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彩 劉靜
摘要:幼兒學前教育活動是教育體系的一部分,而教師的角色在課程改革中由活動的創(chuàng)建者轉變?yōu)橐龑д?、發(fā)展者等多種類型,通過具體的教育活動中,一些教師善于引導幼兒步入正常學習的流程,從雙方的互動中形成新的活動內容,而另一些教師卻無法掌握與幼兒共同學習的要領,這時就需要幼兒教師擺準定位,把握教育活動的指導策略,才能夠更加有效地推進活動的完善。幼兒時期是其發(fā)展最重要的階段,這個階段教師要通過集體教學活動有效的培養(yǎng)幼兒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幼兒園;日常生活;核心素養(yǎng);教學方法
引言
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所面對的對象一般是三到六歲的學齡幼兒,而在此階段上是個人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我國也十分注重這一領域的教學研究,,而培養(yǎng)幼兒的核心素養(yǎng)顯然已經(jīng)成為幼兒教育當中的重中之重。為此教師應該通過創(chuàng)建符合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教學活動,從而促進幼兒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形成。在這一教育階段,通過完善體制的前提下,教師這一角色也充當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活動環(huán)境,增加實踐經(jīng)驗
幼兒的交往能力通常只有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下和更多的機會中得到鍛煉,一般來說,幼兒長時間在親密家長的陪伴下會有一定的依賴感,而學前教育的環(huán)境一般建立在比較集中的區(qū)域中,不管是教師還是活動地點對于幼兒來說都是極為陌生和不適的,容易造成一些不良情緒的出現(xiàn),繼而引發(fā)一些不易控制的躁動行為,對于這些情況,教師應當及時為孩子提供舒適的交往環(huán)境,設置一些有趣的孩童因素,增加互動實踐的機會減少孩子的焦慮感,讓其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例如,通過讓稍大年齡的大班兒童或者較為外向的幼兒為大家表演節(jié)目、做游戲等,通過合適的交往慢慢緩解新入幼兒不適的情緒,在感受愉悅的氛圍中學會交往,同時,也對整個學前班級的團結有著促進作用,彼此相互成長。在建立活動環(huán)境過程中,教師還能夠根據(jù)幼兒的學習特點,建立與主題相關的環(huán)境,比如在學習色彩的過程中,把幼兒園增加一定的色彩元素,鼓勵幼兒進行顏色的辨析和色彩的豐富認知,增加實踐的機會,在場景中學會表達感受。
二、組織豐富的活動,創(chuàng)造交往的機會
幼兒的交往特點往往建立在雙方互動過程中,尤其在游戲活動中更為明顯,游戲活動也是學前教育活動的重要部分,且多數(shù)游戲模式都建立在幼兒接觸過程中的傳遞,形成了該年齡段特殊的互動模式,比如在角色扮演游戲中,幼兒通過認識到的角色信息來扮演互動,在過程中,幼兒們需要進行游戲規(guī)則的商榷、角色分配等多種協(xié)調,最后達成共識進行游戲互動,這就要求了幼兒需要一定的交流溝通水平,克服對家長的依賴情緒,形成人與人之間平等交流的主體模式。而教師在此過程中就需要鼓勵幼兒之間的彼此交流,為他們彼此間的交往提供環(huán)境和材料,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其它資源進行教育活動的開展,增加幼兒交往的機會,通過這些策略來發(fā)揮教師在學前孩童學習交往過程中的作用,有助于形成一個良好的教育開端。
三、引導學生確立主體地位
確定幼兒在自助游戲中的主體地位是十分關鍵的。雖然幼兒普遍年紀還比較小,對于游戲規(guī)劃能力不夠足,但是自主游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鍛煉幼兒。教師只是在活動中起到引領作用,但是整個課堂的主體還應該是幼兒要確立幼兒在于游戲中的主體位置。不能夠只考慮教師教學的想法,還要充分考慮幼兒在活動中的參與度,游戲是否能夠引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充分參與進來,以及游戲對于幼兒的教育意義。同時也要讓幼兒意識到,他們在于整個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提高他們的自覺性,讓他們由教師引領參與活動,變?yōu)橹鲃訁⑴c游戲。讓學生充分的參與到活動當中,提高他們的靈敏性,主動的與同學溝通,提高交流能力。
四、善于利用自然資源,捕捉幼兒熱點
將一些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提煉融入到實際的教學活動當中來,從而促進兒童的學習。例如,春天的特征就是雨水天氣比較常見。面對這一自然現(xiàn)象,每一個孩子的表現(xiàn)都是不盡相同的,有的學生面對雨水會感覺到郁悶和煩躁,因為不可以自由地外出游玩了,而有的孩子則面對雨水表現(xiàn)出喜悅之情,甚至是想要和雨水共舞。為此教師為什么不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讓孩子們在戶外與春雨有一個親密的接觸呢?在實行這個活動時,教師引導兒童的發(fā)展,對兒童的自主發(fā)展予以支持,并在支持的過程中對兒童進行有效的引導。通過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孩子們通過各種感官去看、聽、接收和踩雨,從而激發(fā)孩子們在玩耍的時對生活進行深入的感受和表達。啟發(fā)孩子們通過不同的角度帶著意識去觀察思考,讓孩子們給出不盡相同且豐富多彩的答案。
結語:
教師需要認準時機,判斷出教育活動的價值所在,通過有意義的活動開展才能夠更好促進幼兒學習成長,同時,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教師需要了解到個體的差異,針對不同特點的幼兒以不同的指導策略。學前教育活動的基本特征就是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極強,為此就需要教師能夠具備足夠的知識存儲,通過靈活多樣的方法和策略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與幼兒進行互動。共同形成對活動的推動和支持,促進他們在集體活動中與同學交流,提高幼兒的語言水平從而使得幼兒的核心素養(yǎng)有效形成。
參考文獻:
[1]陳丹,趙冬梅. “活教育”理論對幼兒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啟示[J]. 生活教育,2021(1):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