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娜
摘要:在小學階段的教學活動中,音樂這一學科的教育有著尤為重要的意義,其能夠有效增強學生們的審美能力,是全面教學發(fā)展的核心基礎,也是最有效的渠道,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同時,教師在實際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以此在最大程度上加強每一位學生的道德文化素養(yǎng),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诖?,本文將主要分析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小學音樂;立德樹人;方式方法
在教育發(fā)展過程中,對于小學音樂教學來講,為進一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應在教學活動中滲透立德樹人理念,并以此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小學是教育萌芽階段,其會直接影響著學生未來的學習及生活,因此,教師應以學生身心發(fā)展特征和德育原則,來積極進行豐富多樣的教育活動,把立德樹人這一目標,全面落實在小學音樂教學中。
一、立德樹人的概念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主要核心,更是時代發(fā)展的主題。如今是以生為本的時代,有著許許多多的發(fā)光點。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常常會忽視對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只是對他們講一些空白的大道理,致使學生丟失了基本能力。而立德樹人理念則是強調(diào)用適宜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是其發(fā)展的主要指標。
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
小學音樂這一科目對于學生來說,能夠起到尤為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感受情感,并且還與學生的成長遙相呼應,而德育的滲透就能夠達成這一目標。從學生角度來看,他們在成長的整個過程中,掌握情感表達是尤為重要的,在教學中融入音樂,就可以有效的使其感知情感,并且也有利于他們產(chǎn)生共鳴,陶冶情操。
三、小學音樂教學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方法
(一)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教師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滲透立德樹人這一教學理念,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以及家鄉(xiāng)的熱愛,使其對家鄉(xiāng)充滿自豪,情感得到升華。優(yōu)秀的民族和道德傳統(tǒng)是永恒不變的,并且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得到發(fā)揚,最終表現(xiàn)出和其他民族不同的精神面貌[1]。教師需指引學生們有創(chuàng)造性的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在欣賞教學中使他們體會到作品中,所表達的熱愛家鄉(xiāng)情感。并且教師還要不斷增強學生們對音樂的學習,掌握其中的內(nèi)涵,深刻感受音樂的魅力,在教學活動中滲透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可以使學生更好的學習音樂文化。
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們學習《誰不說俺家鄉(xiāng)美》這一內(nèi)容的時候,需讓學生充分掌握歌曲內(nèi)容以及所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可以富有的感情的進行演唱。教師可利用電子白板為學生們播放一段視頻,并對他們進行提問:同學們,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一段錄像片,看看這是什么地方?學生們在觀看后回答。教師可說:對了,這正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地方了,我們的家鄉(xiāng),那現(xiàn)在誰能來介紹一下自己的家鄉(xiāng)呢?當學生們對家鄉(xiāng)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之后,便可導入此節(jié)要學習的《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指引學生進行欣賞,并要求他們說出聽到了什么?講述歌曲的內(nèi)容,使其準確了解到其中的演唱特點,進一步體會其中的底蘊。學生們通過此次的學習,掌握到了更多的知識,不僅豐富了他們的認知視野,還有效的激起了他們對家鄉(xiāng)的熱愛。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
