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遙會
摘要: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互助式學習”,必須從提升學生語文教學手段的角度,對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行調動與延伸,從提高整體語文教學質量與取得較好教學效果的角度來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在這種合作精神教學推進的過程中,每一名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綜合能力都能夠得到培養(yǎng)與提高,同時也能夠結合新課改方針和目標,為學生日后的發(fā)展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基于此,以下對農村小學語文課堂互助式教學的實踐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課堂互助式教學;實踐與研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7-160
引言
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讓學生有自主發(fā)展、探索創(chuàng)新的能力。但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按部就班,將學生引入題海的怪圈,缺乏應有的活力,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學生各有特長又各有短板,互助式的教學能引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以生帶生,以生導生,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思維的碰撞,產生情感的交流,使語文課堂變得高效而靈動。
一、通過“學案”的方式來實現(xiàn)互助教學
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有一整套科學、完整的“教案”,為學生的“互助式學習”提供支撐與幫助,同時對于每一名學生來說,也要擁有屬于自己的“學案”,幫助每一名小學生在“互助式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對自身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有效參與教學活動的同時,充分發(fā)揮自身主動性與積極性。例如,在《紀念白求恩》這一課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教學內容”,結合學習小組認知的方式來進行“學案”的編寫工作。此外,在完成“學案”編寫的同時,學生還應當結合實際內容導入一些圖片資料以及文字解說材料,通過多元化的內容支持與補充。隨后,教師還可以將一些內容較好、“學案”體系比較完善的課件,通過展覽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展示。在科學、客觀的教學中給予積極引導,為學生日后的發(fā)展和認知提升提供支撐與幫助。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小學生都在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下完成了個人認知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提高。通過這種“互助式學習”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發(fā)揮個人學習專長的同時將“學案”的制作轉變?yōu)橐环N綜合素養(yǎng)提升的法寶,在小組合作與團結互助的氛圍中完成既定的“學案”制作目標,最終實現(xiàn)自主互助學習。
二、確定目標,明確“互助課堂”的方向
目標的設定是閱讀教學的基礎,沒有目標,教師之教和學生之學,就會走向不同的維度,導致高耗低效的現(xiàn)象。為此,教師需要精準定位目標,讓學生的互幫互助有基本的方向。以統(tǒng)編版教材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小說單元為例,這個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從小說的文體特點出發(fā),要求學生在閱讀時關注小說中的情節(jié)、環(huán)境和人物,以及學習其借助情節(jié)和環(huán)境刻畫人物的方法。比如,在教學這個單元中的《橋》《窮人》《在柏林》時,筆者就將教學的關注點,設定在這一語文學科核心要素上。以《橋》一文為例,筆者在組織學生進行互助式學習時,要求學生進行不同的分工,有的學生關注小說中描寫環(huán)境的語句,有的學生關注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在小組合作中,每個學生都將自己關注的內容朗讀給其他同學聽,然后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
三、做好課前準備,確保課堂活動的進行
教師課前準備工作完成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語文課堂互助式教學的開展實施。因此,在正式開展教學活動前,教師應該認真考慮本節(jié)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合理設置議題,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課堂討論和互動。教師首先提出本節(jié)課要討論的話題,其次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小組內對議題進行交流討論,由組員選出小組代表,然后發(fā)表組內觀點。例如,在學習《幸福是什么》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提出討論話題“:同學們,你們感到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然后讓學生展開討論、發(fā)表觀點,由于討論的話題和文章主旨有共同點,所以很容易使學生對文章有深刻的理解。教師在課前做好課堂準備活動有利于學生課堂秩序的維護以及課堂活動的順利開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四、深入鉆研教材,尋找游戲的切入點
教師在開展課堂游戲教學時,要深入鉆研教材,尋找游戲的切入點,根據(jù)實際情況開展游戲。要合理安排游戲時間,注重增強游戲的趣味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雖然能認識到游戲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但是課堂上開展的游戲與教學內容關聯(lián)不大。這樣不僅不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反而會使學生的學習偏離目標,無法真正發(fā)揮游戲的作用。因此,在進行游戲教學設計之前,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緊扣教學目標選擇游戲的切入點,以充分發(fā)揮游戲的作用。例如,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課文分別介紹了貓、母雞、白鵝等動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要求學生模仿自己喜歡的動物,并且講述一個與該動物有關的故事。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對于自己喜歡的動物有了更為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為后面“我的動物朋友”的習作做了鋪墊。此外,教師還可以將課本重點內容與游戲活動相結合,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
互助式教學在農村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刻板的教師授課、學生聽課的教學模式,通過不斷地創(chuàng)新改進,更好地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教師應該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運用互助式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互助式教學在課堂中的優(yōu)勢,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讓每位學生得到充分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麗英,林秋穎,韓笑.師友互助:讓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活起來[J].教育,2020(02):61.
[2]孫曉云.小學語文自主互助式課堂的探索[J].新課程(小學),2018(04):131.
[3]苑菊.解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互助教學模式[J].中國校外教育,2017(2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