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學君
摘要:對于剛進入幼兒園的幼兒來說,他們大多數都沒有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是每個家長的共同愿望。習慣的養(yǎng)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yǎng)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yǎng)成了一好的習慣會使你受益終生。我們都知道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對孩子的自身是很有好處的,但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因為人并不是單純地受理性支配,還要受自己思維和行為慣性的制約,良好的習慣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認為習慣決定了孩子的命運。所以作為幼兒園的老師,幼兒良好的習慣行為的養(yǎng)成我們所負有很大的責任。在孩子學習和玩的過程中,知道應該做什么,知道不能做什么。本文對幼兒應具備怎樣的優(yōu)秀習慣、品質和培養(yǎng)的有效戰(zhàn)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幼兒教育;生活習慣;行為約束;活動方法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44-169
在幼兒教育中我們可以明確要有效培養(yǎng)好幼兒的生活習慣和社會行為的目標,要結合現代新式、有效的活動方法和活動工具來加強幼兒活動參與的有效性,從而促進幼兒習慣行為的養(yǎng)成。
一、游戲活動法來培養(yǎng)幼兒的習慣
幼兒剛進校園的時候,如果老師直接告訴孩子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就說明習慣和行動的內容。關系不好的情況下,幼兒不僅會害怕,也不能按老師說的去做。因此,要培養(yǎng)習慣和行動,首先要和幼兒建立良好的關系,提高感情,使幼兒融入學校生活。游戲活動法可以做到這些,根據社會行為和生活習慣開展游戲活動,可以符合幼兒的心理需求和學習需求,幼兒會變得有趣,更喜歡參與課堂活動中在游戲中交流增進學生之間和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同時在游戲過程中間接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促進幼兒的多方面發(fā)展。
例如,教師可以準備一個游戲“建造城堡”,將幼兒分成多個小組,并給予每個小組相同數目的積木,讓幼兒自由地使用,在游戲過程中可以引導幼兒養(yǎng)成自主動手的良好習慣,許多幼兒會因為材料不夠而選擇去拿別的小組的積木,形成不良的社會行為,教師就可以親切地引導幼兒:“拿別人的東西要經過別人的允許,可以用請、可以嗎等語氣來詢問,如果對方不答應不能搶,不能亂拿不屬于自己的東西”。親切的話語更能增進幼兒的感情,引導幼兒形成不爭不搶的社會行為。房子搭建完后再開展“過家家”這個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學會打掃衛(wèi)生、整理家務等等生活技能,間接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習慣,提高行為、習慣游戲的有效性。
二、情境活動法來培養(yǎng)幼兒的習慣
幼兒的年齡比較小,對外界充滿好奇心,經驗也很少,所以經常不考慮別人而行動。這是幼兒容易變得自私的性格。在培養(yǎng)幼兒的行動和習慣的過程中,至今為止老師都是用口述和文字來教的。隨著信息技術的滲透,教師利用先進的活動工具開展意境活動法,讓幼兒知道更多的新聞和事件,知道做什么樣的行為會有什么樣的結果。讓幼兒融入場景,站在故事人物的立場上思考問題,考慮他人,引導幼兒正確行動,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例如,在培養(yǎng)生活習慣方面,教師可以播放視頻展示正確的坐姿和睡姿是怎么樣的,同時播放專家的視頻講解每種食物都含有哪些營養(yǎng),讓幼兒知道不能挑食。直觀的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能將抽象的生活習慣轉化為形象、具體的生活現象,給幼兒帶來直觀的感受,從而學會生活中的技能,掌握良好的生活習慣。在社會行為方面,也可以利用視頻播放一些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知識內容,觀看視頻中的情景讓幼兒了解到打架、斗毆最終都是自己和家長承擔所有的責任,不能以暴制暴。利用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教育也能帶來明顯的效果,幼兒先天就容易被視頻內容所吸引,從而也更集中地觀看,畫面的知識也更容易讓幼兒記憶,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和修養(yǎng)。
三、家校合作教育培養(yǎng)幼兒的習慣
很多幼兒在校園里表現出非常順從的態(tài)度,但來到家后卻變成了為所欲為的“大魔王”,裝作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對幼兒實施好的家庭教育也很重要。很多父母的教育觀念太溺愛幼兒了,追求的話一定會對應的。這也帶來了良好的生活質量,同時也帶來了負面影響。幼兒不懂約束自己。教師和家長利用教育平臺良好溝通,改變監(jiān)護人的教育觀念,同時有什么問題,監(jiān)護人也可以第一時間聯系老師,良好的雙向溝通,有效地培養(yǎng)幼兒的行為和習慣。
例如,當幼兒在家里,如果有些生活技能還沒有掌握清楚,如穿衣服、上廁所等等,家長就可以第一時間和教師反饋,教師在第二天的教育中就可以重點指導幼兒不懂的生活習慣,使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具有針對性,讓幼兒掌握各方面的生活常識。當幼兒在社會上受到不良行為的侵害或者是做了不良的社會行為傷害了他人,家長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平臺和教師溝通解決方法和教育方法,經歷一次次的教訓、積累一次次的經驗,幼兒才能意識到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社會行為的重要性。
四、結論
幼兒在未來的學習道路上會有更快的進步,可以再給自己的父母、教師在這個階段要有效地培養(yǎng)幼兒成為校園、家庭、社會的良好習慣為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帶來貢獻。游戲的活動法讓幼兒把生活中的瑣事作為游戲規(guī)則來解決,激發(fā)養(yǎng)成習慣的動力。情境活動法有效地強化了感情體驗,引導幼兒能夠體諒他人。學校要保持良好的雙向交流,加強幼兒行動管理范圍,通過多表揚、多鼓勵、正確注入能量的思想,有效地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三觀,形成有道德、有教養(yǎng)的生活習慣。
參考文獻
[1]陳金平.在幼兒園健康教育中培養(yǎng)幼兒核心素養(yǎng)探究[J].教育觀察,2021,10(36):45-47.
[2]鄧莉.深度學習視角下幼兒園數學活動游戲化的問題探析[J].教育觀察,2021,10(36):48-50.
[3]陳穎,徐超群,陳曉娟.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視角下的幼兒園課程開發(fā)研究[J].教育觀察,2021,10(36):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