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和萍
摘要: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責任擔當這一核心素養(yǎng),是希望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不僅吸收了課本知識,還能獲得素養(yǎng)上的提高,將來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以期為社會的發(fā)展、國家的復興貢獻一份力量。學生擁有責任擔當意識,會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好好學習。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小學教學;責任擔當;
責任擔當是個人成長的優(yōu)秀品質。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擔當這一核心素養(yǎng),并提出了對學生成長的要求,讓學生意識到了個人的發(fā)展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要認識到自己的位置,發(fā)揮自己的作用。
一、小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道德與法治知識較少,無法聯(lián)系生活來分析道德法治,缺乏科學指導等,認為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離自己很遙遠,難以提起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興趣。第二,農村教學條件有限,不能時刻滿足不同學生的各種需求,因此需要教師克服這種弊端,促使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第三,部分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時候,僅從課本出發(fā),沒有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使得學生學習面狹窄,無法全面、客觀地判斷問題。第四,學習方法單一,為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埋下了隱患,加重了教師教學的負擔。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責任擔當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
(一)采取師生互動教學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農村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理解責任擔當這一概念的時候,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為學生講解道德與法治知識。這是由于農村學生相較于其他學生,更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家庭教育氛圍等的影響,出現消極學習的狀態(tài)。教師在培育學生的時候,要幫助學生解決短板問題,消除木桶效應給學生造成的影響。教師可以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來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與學生進行溝通,抓住學生的興趣,然后為學生選擇適宜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與教師互動溝通的時候,會拉近自己與教師的距離,增加對教師的信任度,主動投身到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中,理解責任擔當的深刻含義,樹立責任擔當的意識。由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責任擔當的核心素養(yǎng),可以采取師生互動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以生活案例為教學開端,向學生傳播責任擔當的意識
生活與學生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可以為學生提供成長的方向,豐富學生的世界,讓學生更加客觀、全面地看待問題,了解生活和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的關系。教師借助生活案例引導學生、教育學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思路,促使學生直觀地了解責任擔當在生活中的體現,讓學生從中吸收經驗,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教師在為學生提供生活案例的時候,要做到從學生出發(fā),圍繞學生開展教學,使學生深刻理解責任擔當對生活的影響。
學生在生活案例學習中,會理清責任擔當與生活的相互關系,懂得結合生活實際來分析責任擔當,學會站在生活的基礎上發(fā)揚勇于擔當的精神。由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責任擔當的核心素養(yǎng),可以以生活案例為教學開端,向學生傳播責任擔當意識。
(三)以問題思考為教學中軸,增加學生對責任擔當的認識
學生學習知識不能僅通過教師講授,還要有自己思考的時間,在動腦分析中提高對知識的熟悉度,深化對責任擔當的思考。教師為學生設計問題,引領學生在問題中徜徉,有助于學生形成主動分析問題的習慣,促使學生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懂得全面分析,形成主動探索的習慣。由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責任擔當的核心素養(yǎng),可以以問題思考為教學中軸,增加學生對責任擔當的認識。
(四)穿插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加強學生對責任擔當的探索
課堂應該是精彩的、多樣的,應該是每一名學生都參與的。教師在教學中開啟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可以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作用,讓每一名學生都融入到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中。教師在組織學生合作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特點,盡量使學生在小組內有所發(fā)揮,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成為課堂的承擔者。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能夠收獲與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夠找到自己的學習優(yōu)勢,乘著合作的東風,深度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理解責任擔當。由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責任擔當的核心素養(yǎng),可以穿插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活躍學生對責任擔當的探索。
(五)創(chuàng)新學生實踐參與機會,促使學生踐行責任擔當理念
實踐出真知。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時候,不能遺忘實踐,而是要利用好課堂學習的機會,不斷實踐。教師組織學生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新知識,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責任擔當,促使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講述責任擔當,挖掘學生的潛力。學生在實踐參與活動中,會認識到自己對課堂開展的積極意義,了解實踐的價值,在實踐的基礎上綻放自己的光彩。由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責任擔當的核心素養(yǎng),可以創(chuàng)設學生實踐參與機會,促使學生踐行責任擔當理念。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圍繞責任擔當這一核心素養(yǎng)展開了教學探索,結合有關指導理念,提煉了農村小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總結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責任擔當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教師采取師生互動教學形式,培養(yǎng)了農村學生學習興趣;以生活案例為教學開端,向學生傳播了責任擔當意識;以問題思考為教學中軸,增加了學生對責任擔當的認識;穿插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活躍了學生對責任擔當的探索;創(chuàng)設學生實踐參與機會,促使學生踐行責任擔當理念。
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對如何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思考,認識到了責任擔當在自我成長方面的積極作用,改變了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成了道德與法治課堂的主體。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責任擔當的過程中,與學生進行了良好的對話溝通,了解了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圍繞學生展開了課堂教學,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質量,便于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發(fā)揮作用,積累和應用知識。
參考文獻:
[1]林華英.對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價值與實施策略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8,(10).225.
[2]陳秀清.淺談小學品德課堂中感恩教育的有效滲透[C].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