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淑清
摘要: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數學知識的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數學,在生活中領悟數學原理,雙管齊下,會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研究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結合的策略,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
關鍵詞:數學課堂;結合生活;策略探討
素質教育的深入和新課改的推進,對小學數學的教學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要求教師著重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知識運用能力進行養(yǎng)成和提升。數學是學生學習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需要一定的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小學生還沒有形成系統的數學體系,學習數學有一定的難度,具有抽象性和復雜性。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越發(fā)重要,因此,對于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教學生活化的相關概念
顧名思義,教學生活化是使教學過程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其關鍵在于使課堂教學內容在生活中重現,這就為學生提供了親身體驗的機會,并使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參與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進而獲得課堂教學難以達到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教學生活化還能實現教學目的的有效轉化,使之成為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內在需求,進而促使學生在實際生活環(huán)境中自發(fā)進行學習,這就確保了學生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并為學生帶來了超越課堂學習的價值感獲取。對于小學數學而言,其教學的生活化是指將學生已掌握的生活知識與經驗作為基礎,實現小學數學知識向生活的延伸,進而使數學教學獲得獨特的活力。
二、增強教學氛圍的活躍性
小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質量有著密切關系。教師可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教學語言,轉化具有一定抽象性的數學知識,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枯燥、單調的屬性,創(chuàng)設獨特的教學環(huán)境,增強教學氛圍的活躍性,逐步提高小學生的探究欲望與學習興趣。增強教學課堂的活躍性,有益于學生保持積極、興奮的學習狀態(tài),逐步拓展思維,提升教學質量,積極推動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進步與發(fā)展。簡單而言,若課堂教學氛圍有趣且極具生活氣息,則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基于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注重營造活躍的教學氣氛,促使小學生將注意力投入其中,使其能夠充分感知數學知識的生活氣息與趣味性。
三、注重教學內容生活化
與初高中生及大學生不同,小學生掌握的學習知識及生活經驗相對較少,因此對于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知識往往感到比較新奇,對于講授知識的教師十分崇拜。這就意味著小學數學教師在課上講課的方式,以及篩選的案例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教師在進行準備工作時,應當將數學教學生活化,并將之作為教案設計的重要參考依據,在教學案例的設計中將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場景轉化為與數學知識相關的解答題。在向低年級學生講解加減法知識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帶領學生使用教學用具進行計算和學習以外,也要通過實際的應用題引導學生做到舉一反三。教師在這部分教學中可以將日常購物作為題目背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地將數學知識及運算遷移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在學習計算圖形面積時,也可以設計生活場景,讓學生使用數學知識解答題目。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教學生學習面積的計算方式,讓學生運用乘法和除法計算實際需要支付的購買費用,以進一步檢驗學生是否掌握了這一計算方式。
四、將數學教學與生活實踐的活動相結合
在數學教學過程當中,要想達到數學教學生活化這個目標,教師就必須將數學知識和我們生活中的實踐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在實際的實踐活動中去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數學教師必須帶領學生們有序地進行數學實踐活動,進而達到數學課堂的有效性。例如,在進行“面積”的這個章節(ji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們進行實際的測量面積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分成小組來探究黑板的面積,先讓學生自己去判斷黑板的形狀,然后判斷結束形成一個統一的答案之后,再進行相應的數學條件測量。學生們通過自己動手,用尺子測量出黑板的長和寬等數學條件,就能夠快速地將黑板的面積求出來。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們走出教室,去測量學校正方形池塘的面積,先讓學生們遠距離地觀察池塘的形狀,再通過測量來得出正方形的池塘邊長是多少。有了邊長以后,學生們能夠快速地將面積求解出來。
五、豐富教學形式與材料
在進行小學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豐富教學形式,讓數學教學不僅停留于課堂與教室。教師可以采用情景模擬,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結合生活中真實的場景,讓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與探索;教師還可以組織競賽,借助學生的好勝心,讓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并尋找與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讓學生理解生活與數學的聯系,同時幫助教師發(fā)現教學素材。教師還可以將數學教學延伸到課外,讓學生運用學習到的知識自主進行生活問題的解決,增強學生數學意識的同時,了解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六、提升師資力量
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意識到自身的社會責任,始終堅持良好的職業(yè)道德,關注學生的真實訴求,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提升自身的師資力量,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其中生活化元素的融入十分考驗教師的基本功,教師需要留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關注趣味十足的生活化元素并實現有效利用,進一步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讓學生能夠意識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教師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重不斷學習和提升,主動接受學校以及教育部門所組織的各種培訓和指導。在外出進修以及培訓的過程中主動向同行學習,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彌補自身的短板,實現優(yōu)勢互補和揚長避短,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和全面創(chuàng)新。
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立足實際情況,巧妙而科學地運用生活化教學理念,注重其引入與運用的時機,關注其使用應當注意的事項及其準則。這樣,才能在小學數學教育實踐中最大化程度上發(fā)揮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價值及其意義,讓小學生們的數學素養(yǎng)在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推動下迸發(fā)出高效益、高質量教學之花。
參考文獻:
[1]呂亞軍.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21(26):212.
[2]蔡玉玲.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1(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