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對小學語文體驗式作文教學策略進行了研究,旨在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優(yōu)化作文教學活動,切實提高學生寫作學習效率和質量,增強其寫作能力。在此基礎上,結合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教材,依托教學實際提出了以閱讀、生活、情境、實踐等為體驗中心的作文教學模式,以供參閱。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體驗式
中圖分類號:G623.24?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1-0138-02
A Strategic Research on the Experiential Composition Teaching of 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s
(West Street Primary School, Ganzhou District,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WANG Haiyan
【Abstract】 The article researches the experiential composition teaching strategy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and aims to help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optimize composition teaching activitie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students' writing learning, and enhance their writing ability. 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 of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and relying on teaching practice, a composition teaching model centered on reading, life, situation, practice, etc. is proposed for reference.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omposition teaching; Experiential
作文一直以來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是學生難以突破的學習瓶頸。這一方面是因為寫作對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要求較高,另一方面與傳統(tǒng)模式下教師組織的教學訓練活動較為枯燥、學生難以在參與中形成良好體驗有關。因此,在新環(huán)境下,以提升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為目標,面對作文教學本質、難度無法改變的現實,教師應積極從改變訓練活動組織方法入手,探尋更科學的作文教學方法,體驗式教學理念由此提出。
一、以閱讀為體驗的寫作
小學生由于初次系統(tǒng)地學習語文知識、首次接觸寫作,經常會暴露出語言積累不足、寫作技巧運用不當等問題,導致最終寫出來的作文缺乏邏輯性和語言美感。而這些問題,可以通過豐富的閱讀解決。在閱讀中體驗語言文字的魅力并形成積累,學習如何創(chuàng)作并運用富有美感的語言文字、如何建構作文語言,學生逐漸增強自身建構語言文字和運用寫作技巧的能力,自然可以提高作文水平。因此,教師可以以閱讀為中心構建體驗式教學模式,帶領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寫作。但是,這也衍生出了一個新的問題——體驗式閱讀材料應如何選擇?其實教材名篇、學生佳作、課外文章,都是不錯的選擇。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來編童話”的習作課程中,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閱讀課內文章《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塊奶酪》等,再適當提供一些適合他們在當前閱讀的課外童話,如《木偶奇遇記》《皮皮魯傳》等,最后為學生展示一些其他同齡人創(chuàng)作的童話作文,引導他們對這些文章的共同點和不同之處展開分析。結合閱讀體驗,學生發(fā)現,所讀文章的共同點就是童話創(chuàng)作應遵循的一般規(guī)律,進而根據閱讀收獲、借鑒參考材料優(yōu)點進行自主寫作。
二、以生活為體驗的寫作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與教育是同一過程,教育應在生活中展開?!苯Y合生活組織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如何寫作,對整體教學效率與學生學習有效性的提高大有裨益。簡單來說,通過觀察生活并增強生活化學習體驗,小學生可以將自己對生活現象形成的真實感悟、想法寫在自己的文章中,并且加強對生活細節(jié)的刻畫,從而提高寫作的細致度和真實性。此外,以良好的生活化學習體驗為支持,小學生還能形成更良好的觀察生活、總結并積累寫作材料的意識,從而更主動地圍繞生活進行寫作,達成更自主的作文訓練和成長。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寫觀察日記”的習作課程中,教師可以先將“寫觀察日記”的作文教學任務告訴給學生,再要求他們對生活中自己感興趣的植物、動物展開觀察,提醒他們在觀察中關注植物生長和動物活動細節(jié)。緊接著,在作文教學課堂上,指導學生將自己觀察并記錄的信息進行整理,要求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寫觀察日記,提醒他們在寫作中注意對細節(jié)的刻畫。此時,同學生可以將自己的生活觀察體驗全部體現在自己的作文中,并且熟悉該生活化學習方法,在日后的寫作中會自然而然地融入生活化思考和表達。
三、以情景為體驗的寫作
所謂情景體驗,實際上就是合理運用信息化教育工具,通過信息技術模擬創(chuàng)設一些與作文主題相對應的情景,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指導他們對情景展開觀察和分析。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學生與習作主題之間的距離被情景拉近,他們能在情景內容支持下更準確地理解習作主題,從而進行更準確的表達和書寫。因此,組織小學語文體驗式作文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嘗試創(chuàng)設情景、構建情景寫作課堂。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習作課程中,教師可以先在網絡中搜索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有關的信息,搜集相關資料如紀錄片片段、圖片等,再在課堂上通過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進行展示,創(chuàng)設真實的、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進行接觸的情景。緊接著,引導學生將自己通過情景觀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產生的體驗寫下來,讓他們在文章中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和感悟。此時,學生的寫作不再是憑空想象,他們對該作文主題的認識更深刻,寫出的作文自然更優(yōu)秀。
四、以實踐為體驗的寫作
想要讓小學生在寫作中投入真情實感,在大多數時候都需要他們具有與作文內容相關的真實經歷,以此促進其發(fā)自內心地思考和表達。但是,大多數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都尚未形成豐富的生活經驗,即便是對生活現象展開觀察,他們也難以積累完全符合寫作需要的真實經驗。此時,教師可以在組織習作教學活動之前設計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體驗生活、積累經驗。這樣一來,在之后的寫作中,學生自然而然能將自身剛剛積累的實踐經驗融入自己的作文中,以此提高寫作質量。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插上科學的翅膀”的課程活動中,教師可以先組織“科學小實驗”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科學現象進行實驗,提醒他們記錄實驗過程、自己在實驗中的感受和收獲,以及在實踐活動中衍生出來的對科學的其他想象,再指導他們結合自身在上述實踐活動中形成的體驗進行寫作。
五、以學生為主體的寫作
新課程改革環(huán)境下的基礎教育工作愈發(fā)強調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事實上,也只有讓小學生在占據學習主動權的狀態(tài)下形成更積極的寫作體驗,才能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作文學習積極性,從而讓作文教學和學生寫作形成良性循環(huán),為學生寫作素養(yǎng)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積極環(huán)境。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體驗式作文教學活動時,需要依托學生的自主地位開展。在學生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教師要避免對其寫的內容提出過于強制性的要求,應給予他們更多自由表達的機會,鼓勵他們將自己的奇思妙想、真實想法寫下來。還需要注意的是,鼓勵式教學手段與學生自主體驗的結合,能在極大程度上增強小學語文作文自主體驗式教學有效性。這是因為,教師的及時鼓勵可以讓學生產生更多自豪感和滿足感,同時能增強其寫作自信。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體驗式作文教學,其效率與效果均高于傳統(tǒng)寫作教學模式,有助于充分調動小學生語文寫作熱情,促進他們高質量寫作。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組織體驗式作文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保持體驗內容的多元性,合理利用閱讀材料、生活實際、模擬情境、社會實踐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豐富的體驗機會,并通過指導和鼓勵優(yōu)化他們的寫作體驗,以此實現對作文教學活動更高效的組織、對學生寫作素養(yǎng)更高效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寒.芻議體驗式作文教學法[J].作文成功之路,2020(22).
作者簡介:王海燕(1968.04—),女,漢族,甘肅張掖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