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東華
摘要:漢字是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開端,也是學習的重要工具。小學語文漢字教學大多采用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不能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識字教學,積極采用主體參與教學策略,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提升小學語文識字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 ?識字教學? ?主體參與? ?教學策略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主體參與教學策略,不僅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還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積極采用主體參與教學策略,鼓勵學生參與相關的學習活動,增強教學效果。
一、革新教學觀念,凸顯學生的主體性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有效應用主體參與教學策略,就必須革新教學觀念,將學生由被動學習轉(zhuǎn)變?yōu)橹鲃訉W習,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這樣能夠為學生提供展現(xiàn)自我、自主學習的機會,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調(diào)動學生參與識字學習的積極性,增強教學指導工作效果。
如在教學漢字“天”“地”“人”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邀請學生主動參與識字活動,先展示需要認識的文字,然后要求學生在網(wǎng)絡平臺中查找“天”“地”“人”漢字的文字演變過程資料,全面觀察文字外形,深入了解對從古至今文字演變的過程,最后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將自己查找的內(nèi)容展示出來,相互探討文字的規(guī)律,甚至到講臺上講解自己對文字的看法。這樣,不僅能夠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還能充分激發(fā)小學生的識字興趣,提升識字教學有效性。
二、構建識字教學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構建教學情境是較為常見且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情況,構建生活化、趣味性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情境的啟發(fā),自主思考、分析和研究識字問題,調(diào)動識字的積極性。在構建教學情境期間,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按照學生的識字學習特點,積極采用主體參與教學策略,為學生構建真實的識字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如在教學“沙發(fā)”“茶幾”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家庭中各種家具的照片和視頻,引導學生在觀察視頻、圖片的過程中學習字詞,并對字詞內(nèi)容形成深入理解,增強學生的識字能力。
三、創(chuàng)建互動性教學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在識字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建互動性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互動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識字學習特點與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幾個不同的小組,并要求小組學生自主搜集、整理識字學習資源,分析識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在互動過程中養(yǎng)成互相幫助、相互支持的良好習慣。此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互動情況,采用圖像、動畫等形式,為學生增加互動的元素和內(nèi)容,促使學生形成漢字思維,起到良好的教學指導作用。
如在教學“天”“地”“風”“火”等漢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小組內(nèi)相互研究漢字的字形特點、意義等,然后教師一邊播放相關的動畫和圖片,一邊告訴學生:“‘火字是火苗舞動所形成,‘天字是一個‘大上面有一個‘一?!苯處熢黾恿嘶釉兀藢W生參與到識字學習活動,提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趣味性。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主體參與策略,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和環(huán)境氛圍,制訂完善的教學方案,增強教學的互動性,引導學生掌握識字的技巧和規(guī)律,樹立正確的觀念意識,激發(fā)識字學習興趣,提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鄧卓.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主體參與教學策略研究[J].神州,2020(4).
[2]童廷君.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主體參與教學策略分析[J].語文課內(nèi)外,2020(4).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寬田鄉(xiāng)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