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龍偉
(重慶市綦江區(qū)丁山學校 重慶 400000)
微課的興起是新時代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成果。小學語文教師應緊跟時代潮流,積極運用微課輔助進行教學,提升課堂效果,激發(fā)學生對教材知識面進行延伸和擴展。隨著微課教育的不斷完善,微課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小學語文教師應潛心研究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發(fā)揮微課短、少、小、多的特點,為教學工作提供更多的選擇。
語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語文既是文化的載體之一,也是人類交流表達的重要工具。按照常理來說,語文作為小學生的母語,小學生學習語文的難度應該較低。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并非如此,語文教材內容有很多地方,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難度較大,容易產生空洞乏味的情況。而微課由于呈現方式的多樣性和自由性,深受學生的喜愛。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積極應用微課是解決課堂內容空洞乏味的有效手段之一。
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尚未完全成熟,雖然每個學生的特點不同,注意力、思維方式等根據身心發(fā)展水平的不同,也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從整體來說,小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的集中。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連續(xù)注意力的時間大約在20分鐘左右,男生與女生之間也有一定的差異。這種情況就導致學生很難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內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從而降低了教學的效率。微課的應用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穿插微課來不斷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自主學習是新教育背景下對學生能力的要求,終身學習是當今時代對于我們每個人的要求。所以在現代的教學背景下,特別注重教育的延伸和擴展。我們急需一種手段來打破課堂的束縛,使教學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去。而微課因為其短小精悍的特色,逐漸成為小學生熱愛學習、自主學習以及形成終身學習習慣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隨著近年來微課的迅猛發(fā)展,逐漸產生了碎片化的教學模式,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微課將是小學生實現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最佳陣地,也是打破課堂教學壁壘的突破口和轉折點。
微課在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過程中可以發(fā)揮極大的輔助作用。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會用到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的方法來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使他們更全面了解課文的內容和中心思想。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來進行教學情景的構建。一般情況下,教學情景構建初期很難迅速把學生帶入到情景中,往往需要較長的鋪墊和引導才能讓學生投入到情景中,從而發(fā)揮教學情景應有的作用。而微課教學為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方法。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的方式使學生迅速進入情景,了解情景的背景和角色分配,且微課多樣化的呈現方式,極易引起學生的關注,從而縮短教學情景前期構建的時間[1]。
例如,教學五年級上冊的《將相和》時,《將相和》這篇課文主要除了講述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組織學生針對三個小故事進行情景模擬。通過模擬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使學生感受到藺相如的個人魅力,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藺相如機智果敢的形象。通過負荊請罪的情景模擬,使學生感受到廉頗與藺相如之間建立起來的真摯友情。在情景模擬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對于故事內容進行導學,使學生明白自己的角色分工和故事的情節(jié)內容。在情景模擬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微課,對表演的內容進行補充,從而使整個情景模擬更加豐滿和具體。
我們經常說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可以成為最原始的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我們使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產生了強烈的興趣,那么學生就會自覺地進行知識學習,自然提高對知識內容的掌握和理解。這種主動地掌握和理解比單純的說教要有用的多。小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的限制,單純地通過教師約束來使學生保持注意力集中難度較大,這時應努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發(fā)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從而使學生的注意力得到較長時間的集中,提高學習效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些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較小,尤其是文言文相關的教學內容普遍存在學生沒有興趣、教學難度大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來進行對這些內容的輔助教學。由于微課呈現方法豐富,容易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其對教學難點進行導學或者解讀,從而提升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達到降低教學的難度、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教師要牢記單純的督促和管教是堅決不可取的,我們應該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fā)點,充分利用微課教學的趣味性和特點,努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對語文學習保持專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例如,教學五年級下冊的《景陽岡》時,武松打虎的故事雖然廣為流傳,但是《景陽岡》這邊課文選編自《水滸傳》。《水滸傳》是典型的明清小說,屬于半文言的范疇,對小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閱讀難度。在閱讀過程中,小學生容易產生枯燥乏味的不良情緒。教師可以通過微課來輔助學生對《景陽岡》的學習,教師可以節(jié)選《水滸傳》影視作品的情景,制作出武松打虎的微課。通過影視作品的輔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輔助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降低學習難度。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中,學生學習內容的主要方式局限于課堂之中,課前和課后學生獲得知識的方式主要通過自學。其實學生在課前、課后精神都處于較為放松的狀態(tài),更為容易接納學習知識,如果教師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之中,那么就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嚴格約束。作為信息時代的教學產物,微課能夠有效的沖破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限制,教師可以通過錄制教學視頻或者制作導學微課的方式,讓學生在復習或者預習時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反復的觀看,有條件的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課的在線對接技術,組織學生在課下進行視頻互動交流,從而使學生在較為放松的學習狀態(tài)之下,更好的接納學習知識。同時打破課堂教學的空間和時間限制,延伸課堂教學的寬度。教師在進行課下微課教學時,應充分發(fā)揮微課碎片化學習的功能,微課碎片化學習主要側重的是微課學習的簡練性和及時性。微課可以將學習內容碎片化,每次只對學習內容的一個點進行講解,然后通過多個碎片化的呈現,組成完整的教學內容。這樣學習者就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對知識進行學習。學習者不用準備較長的時間或者良好的學習地點,而是隨時隨地的可以進行微課學習,使教學方式變得更加靈活多樣。當然,這種教學方式對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科學的制作微課、組織學生下載,同時要督促學生進行預習和鞏固,從而達到微課教學的應用效果。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注重教學內容的吸引性和有趣性,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3]。
例如,在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好的故事》等課文教學時,這兩篇課文都屬于第八單元的篇目,第八單元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全面了解魯迅先生。但是魯迅先生的作品繁多、經歷豐富,很難通過一兩篇文章全面展現魯迅先生的形象。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制作多個與魯迅先生相關的微課,將知識內容碎片化,由學生下載回去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了解,從而通過碎片化的微課使學生對魯迅先生建立一個全面的、整體的認識,既達到教學的目的,又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是固定的、有限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固然不能脫離教材,但是也不能局限于教材。小學生由于受到生活經驗的限制,對于一些事情沒有經歷過,很難通過文字產生感同身受的效果。有時候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容在生活中根本沒有接觸過,從而導致學習過程中一知半解、懵懵懂懂,降低了學習效率。通過微課教師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延伸和擴展,而彌補教材資源的局限和不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沒有接觸過的事物,教師可以制作微課進行視頻和圖片講解。對于學生沒有接觸過的歷史年代,教師可以制作微課對作者的生平和文章的歷史背景進行詳細的介紹。這些在教材資源之外的延伸,一是可以加強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拓寬他們的視野;二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多彩的延伸內容可以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例如,教學六年級下冊《石灰吟》時,《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的于謙,在這篇課文教學時,《石灰吟》的解讀離不開對作者于謙的介紹。因為石灰的形象正是于謙的形象,表現了于謙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但是僅憑教材中的作者簡介,學生很難對于謙有全面的了解。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制作介紹作者的微課對教材的內容進行補充和延伸,既能豐富教學內容,也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石灰吟》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總之,在科技信息的不斷推動下,微課已經成為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科學合理地將微課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和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提高自身能力,跟上時代的步伐,在微課的運用上不斷創(chuàng)新出更加新穎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在提高學生語文文化知識和學習技能的同時,也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得以提升,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