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娟
【摘要】以德為先、以德為重是我國教育的核心。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德育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若教師可以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則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具體來說,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滲透德育不僅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有利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诖耍W語文教學中教師滲透德育可從立足文本,科學滲透;聯(lián)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美德;發(fā)揮教師示范作用,使學生外化于行等方面切入。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
素質(zhì)教育快速發(fā)展的今天,雖然我國提高了對德育工作的重視,但是還未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這是每個新時期教育者都應該解決的問題。語文學科是小學階段比較重要的一門科目,若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可提升學生理解能力與明辨是非能力,提高語文學科教學水平。為此,接下來我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經(jīng)驗談一談德育滲透的方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意義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滲透德育對學生全面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這就需要教師全面認識滲透德育的意義,并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提升德育效率。具體來說,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
(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語文學科不僅具有很強的人文性,而且具有很強的工具性。但教師在教學中更注重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很少注重該學科的人文性特點。課程改革后教師在教學中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tǒng)教育理念,最大程度發(fā)揮語文學科的教育功能和價值,通過滲透德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合理滲透德育,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學習習慣,幫助其樹立優(yōu)良的思想理念,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
小學階段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中主要以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為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品格和意志。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滲透德育有利于教師實現(xiàn)這一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提高對小學階段德育教育與語文學科的重視,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
基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滲透德育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意識到這一問題,并在教學中科學滲透德育。
(一)立足文本,科學滲透
從小學階段語文教材內(nèi)容來看,教材不僅宣傳真善美,而且也鞭撻了假丑惡,其中包含了豐富的德育內(nèi)容。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了解教材,充分運用教材滲透德育,讓學生全面了解文章,且遷移潛移默化地給學生滲透德育內(nèi)容。以教學《小英雄雨來》這篇文章為例,我先是讓學生學習文章內(nèi)容,了解并學習小英雄雨來身上的大無畏精神。他為了保護國家和日本人周旋,并將敵人帶入到設計的地雷陣中。在此之后他還與其他的小伙伴們共同站崗放哨,配合八路軍抗日等等,這些都體現(xiàn)了他對祖國的愛以及強烈的民族精神。學生學習這篇文章時深刻體會了小英雄雨來身上的不畏艱險以及為國奉獻的精神。如此,學生在學習中深受小英雄雨來的影響,自覺承擔振興祖國的責任和使命,無形之中滲透了德育。又比如教學《落花生》這篇文章時,我讓學生了解文章中作者描寫的種花生、吃花生和議花生的過程,重點分析了文章最后一段父親說的話,讓學生在學習中深刻把握作者要告訴讀者的哲理,從而在日后的學習中立志要像花生一樣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默默無人的人。為此,我開展教學活動時挖掘了教材中的德育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優(yōu)化班級管理,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
(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美德
當今時代學生以獨生子女居多,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個孩子都備受長輩寵愛,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很少體諒他人,且缺乏獨立性,更無法體會生活的不易,浪費糧食的問題比較普遍,并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美德。為此,教師在道德教育時應立足小學生特點,結合生活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美德,提高學生道德素質(zhì)。以教學《孔融讓梨》這篇文章為例,學習本節(jié)課內(nèi)容后我以孔融給家人讓梨這件事引導學生學習孔融從小就知道謙讓的道理,并學習他身上的為人著想的品質(zhì)。為此,我聯(lián)系生活讓同學們學會與同學、朋友以及長輩等分享好吃的或者是好玩的等等。此外,學習《憫農(nóng)》時,我拓展了古詩詞的內(nèi)容,以當前時代為基礎給學生講解我們吃的米飯都是勤勞的農(nóng)民付出很多汗水才能得到,并體會詩詞中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一句的內(nèi)涵,讓學生在物質(zhì)生活豐富的今天仍然珍惜糧食。
(三)發(fā)揮教師示范作用,使學生外化于行
小學生好奇心較強,且活潑好動,在課堂學習中無法長時間注意力,但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想滲透德育就必須立足學生的特點?;谛W生模仿能力較強的特點,教師應時刻注意自身言行舉止,發(fā)揮自身示范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同時,還要注意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做好,給學生做好榜樣。以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文章為例,我讓學生朗讀文章,并讀出對雷鋒精神的崇拜和向往。為此,我以雷鋒的事跡為基礎,讓學生意識到雷鋒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增強學生對雷鋒及其精神的了解。以此為基礎,我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這個過程中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教師飽滿的熱情,對朗讀產(chǎn)生較高的興趣,雷鋒精神融入到每個學生的血液中,讓學生自覺將雷鋒精神外化于行。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xiàn)。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吃透教材,全面分析教材內(nèi)容,引導學生深入地挖掘和體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zhì)和審美情緒,提升學生道德素質(zhì),讓學生成為一個充滿魅力的人,最終成為對社會有幫助且品質(zhì)優(yōu)秀之人。
【參考文獻】
[1]危彥海. 基礎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yè)——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 2019(6):118-33.
[2]周華軍. 立德樹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J]. 課外語文, 2019(25).
[3]周華軍. 立德樹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J]. 課外語文, 2019(9):195-196.
[4]楊玉瓊. 淺談小語教學中的立德樹人[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7(30):25-25.
[5]陽鍛英. 立德樹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 讀寫算, 2018(31):33-33.
(責任編輯:周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