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文
【摘要】葉圣陶先生曾說:“作文是各科學習成績、各項課外活動的經驗以及平時思想品德的綜合表現。”換言之,學生寫作能力的強與弱直接體現著學生的綜合水平,因此,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做好高中學生作文指導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認真分析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策略,進而使學生的寫作水平不斷得到發(fā)展和提高。
【關鍵詞】高中;作文教學;現狀;優(yōu)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1—0074—02
作文一直以來就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的關鍵。但很多教師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往往只注重學生知識面的拓展,而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導致很多學生寫出的作文枯燥陳舊,缺乏真情實感。對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重視學生作文的指導,通過多種途徑不斷提高學生寫作水平。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當前高中作文教學的現狀
1.學生寫作興趣較低。據調查我們發(fā)現,在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技巧上的練習,而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不夠重視,導致學生常常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而寫作。學生抱著這種態(tài)度來寫作,寫出來的內容就會單調、枯燥,沒有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自然得不到高分。有的教師雖然也想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但由于開展教學的方式單一,在整個過程中缺少引入一些新鮮元素,致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厭倦情緒,他們排斥寫作,不知道該寫什么,完全沒有主觀的表達欲望,總是被動地寫作,寫作水平自然低下[1]。
2.素材積累匱乏。寫作本身源于生活,只有從生活中著手的寫作,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寫作。但由于高中生生活方式單一,每天穿梭于宿舍——教室——食堂之間,活動范圍狹隘,生活閱歷不足,再加上迫于高考的壓力,學生對學習之外的事情關注不夠,對一些時事和熱點問題缺乏深刻的認識和思考,進而造成了學生寫作素材的匱乏,導致學生寫作時要么胡編亂造,寫自己不熟悉的生活,要么抄襲一些以往高考作文高分的范文,造成題材陳舊、雷同的現象。
3.沒有掌握科學的寫作方法。據調查發(fā)現,很多學生除了在課堂上學會了一套模式化、套路式的應試寫作技巧之外,并沒有掌握真正的寫作方法,而這些與教師的應試作文教學方式是分不開的。寫作本身就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寫作教學對高中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意義。但在實際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卻仍舊沿用過去傳統、陳舊的教學方法,缺少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教師常常會選擇一些經典范文進行點評和講解,而學生對有些環(huán)節(jié)存在困惑時又不敢及時地提出來,這樣單方面的信息傳遞是無法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的[2]。
4.自主學習能力較低。傳統的作文教學中,大多是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喪失了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有質疑后不敢提出來,很多疑問無法在課堂上得到及時的解決,不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3]。作文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要想學生在日后的考試中取得良好的成績,需要教師首先在思想上引起重視,然后再采取有效策略來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引導,使其不斷提高寫作能力。但現實情況卻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普遍不高,很多都是在教師的督促下完成寫作,再加上很多教師的教學氛圍不佳,就會削弱學生寫作的動力,阻礙了作文教學活動的有序展開。
5.作文評價方式較為單一。作文評價作為教學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但通過觀察發(fā)現,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都較為單一和隨意,總是隨便寫幾個字,這種草率的評價無法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力和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而且,假如教師采取千篇一律的模式對學生的作文進行統一評價,就很難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寫作水平,也很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優(yōu)化高中作文教學的策略