教師在進行立德樹人這一教學理念的時候,需對學生展開文化素質(zhì)教育,這不僅可以強化他們的音樂知識,還可以使其身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小學音樂教育適宜學生的興趣點,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應把音樂的特征呈現(xiàn)出來,就可以使學生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接受,以此有效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素質(zhì),增強文化素質(zhì)教育。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們學習《北京喜訊到邊塞》這一內(nèi)容的時候,學生們就會根據(jù)音樂的旋律,輕聲的哼唱出來,深刻體會到人民的喜悅之情。積極參與歌曲表演活動,會設計和音樂合拍的簡單動作。體會《我是人民小騎兵》中力度的變化,能夠用人聲等方式表示漸弱、強[2]。教師可對學生們提問:為什么人民會如此喜悅,學生們都踴躍的發(fā)言。教師說人民的喜悅在于粉碎四人幫,用聆聽學習《北京喜訊到邊塞》,指引學生掌握音符,更好的展示出人民的喜悅。學生們在音樂學習過程中,體會到了統(tǒng)一的特征,受到了文化的熏陶。
(三)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們一旦有了不好的行為時,旁人就會首先問道:你們的教師就是這么讓你做的?雖然從表面上看這句話的意思,有些弱化家庭教育,但是,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的話,就是人們普遍認為學生的道德行為和教師的教育密不可分。教師在實際進行音樂教學活動的時候,就要表現(xiàn)出這種效能,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形成民族自豪感,具備公民意識等。
以愛國主義進行舉例,音樂教學中若是單獨提出愛國的概念,那么就會給學生們一種抽象的感覺,所以,教師應根據(jù)實際,比如在國慶來臨之際,營造環(huán)境,來進一步加深其體驗。例如在《國歌》中有這樣的歌詞: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因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們的思維還沒有被打開,所以他們難以理解,這時教師就要按照背景等,詳細的為他們進行講解。在上個年代,我們國家所面臨的情況不容樂觀,外有列強、內(nèi)有分裂,先輩們不畏艱險,每個人都前赴后繼,我們熟悉的《國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通過教師的詳細介紹,每位學生都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極大的提高了他們的七國之情。此外,教師在教學中還可充分借助信息技術,通過電子白板為學生們播放出相關視頻,比如在奧運會場上,運動員為國爭光,國歌響起的那一刻以及振幅人心的場面,都能夠有效激起學生對《國歌》的理解,在潛移默化中加強了他們每個人自豪感。以此為基礎,通過增強學生的價值觀,可以使他們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
(四)改善學生的生活認知
小學生的人生觀主要來自于他們的生活認知。教師在實際開展音樂活動的時候,應細心挑選適宜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資源、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模式,從而可以極大的豐富每一位學生的認知視野,和文本間的距離愈來愈近,可以用不同的心態(tài)來解讀生活。因小學生年齡段的特征,若是向他們輸送一些大道理,并不會引起他們的注意,甚至還會起到反方面的效果,對此,教師可充分利用音樂這一學科的優(yōu)勢,慢慢的對他們進行滲透,這樣學生們在以后學習中遇到的話,就會組建成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們學習《美麗的夏牧場》這一內(nèi)容時,其音樂旋律非常優(yōu)美,對比于普通的音樂作品來看,極具特色,整個場景都無不洋溢著幸福。在進行賞析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電子白板,為學生們呈現(xiàn)出人們在勞作時的景象,他們一邊工作、一邊唱歌, 仿佛已經(jīng)忘卻了疲憊。采取這樣的方法,學生們對生活有了全新的認知,并對語言特色等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教師在進行講解歌詞的過程中,還可以適當?shù)娜谌胍恍┟袼?,應用情景交融的形式,來充分激起每一位學生學習的興趣[3]。由此可見,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把德育教育全面的滲透在音樂中,極大的防止了德育理論乏味以及學生學習無聊的情況。緊緊圍繞音樂改革要求,增強德育水平。對于小學生來說,在他們面前就講解大道理,最后的效果也是聽取一半,而這種具備代入感,依靠自身能力體會到的道理,才可使學生對生活有更多的共識。
結(jié)束語:
總的來說,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明確立德樹人在教學活動中的必要性,因為小學教育可對學生之后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在立德樹人這一大背景下,小學音樂應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全面滲透德育內(nèi)容,使學生在寓教于樂環(huán)境下增強自身的認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道德素養(yǎng),為其之后的發(fā)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婷婷.音樂為本 ?立德樹人——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3):176-177.
[2]石坎.立德樹人如何融入小學音樂歌唱教學[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0):258.
[3]劉君.立德樹人,“音”你而美——基于立德樹人的小學音樂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