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泉
摘要:在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的新課改背景下,廣大教師要有以新的教學思想創(chuàng)新有效教學策略的意識,從而發(fā)揮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將傳統(tǒng)時期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徹底改變。基于此,作為一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了解新課改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創(chuàng)設優(yōu)質的教學策略,讓學生自主融入課堂當中學習知識,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新課改后教育領域越發(fā)關注學生德行意識、心理素質,不再只是局限于學生學科成績提升,拓展教育空間也逐漸傾向于對于學生德行認知、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所以本文也就新課改后如何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效果進行了分析。
一、師生互動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在過往的教學時代,教師習慣使用以自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以至于目前的教學時代下還有許多教師沒有認清課堂上的主體角色是學生,在課堂上對學生實施“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氛圍一度枯燥無比。因此,作為一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我們可以通過師生互動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課堂主體意識,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下有效吸收道德與法治知識,實現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的目標。例如,在教學《成長的不僅僅是身體》這一節(jié)時,首先,筆者對學生說道:“青春期有了讓我們驕傲的資本,讓我們有了自己夢想,而這一時期我們的身體也在發(fā)生著變化,相信有不少學生也為此產生了相應的煩惱,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談論成長的不僅僅是身體的問題?!比缓?,筆者和學生一同回憶了《小馬過河》的故事,與學生就小馬在過河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探討,旨在讓學生認識和理解思維上的獨立性,并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獨立性,同時使學生懂得青春成長的重要信號之一就是生理發(fā)育,以及思想和精神方面的變化,明白只有不斷去嘗試才會真正長大的道理。之后,筆者帶領學生閱讀教材中探究與分享部分的內容,與學生做了對這部分內容問題的交流活動,使學生理解了不同意義上的“酷”,進而對學生說:“批判要具有一定的建設性?!弊詈?,筆者對學生總結:“思維上的獨立并不代表一味地追求獨特,而是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希望大家可以勤奮好學,爭取做一名有利于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創(chuàng)造者?!边M而筆者與學生一同交流了這節(jié)課的學習收獲。這樣,筆者通過以師生互動的教學策略貫穿課堂始終營造了極為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fā)了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使學生懂得了應該以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青春期。
二、直觀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新時期的教育環(huán)境下,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在已經成為目前被廣大教師所頻繁使用的一種教學策略,且該教學策略在課堂實踐活動中的落實調動了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基于此,作為一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再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對學生加以引導,從而加深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完成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教學任務。例如,在教學《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節(jié)時,首先,筆者以多媒體技術在大屏幕上直觀展示了G20杭州峰會、港珠澳跨海大橋與神舟十一號發(fā)射成功的圖片,對學生說:“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成就是誰通過什么方式創(chuàng)造出來的?”從而引入了課題。然后,筆者繼續(xù)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了今天國家取得輝煌的過程,對學生說:“今天我們取得的成就是廣大人民用辛勤的勞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值得我們尊重和學習?!敝?,筆者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了視頻《高鐵焊接大師李萬君大國工匠傳遞匠心精神》,進而組織學生談論了對工匠精神的理解。接著,筆者又引導學生進行了學習書本知識重要還是學習實踐技能重要的辯論,使學生懂得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道理,讓學生意識到了書本知識應該和實踐結合起來。最后,筆者對學生總結:“我們是國家的未來,一定要努力學習,讓青春綻放出絢麗的光芒,將來為國家建設做貢獻。”進而組織學生交流了學習收獲。這樣,筆者通過應用直觀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饒有興趣地探究了本節(jié)知識,加深了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使學生懂得了實干才能創(chuàng)造未來,從而充分完成了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
三、聯系生活增強學生學習動力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實施與發(fā)展的教育背景下,將教育教學活動和現實生活有機融合在一起已經成為當代教師所需要具備的職業(yè)素養(yǎng),并且各科教學內容中的知識都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從現實生活中所提煉出來的學科自然不能排除在外?;诖耍鳛橐幻踔械赖屡c法治教師,我們要善于以聯系生活的教學策略展開課堂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學習具有現實價值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達到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的目的。例如,在教學《在社會中成長》這一節(jié)時,首先,筆者對學生說:“相信大家的生活體驗各不相同,千姿百態(tài),同學們不妨先談論一下剛剛過去的假期生活?!边M而筆者指引學生閱讀了教材中的相關內容,使學生初步感受到了個人與社會密不可分的關系。然后,筆者對學生講述了《狼孩兒》的故事,讓學生思考人為什么一定要參與“社會化”的過程,從而為學生介紹了“社會化”的內涵,使學生理解了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幫助學生懂得了要在社會課堂中成長的道理,培養(yǎng)了學生養(yǎng)成親社會行為的意識,旨在學生可以實現人生價值。最后,筆者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實例,為學生講述了“行勝于言”的道理,對學生總結:“從現在開始,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主動去關心社會,積極去融入社會,通過對社會奉獻逐漸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边M而組織學生交流了這次課的學習收獲。
四、結語
總之,作為一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我們首先要具備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礎上再去談論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求最終實現最大程度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王月嫦.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研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9(35).
[2]朱文霞.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J].旅游縱覽(下半月),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