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潔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星韻學校)
小班化是新時期教育的創(chuàng)新嘗試,班級人數(shù)的縮減意味著班主任可以對每名學生傾注更多的關懷與耐心。在這種形勢下,“以人為本”教育理念能夠更好地落實,保障學生的身心以健康的狀態(tài)茁壯成長。小班化模式和“以人為本”理念的兼容性很高,班主任需要有效發(fā)揮二者之間的互補作用,以達到“強強聯(lián)手”的管理效果。
挖掘?qū)W生的自主潛能。在小班化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主要起到引導作用,指導小學生如何去做、如何去學、如何去改,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比如教導小學生如何整理好自己的桌面,普通的命令式教育會為學生展示規(guī)整的桌面,然后讓學生以這個桌面為模板,一絲不差地學;而“以人為本”的啟發(fā)式教育則不然,班主任會指導學生按照自己的心意來進行調(diào)整,在保證盡量整潔的基礎上,更加貼合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從而有效鍛煉小學生的自主能力。
強化學生的自我認識。融入“以人為本”思想,可以引導小學生了解自己的薄弱之處。由此,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小學生就能量力而行。以掃除工作為例,基于“以人為本”的原則,班主任會提前詢問小學生愿意負責的任務。而小學生經(jīng)歷過一段時間“以人為本”的熏陶,也會主動反思、審視自己的個人能力,找出更符合自己身體素質(zhì)情況的掃除項目,為班級管理工作規(guī)避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提升學生的個人品質(zhì)。想要維持小班化班級管理的高度融洽,僅憑班主任一個人的努力遠遠不夠。如果小學生的個人品質(zhì)不過關,整個班集體的凝聚力就很難體現(xiàn)出來。而如果班主任與學生溝通不足,就難以把握其道德素質(zhì)方面存在的問題,難以及時彌補。而應用“以人為本”管理思想,為了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班主任必須與小學生耐心溝通,了解學生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與實際學情,這樣才能做到對癥下藥,助力學生提升個人品質(zhì)。
一視同仁。由于小學生個人素質(zhì)存在差異,個別班主任在進行小班化班級管理時,會更加偏愛乖巧的學生,不愿對調(diào)皮的學生多浪費心血。有的小學生在被班主任指出問題幾次之后依然故我,個別班主任便放棄了管理,就此不聞不問。這種偏向性的管理教育斷不可取,若只對學優(yōu)生噓寒問暖,不僅會損傷小學生的自尊心,還會影響教師形象。班主任必須遵循一視同仁的原則,給予學生同等的管理地位。
注重民主。既然要做到“以人為本”,那么教師在小班化班級管理中就不能對所有事務“一言而決之”。個別班主任擔憂小學生的年齡偏小,難以良好地管理自己,就將一切管理事務大包大攬,力求讓學生按照班主任的要求、想象來學習生活。這不僅容易消磨小學生的自主意識,教師自身也沒有正確領會“以人為本”的內(nèi)涵。小班班級是一個整體,學生是其中的一分子,管理工作不應由班主任獨立支撐。班主任需要正視小學生的自主性與智慧性,在實施管理任務時,要與小學生做好溝通工作,鼓勵學生參與到管理方案的分析和設計當中,多參考小學生的意見,將民主作為“以人為本”的核心要素。
因材施教。由于小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同一種管理方式,不一定會適用于所有的學生,就如同“木桶理論”,想要讓一個木桶盡可能地多裝水,就要使偏短的木板變長,堵住有漏洞的地方,加固材料不牢靠的部分。換言之,班主任要針對小學生的薄弱點,做到因材施教,這樣才能讓“以人為本”的小班化班級管理更加高效。對此,班主任必須做好調(diào)查工作,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析學生在學習習慣、人際交流、行為舉止方面存在的具體問題,以揚長避短為主要目的,盡量讓班級管理既體現(xiàn)小學生的優(yōu)點,又能彌補小學生的缺點。班主任應與學生的家長建立密切的聯(lián)系,獲知小學生在家中的表現(xiàn)是否與學校的行為一致。班主任只有充分地走近學生、理解學生,其所預設的管理措施才能切合班級的實際情況,符合學生真實的學習需求。
在小班化班級管理模式中,鼓勵學生自主管理是推動“以人為本”理念的最直接形式。隨著小學生年齡的增長,其心理和生理都傾向于從自己的視角去觀察世界,用自己的能力來探索生活,而非一直處在家長和老師的庇護下?;谛W生的成長規(guī)律,班主任應當滿足學生潛意識的學習要求,鼓勵學生進行自主管理。比如班級管理條例的設立,教師應事先充分與學生進行商討,大家共同制訂相關的管理內(nèi)容,分析哪些比較合理,哪些需要調(diào)整。由此,在管理制度中融入小學生的心血,才能讓學生對自己共同參與制訂的管理規(guī)則產(chǎn)生堅定的認同心理。
構建“以人為本”的小班化班級管理體系,同樣可以引入高效的信息管理模式,以開創(chuàng)新穎的小班化班級管理局面。比方說,班主任可以建立班級主頁,并在頁面中設計表彰版塊,將學習生活中具有奮斗、關愛、自強、求真、勤勞等優(yōu)秀品質(zhì)的學生列舉在上面,以增加小學生的榮譽感,從而激勵自己,助力班級管理效率的提升?;蛘?,班主任也可以建立“談心貼吧”,允許性格內(nèi)向或情緒苦悶的小學生匿名在貼吧中發(fā)帖,與教師、同學積極交流,充分宣泄內(nèi)心情緒。此外,班主任還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生的家長建立聯(lián)系,構建家校共育體系。結合家庭與學校的互動途徑,當班主任在學校落實某項管理方案時,家長也可以在家庭中予以配合,以同樣的管理標準來要求學生,由此,通過教育合力來營造始終如一的管理氛圍。
“以人為本”的小班化班級管理大多會涉及學生的情感,班主任在管理時必須考慮這方面因素的影響。對此,班主任可以完善管理評價體系,用鼓勵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自主管理的積極性。比如開展多元化評價,師生之間定期組織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師長評價等多種活動,從多個角度分析學生的成績和不足、閃光點與提升點。班主任要適當?shù)貙γ總€學生加以肯定,為學生注入成長進步的信心,讓學生直觀了解到,遵循教師的管理方案,自己能更好地成長。如此,學生就會堅定自我管理的自信情感。
為了更好地了解小學生的成長狀況,班主任在長期實施“以人為本”小班化管理模式時,可以定期為學生記錄成長管理檔案,讓教師、學生、家長都能隨時掌握學生的成長足跡。檔案除記錄學生基本的個人信息以外,還可以書寫學生曾經(jīng)在學習中得到的榮譽,經(jīng)過一個階段的學習之后教師對該生的評價等。結合檔案記錄的內(nèi)容,班主任就能直觀地了解到學生是否能踏踏實實地對待學業(yè)和生活,以此為基礎,不斷調(diào)整教育方案,能更好地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成效。
總之,小班化模式雖然管理的學生人數(shù)遠遠低于普通班級,但這并不意味著小班化模式的管理難度也低于后者。班主任要以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來面對小班化的班級管理,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班級管理的每一處細節(jié)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