1.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教師可以利用豐富多彩的生活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寫作當中去。比如,可以組織學生周末去博物館參觀,聽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講解一些歷史;去敬老院,看望一下孤寡老人,和其聊聊天,或者開展一些詩歌朗誦比賽、作文大賽等活動,這些都可成為課后的延續(xù)與補充。由于高中生往往有著很強的高考壓力,而這些趣味性極強的活動不僅能放松學生的身心,還能喚起學生的回憶,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養(yǎng)學生積累素材的能力。寫作源于生活,如果平時不深入觀察生活,不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憑自己隨意編造是寫不出一篇好文章的。古人所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恰恰是寫好一篇文章的兩個重要因素。所以,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我們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培養(yǎng)學生積累素材的能力。首先,要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進行觀察,可將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一些小故事記錄下來,以便日后作為素材來用。其次,去觀察“別人”的生活,即課外讀物。學生平時要多閱讀課外書籍,接觸大量新鮮活潑的語言材料,這樣日積月累,就會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進而不斷充實頭腦。最后,我們要引導學生善于關注時事素材。時事素材具有時代性,往往給人一種真實、新穎的感覺。如,每年的“十大感動中國人物”,所評選出的人物的事跡往往催人淚下,教師在寫作中就可以將其列舉出來,還可以將頒獎詞加以運用,這樣寫出來的作文不但有亮點、有特色,而且更具深度和感染力。此外,還可結合每一年的國內與國際發(fā)生的一些大事件,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這樣不僅有助于拓寬學生視野,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3.培養(yǎng)學生立意構思的能力。寫作中最重要的兩大思維能力便是立意和構思,只有不斷進行訓練和指導,才能讓學生學會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方法。那么,如何進行訓練呢?首先,在學生動筆之前,教師要讓學生先確定這篇文章的主題,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寫要達到什么目的?只有弄清楚這些問題,學生在寫作時才能抓住文章要領,才不會偏題、離題。比如,在寫一個人物時,我們可引導學生先進行觀察,觀察其外貌的特點和性情,然后再深入挖掘這個人物的內在,將其的一些品德、精神進行描寫,這才是寫這篇文章的最終目的。學生只有在動筆之前明確寫作目的,才能在寫作的過程中緊扣主題,不跑題。如果學生之前就沒有明確主題,那么在寫作中就會陷入迷茫,不知道要寫些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去寫,即使是寫出文章來,也會失去了靈魂。
4.創(chuàng)新作文形式,發(fā)揮學生個性特長。為了讓學生自由寫作,減少對學生的束縛,作為教師,我們要為其提供有利的條件和空間,并鼓勵學生勇于敞開心扉,自由地表達。我們可讓學生采取自主命題的方式,引導學生熱愛生活,樂于觀察,這樣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就會更加貼近自己的實際生活,也更富有真情實感。對此,在平時的作文訓練時教師就要創(chuàng)新作文形式,不要拘泥于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可讓學生試著寫散文、詩歌、小說,盡可能地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華,發(fā)揮自己的特長。
5.改革作文批改模式,培養(yǎng)學生自改能力。高中生相比初中生來說,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對世界也有了一定的認知,所以,我們不能再按照過去傳統的模式來進行,而是要允許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即使是一些不太成熟的觀點,我們也不能輕易地對其否定,而是要給予學生尊重和理解。為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們除了自己評改外,還要讓學生進行互評和自評,培養(yǎng)他們的自改能力。比如,學生寫完作文后,教師可先進行一次瀏覽,找出文章中明顯的優(yōu)缺點,然后讓學生自己進行批改,可讓學習小組進行互評,也可以自評,讓學生們先找出這篇文章的成功之處,再找出存在的不足,最后進行整理,舉手發(fā)言。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一些具體的寫法會掌握得更加深刻,今后也會形成主動去發(fā)現自己文章問題的習慣,進而不斷提高修改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要比教師單一的評改效果更佳。
總之,作文一直是學生高考試卷中的重頭戲,作文的分數也占據著整個語文試卷的半壁江山,作文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著學生分數的高低。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既要從宏觀的角度入手,為學生創(chuàng)設寫作氛圍,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改變,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真正感受到寫作的快樂和幸福,由“要我寫”變?yōu)椤拔乙獙憽?,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能力。
參考文獻
[1]楊成羨.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J].青年作家,2015(03).
[2]張莉.中學生閱讀與寫作問題及對策探究[J].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20(06).
[3]郭運為.淺談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J].教育教學論壇,2011(04).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