提高學前教育活動的有效性并促進兒童綜合能力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不僅要有良好的健康、藝術、社會和科學素養(yǎng),而且還必須滲透感恩教育活動,并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意識,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在此基礎上,本文基于幼兒園感恩教育的意義,簡要論述了如何開展感恩教育,使孩子們身心健康,快樂成長,充滿感恩之情。
關鍵詞:幼兒園;感恩教育;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感恩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使用一套培訓方法來進行有計劃地了解,感恩的教育。幼兒期的兒童處于世界認知意識的早期,正處于人類情感體驗和訓練的關鍵時期。此階段的感恩教育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時認知方面,理解感恩的含義的能力,用心識別感恩教育的能力。第二是創(chuàng)造情感上愉悅的情感體驗的能力。第三是行為方面。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將感恩之情轉化為練習的能力。
1.實施幼兒園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1為完成兒童的健康人格做出貢獻
幼兒相對較年輕,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很容易受到生活中其他因素的影響,從而影響人格的發(fā)展。因此,有必要進行兒童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以便在高質量的教育中完成健全的品格。感恩教育是德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的感恩意識不是由他們自己形成的,需要老師的指導和教育。幼兒時期是發(fā)展人們的思想和道德素質的重要時期,在此期間兒童具有較強的自我中心思維,難以從他人的角度理解和思考,因此幼兒園必須重視這一時期的感恩教育。及時開展兒童感恩教育,加深感恩教育的有效性,防止兒童被錯誤信息所污染,確保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
1.2為解決當今的社會問題做出貢獻
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感恩教育。沒有感激之情的國家就沒有發(fā)展的希望。兒童是我們社會建設和發(fā)展的接班人。只有從小時候培養(yǎng)兒童感恩的思想和行動,才能促進我們的社會和諧發(fā)展。在幼兒園開展感恩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行為和感恩心,不僅是我國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而且是我國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必經之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幼兒通過家庭的溺愛行為容易發(fā)展出自我意志和傲慢的人格特質,一些孩子甚至威脅他們的家庭滿足過多的需求,在孩子與父母之間造成沖突,并影響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犯罪屢有發(fā)生,在尋找這些社會問題的根本原因時,人們常常批評教育缺乏,特別是對兒童的教育。加強幼兒園的感恩教育,是解決一些社會問題的重要方法,對社會發(fā)展和兒童家庭的發(fā)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2.幼兒園感恩教育的基本內容
2.1引導幼兒識恩、知恩
幼兒園的感恩教育應該使孩子們意識到他們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是父母、老師、他人和大自然的給與的,他們必須認識到別人給予他們的恩惠并不是天經地義的,照顧自己,幫助自己也并不是別人的義務。年幼的孩子很小,在他們眼里,一切都有生命和情感。因此,父母和老師可以有效地利用同情心來幫助孩子從他人的角度了解自己的感受并控制自己的不良行為,要學會互相幫助和分享。
2.2培養(yǎng)孩子的報恩之心
在識恩、知恩的基礎上,要學會報恩。幼兒園老師應該學會利用周圍的小事情來教育孩子感恩,帶領他們感恩,感謝父母,老師和伙伴,并學會感恩國家和自然。感恩教育實際上使孩子了解恩典的回報。在進行感恩之時,應該幫助孩子體驗并學習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各種祝福的價值,學會回報恩惠,理解到并非報大恩才是報恩,對父母,老師和其他人的關心和尊重也是在報恩。
2,3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
感恩的培養(yǎng)是感恩行為發(fā)生的必要條件,是感恩教育的核心。幼兒期是提高兒童感恩能力的重要時期,在此期間,兒童的思維具有自我中心的特質,因此很難從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和積極思考。此外,由于學齡前兒童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此成年人應牢牢把握兒童欣賞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并及時進行感恩教育。通過情境解釋,同理心等教育方法,孩子們可以通過內化感激知識,了解自己的內心,學會識恩、知恩和報恩。
3.幼兒園實施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
3.1發(fā)現感恩材料以增強兒童的感恩意識
在進行感恩教育之前,教師應收集有關感恩教育的教學材料,并用它們來影響孩子們的思想,增強孩子們的感恩心。教師開展感恩活動,例如放映有關感恩教育的電影,鼓勵學生唱關于感恩的歌,以及分配任務,以畫一幅感恩畫的方式來鼓勵孩子們。由于幼兒園孩子年紀較小,生活經驗相對較少,因此教師可以在組織活動時指導他們從感恩父母到感恩朋友和鄰居。教師還可以在教室中營造以感謝為主題的環(huán)境氛圍,以便兒童可以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例如在教室里安裝感恩角,感恩公告板,感恩主題黑板報等,并定期更改主題內容。選擇顯示的內容時,需要專注于圖片并使用孩子喜歡的裝飾方法,以便他們可以感受到強烈的感恩之情。
3.2家園攜手創(chuàng)造感恩的協(xié)同效應
學前教育并不是家庭或幼兒園可以獨自完成的事情,兩者必須共同努力以取得充分的成效。父母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兒園應鼓勵父母按照尊重和平等的原則參加感恩教育,并采用家長學校,家庭聯(lián)絡專欄,家庭聯(lián)絡手冊等形式,確保父母使用準確科學的教育觀念。幼兒園教師應與家長加強溝通,并幫助父母認識到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進行感恩培訓,親子活動,專題講座,家庭娛樂活動等感恩教育活動,以幫助父母了解感恩培訓的目標,內容和方法。收集有關感恩節(jié)的材料,邀請母親上幼兒園向孩子們介紹他們的育兒經歷,并邀請來自不同職業(yè)的父母介紹自己的職業(yè),以向孩子們介紹父母的艱辛和愛心。
結束語
為了從小就對孩子們產生感恩之情,教師應在學習和生活中滲透感恩之情,讓孩子們感受所得到的“恩惠”,并將這種“恩惠”回報給需要幫助的人,使孩子們對感恩之情表示感謝。從而達到弘揚傳統(tǒng)美德、落實感恩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林寧寧.幼兒園實施感恩教育的內容及途徑[J].當代家庭教育,2019(6):5.
[2] 徐少華.讓感恩伴隨孩子成長——談幼兒園感恩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才智,2018(6):130.
[3]曹新星.心懷感恩,健康成長——試論如何在幼兒園日?;顒又信囵B(yǎng)幼兒的感恩之心[J].好家長,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