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要】根據(jù)《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中二級標準描述和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教師需要制訂清晰的評價維度幫助學生理清自評或互評的思路,不同的評價項目可以設置不同的評價維度。如何將《課程標準》的理念生根于小學低段英語口語評價活動中,達到“以評促學”的目的,是需要一線教師們用心思考的問題。下面從小學英語多維度口語評價活動開展的緣由、形式及系統(tǒng)性有機融合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程標準;評價維度;多維度;口語評價活動
一、開展小學英語多維度口語評價活動緣由
根據(jù)《課程標準》的指導精神,小學英語口語評價應通過聽、說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學情并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筆者在對校本口語評價活動的觀察實踐中,發(fā)現(xiàn)口語評價活動過多流于形式且沒有形成系統(tǒng)性實踐經驗,后經過查閱知網(wǎng)、人大復印資料數(shù)據(jù)庫等文獻發(fā)現(xiàn),近年來針對小學英語口語評價活動的資料也不是特別豐富。
本文基于本校小學英語口語評價活動的實踐經驗及對相關文獻的整理研究,對多維度開展活動的緣由及方式進行系統(tǒng)性的闡述。
二、小學英語多維度口語評價活動實踐探析
《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的評價要盡可能地做到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形式和內容的多元化,評價目標的多維度化。
(一)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1.以教師評價為導向,引領學生自評或互評能力的發(fā)展。縱觀目前小學英語課堂,教師們雖然逐漸有了課堂評價由“單一化”轉向“多元化”的理念,但具體落實到課堂實踐中去卻又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歸其原因在于學生因年齡小而不懂如何評價自己或他人。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此時應發(fā)揮自身的導向作用,教會學生評價的方法。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根據(jù)班級人數(shù)將學生均分為多個小組,每組選舉一位學生擔任組長(組長采用組內輪換制)。首先,由教師根據(jù)評價內容和評價維度對部分組長進行口語考評,與此同時,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教師的評價過程;其次,由未被考核的部分組長進行互評,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并點評組長們的互評情況;接下來,由所有組內成員模仿教師和組長們的評價模式進行互評。
2.組織高年級學生進班對低年級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口語考核,提升學生參與評價的興趣。筆者所在校英語教師在進行低段口語評價時,開展了“一路帶一路”的活動,即引導高段學生進班對低段學生進行考核,經過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低年級的小朋友們更樂于傾聽大哥哥、大姐姐們的意見,且覺得活動趣味性更濃,高年級的學生通過此活動也回顧了低學段的學習內容,增強了學習動力,積累了評價他人的經驗。
3.以在線英語學習平臺中口語練習活動為輔助形式,豐富口語評價活動的方式與內容。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及興趣愛好,教師可選擇適合的英語口語學習平臺開展常規(guī)性的口語評價活動。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線學習平臺不僅能結合課本內容進行擴充和人機交流,還能對口語評價活動結果進行智能分析,這極大地方便了教師了解學生并開展針對性教學。
(二)評價形式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1.以形成性評價幫助學生認識和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
(1)課前常規(guī)口語評價活動
結合小學階段不同年級的不同學情,本校低年段口語評價活動內容除相關課本內容外,還擴充了熟練掌握各類課堂指令語、初步運用簡單句進行自我介紹;高年段口語評價活動內容除相關課本內容外,另增設課本劇表演、詩歌朗誦、講故事比賽;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們利用課前五分鐘時間,分小組進行考核與評價。下圖為一年級第1周考核內容:
(2)課后Topic-time在線語音交流活動
小學低段英語教學課時量相對較少,課堂上教師無法給予充足的時間供學生進行口語交流。筆者在低段教學時,每周開展一次Topic-time活動,給學生搭建口語交際的平臺。筆者將班級學生平均分為6個小組,教師每周在組長群內發(fā)布一項主題及電子統(tǒng)計表,由組長轉發(fā)主題至本組群內進行口語交際。口語交際規(guī)則如下:
①組內每位學生根據(jù)教師提供的主題每周至少發(fā)一條語音進行描述;
②同組內學生需要傾聽其他學生的語音,并至少點評一位學生的發(fā)言,點評時需以“優(yōu)點+建議”形式進行點評;
③組長周日下午五點前在組長群匯總和反饋本組語音交際情況,教師根據(jù)反饋情況在班級群進行優(yōu)勝組和優(yōu)秀個人表彰。
下圖為二年級5班第10周Lion小組的反饋表:
2.以終結性評價幫助學生客觀全面了解自身學情
筆者經過文獻研讀與實際調研,了解到目前大多數(shù)學校英語口語終結性評價通過期末舉辦大型的口語測評活動及相關在線平臺進行口語測評進行。期末口語評價活動主要由本校教師為評價主體,部分學校會組織聯(lián)?;ピu或邀請少數(shù)家長參與測評,評價內容和形式則圍繞本冊教材進行聽、說、唱、演進行展開。部分學校也會在期末利用相關平臺對學生口語情況進行多維度綜評。
(三)評價維度的多元化
不同的評價項目可以設置不同的評價維度,但具體可以從參與者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習慣與態(tài)度、語言外貌、表現(xiàn)形式,每一種評價維度需要有不同的形容詞或動詞來對參與者的典型表現(xiàn)進行描述。如,從學生的參與態(tài)度上可以劃分為:榜樣示范、積極參與、需更主動;從學生的語言外貌可劃分為:自信大聲、語音語調準確、連貫流暢;從表現(xiàn)形式可以劃分為:聲情并茂、動作得體、肢體語言待加強。低段口語評價活動中,教師可根據(jù)以上評價維度制定相應的評價基準定量描述,如,十分制與百分制,也可以用等級制進行說明,如,優(yōu)秀、達標、未達標或三顆星、兩顆星、一顆星。
三、結語
隨著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小學英語教學尤其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教師在進行口語評價時,需多維度設計與開展活動,注重對學生興趣與能力的培養(yǎng)。
[本文系深圳市寶安區(qū)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小學低段英語口語評價策略研究”(課題編號:yb2020163)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 羅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