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雪麗
【摘要】本文分析了信息化環(huán)境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闡述了信息技術對進一步優(yōu)化課堂教學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意義。對信息化環(huán)境下教師如何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策略進行了初步探索,提出應當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及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活躍課堂氣氛,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搭建自主探究平臺,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為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和自主學習提供有力支持。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化環(huán)境;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3—0128—02
教師應切實發(fā)揮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將動畫、視頻、音樂、聲效等多媒體技術充分融入課堂教學,以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達到刺激學生感官,激發(fā)學生興趣,開拓學生思維的目的,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也是當前廣大數學教育者關注的重點問題。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教學情況來看,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不足,造成課堂趣味性不足、教學效果不佳等諸多問題。下面,筆者就如何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策略進行簡要分析,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信息化環(huán)境下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1.信息技術應用不到位。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也得到有力普及。但是從目前小學數學教學情況來看,大部分小學數學課堂并沒有形成完善、統(tǒng)一的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結合不緊密,導致課堂教學效果欠佳,教學先進性不足,不利于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推進及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1]。
2.忽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缺乏信息技術支持的小學數學課堂,缺乏趣味性,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沿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講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自主性得不到發(fā)揮,學習主體性無法充分體現,不僅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課堂教學有效性也得不到保障。
3.學生缺乏自主探究機會?;趥鹘y(tǒng)教學模式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師沿用口頭講授的方式傳播知識,課堂上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單方面“教”,學生被動“學”,“教”與“學”之間的關聯(lián)性不大,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學生缺少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機會,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及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
4.教學內容與生活脫節(jié)。在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練習中,教學內容、習題訓練與生活脫節(jié)的現象比較普遍。數學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學以致用。而脫離生活的小學數學教學,達不到這樣的目的,學生即便是做了大量的練習題,依舊是紙上談兵。
二、信息技術輔助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
1.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要想學好數學這門學科,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較強的想象力。大部分學生認為數學是一門抽象難懂的學科,望而生畏,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但是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就能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形象,隨機實現靜態(tài)與動態(tài)之間的轉化,增強數學教學的直觀性,從而降低了數學學習的難度,強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2.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無形中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信息化環(huán)境下教師可以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以形象具體的知識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比如,在教學“軸對稱”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如楓葉、五角星、蜻蜓、風車等,給學生直觀感受,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
3.豐富數學課堂教學內容。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師借助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將微課、云課堂等新媒體融入教學,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手段更加多元化。
三、信息化環(huán)境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策略
1.利用信息技術,活躍課堂氣氛。在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中,課堂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無法有效調動?;诖耍處熗ㄟ^信息技術輔助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比如,在講授“100以內減法”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播放超市購物場景,展示一些商品價格,讓學生用100元現金購買一些東西,思考購買這些東西需要花費多少錢,收銀員要找回多少錢。場景化的教學更能有效幫助學生強化對教材知識的理解,也能讓學生更快地理解教材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2]。
2.以學生為主體,完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能幫助學生開闊眼界,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發(fā)散思維的平臺。比如,在學習“百分數”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模擬場景:第一個商場折扣活動為滿200元減80元;第二個商場在原價的基礎上打六折,再打九五折。然后教師拋出問題:若要買一件價格為290元的外套選擇哪個商場更劃算?通過生動直觀的多媒體影像引發(fā)學生思考,促使學生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3]。
3.利用信息技術,搭建自主探究平臺。在當前信息化環(huán)境背景下,教師可以結合微課、電視網絡平臺、教育云平臺等多種新媒體給學生搭建良好的探究平臺,讓學生利用教育信息資料、微視頻等自主探究知識。學生結合自身學習需要反復觀看學習資料與視頻,通過網絡平臺查閱與之有關的資料并解決實際問題,擴展學生的知識面。以教授“年、月、日”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在自主探究平臺發(fā)布自學視頻,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了解年、月、日的由來。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教師將傳統(tǒng)的授課方法、信息技術與新的教學方式有效融合,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為學生營造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促進學生自主高效地學習。
4.利用信息技術,化抽象為具體。小學數學中包含大量的概念、定理等,這些內容抽象難懂,小學生學習和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在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可以整合圖片、影像、音頻等素材,提升數學教學的生動性、直觀性,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抽象的數學知識。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更符合小學生思維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有助于小學生良好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習慣的形成。例如,在講授“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教師可以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展開教學,隨意拉動三角形,讓學生記錄每次變化后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度數,反復操作后,讓學生將每一組三個內角的度數相加,最后得出結論:無論如何變換,三角形三個內角度數之和都是180°。通過直觀的操作,便于學生理解,在提升了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同時,大大提升了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4]。
5.利用信息技術,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善于發(fā)現、搜集,將小學數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到一起,運用信息技術將生活中的數學帶到課堂,既充實課堂教學內容,也提升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幫助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意義。比如,在“認識人民幣”的教學中,教師借助媒體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人機交互的生活情境:小明去商店買文具,他買了一個文具盒10元錢,10個本子5元錢,2根鉛筆1元錢,如果小明拿了20元給售貨員阿姨,阿姨會找給他多少錢?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lián)系,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信息化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相融合,增添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效調動了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教師應當深入分析研究現代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方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積極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環(huán)境,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姚治國.試論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下小學數學的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05):104.
[2]陳志軍.信息化環(huán)境下小學數學差異化教學策略探究[J].名師在線,2018(25):26-27.
[3]羅菊花.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的有效策略芻議[J].課程教育研究,2018(04):127.
[4]孟凡媛.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下小學數學教師勝任力結構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6.
編輯:徐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