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定萍
摘要:微課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呈現(xiàn)方式,反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重難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展開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它是碎片化、可視化、結構化的新型教與學的數(shù)字資源,無論是使用環(huán)境,還是授課內容的特殊性,在農村信息技術課堂使用微課確實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1]。使用精心制作的微課資源,不僅可以使老師的操作更清晰,而且還能實現(xiàn)分層教學,最重要的是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在微課熱潮下,農村小學該如何走自己的微課之路?
關鍵詞:微課;信息技術教學;農村小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微課是在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的時代出現(xiàn)的新事物。微課作為新型教學模式,逐漸被引入應用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不同的學習方式,給傳統(tǒng)課堂帶來了一種新的互動教學體驗。
一、微課在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意義
微課第一服務對象應該是學生的學習,第二服務對象是教師的教學,第三服務對象是家長的家?;又С帧T谵r村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積極開展微課教育能夠適應小學生心理發(fā)育特點,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課堂效率,減輕教師的重復性教學壓力。
1.適應小學生心理發(fā)育特點
小學生年齡尚小,生理心智發(fā)育不成熟導致其無法全神貫注于課堂漫長的時間,教師需要清楚的認識到這點,并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對這一點的忽視。微課的教學方式以視頻的方式存在,時間短,能深深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以往的刻板教學得到改善。
2.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微課開展教學,強調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基礎,在完成學習任務時,自主選擇微課學習,教師更關注于對學習任務的設計和學習過程指導與評價,因而更能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二、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1.農村信息技術學科師資力量薄弱
在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表現(xiàn)得更加突出,尤其在一些農村學校,沒有專職的信息技術教師,兼職教師的微課應用技能與課題研究能力較低,導致教師不愿意提高使用微課的技能與能力,無法提高教學效率。
2.學生開展微課的局限性
課前學習微課能更好地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而農村小學的學生有別于其他城鎮(zhèn)地區(qū)的學生,很多家庭并沒有電腦,對于“微課”學習模式,接受能力普遍偏低。學生也沒有利用網(wǎng)絡學習的習慣,即使是有條件的家庭,也只是停留在看電影、玩游戲的層面上,對于開展“微課”是難上加難[2]。由于目前學生家庭狀況,微課的使用還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使用,受課堂觀看微課使用時間的限制,仍不能完全發(fā)揮微課使用效果。如果學生課前能很好地觀看學習微課,課堂上就會留有更多時間進行實踐操作。
三、微課在農村小學信息技術中的教學應用設計
1.提升教師的設計能力
教師在課前要做好充分的備課工作,精選講解內容,確定微課類型,確定教學模式。在微課設計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教學內容,并不是把所有的內容都涵蓋在微課中,而是圍繞本節(jié)課的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對于參與微課設計的教師而言,需要不斷加強新技術與新課標的學習,轉變教學觀念,實現(xiàn)教學風格、教學技能的遷移與提升,從而迅速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信息技術課程具有操作性、實踐性的學科特點,所以信息技術課程的微課基本以操作演示為主,比如微課內容是“初識畫筆”,可以先用Scratch創(chuàng)作一個動畫小作品,在輕柔舒緩的音樂中展現(xiàn)一只小瓢蟲畫家在草地上繪畫圖形的情景,進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接著錄制教學課件,課件上呈現(xiàn)“畫筆”模塊中的各個控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嘗試理解這些指令的含義;最后在Scratch中搭建腳本,繪畫出一條線段的操作過程。同時,對教師的講解和操作利用添加標注、字幕、音樂等方式,讓微課效果更為生動、有趣。剪輯完成后,選擇合適的尺寸,保存為視頻文件。在做好課前分析、微課錄制、學習單設計等準備工作后,根據(jù)微課的設計意圖與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平臺中進行課程的設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開展個性化學習。
2.開展適合學生特點的促學活動
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可以參考網(wǎng)絡游戲的競爭制,結合信息技術課程,建立課堂作業(yè)管理與評價網(wǎng)站系統(tǒng),以積分等級為衡量標準,以學習積分激勵學生,達到一定分值自動進行等級提升,比如學生每完成一個知識店的微課學習就記3分,完成相應的課堂作業(yè)記2分,論壇提出問題記1分,論壇中參與討論、積極發(fā)言記0.5分等[3]。此外,還可以設定一些難度較大的任務供學生挑戰(zhàn),挑戰(zhàn)通過還可以獲得額外的榮譽稱號。當學生完成相應數(shù)量的微課學習并完成任務后就能進入下一等級的學習操作。這樣的積分制度、等級制、榮譽稱號以及評價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刺激到學生的競爭意識,并且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同時也能使得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只要抓住了這個時期學生好奇心強、愛玩的心理特征,靈活地使用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再加上富有挑戰(zhàn)性的積分制度和評價制度,就能創(chuàng)造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四、結束語
微課的高速發(fā)展,有效激活了教師參與教學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與能動性。教師制作微課應體現(xiàn)“學生主體與主導”的理念,為學生知識獲取建構、技能獲取與建構提供個性化的支持,而不是簡單而封閉的傳遞傳輸。總之,微課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的平臺,為師生交流探討拓展了暢通的渠道;制作的微課可供隨時查閱、補充、修正、拓展,最后永久保存,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共享,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真正實現(xiàn)因材施教,讓更多的學生主動學習,享受探索和自由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岑健林.微課定義與特征詮釋[J].教育信息技術.2017,(7、8):79-81.
2.張燕威.微課在鄉(xiāng)村小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教育信息技術.2016,(4):44-45.
3.劉建國.微課在農村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對策[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9):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