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玲
摘要:本文立足于德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從“立足生活,深化文明教育”“落實實踐,完善德育素養(yǎng)”“緊跟時代,樹立理想觀念”三個方面出發(fā),對如何深化學生素養(yǎng),構建高效課堂進行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德育;新課改;教學探究;德育素養(yǎng);多元引導
前言:
百年教育,德育為先。隨著我國教育教學事業(yè)不斷推進,助力學生道德品格全面提升是教育教學的一大核心。想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只靠單純的講授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任課教師立足實際,做好表率,運用德育來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教育教學的根本目標是立德樹人,不但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深化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為此,學校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學校教育中,德育要放在首位。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開展切實可行的德育管理的方案,以此更好地促進中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形成。
一、立足生活,深化文明教育
德育教學與其他學科不同,重在指導學生能夠接受道德熏陶,這就需要生活化教學概念的引入,在學生學習與生活之中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行,實現(xiàn)道德素養(yǎng)與人文意識的統(tǒng)一進步。任課教師可以深入學生生活,觀察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及時發(fā)現(xiàn)及糾正其不良行為。比如有些學生口出臟話,言語舉止不文明,甚至羞辱其他學生,此時課任教師就需要與該學生進行親切交談,運用換位思考的方式進行引導,讓其自身聯(lián)想不文明語言運用到自己身上是什么感覺。當學生陷入沉思之后,任課教師再運用文明語言加以引導與交流,在對比過程中強化學生文明意識。常言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通過層層深化,正如春風化雨,滋潤心田,學生逐步認識到文明行為與文明用語的重要性。這樣一來,學生能夠真正認識到“文明”的相關價值,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文明觀念,深化學生綜合素養(yǎng)具有重要幫助。
二、落實實踐,完善德育素養(yǎng)
實踐是教學的延伸,尤其是之于德育教學而言,教師言傳身教對于學生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這就需要任課教師能夠在實踐之中融合德育教學,寓教于樂,讓學生能夠在身心愉悅的環(huán)境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德育素養(yǎng)。勞動教育是德育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當代學生多為獨生子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越來越多的學生只知享受,喪失了勞動的觀念,長此以往,不僅會造成學生逃避勞動,更有甚者,還可能會厭惡勞動。此時任課教師可以搭建德育勞動活動小平臺,比如,每周一次的大掃除,師生共同參與,在班級的打掃過程中,學生們分工合作,無形之間形成了緊密結(jié)合的整體,抽到擦玻璃的小組,有學生負責洗抹布,有學生負責打水,大家有條不紊進行配合,當干凈的玻璃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時,能夠瞬間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從而對自己的勞動更加充滿信心。教師要實行小組負責制,合理安排分工,確保人人參加、人人有崗,以小組為基本形式,實行值日組長負責制,組長負責分配任務、組織協(xié)調(diào)、督促檢查、處理突發(fā)情況、做好值日情況記錄,值日組長可采取輪流制,為每個同學提供鍛煉機會。這樣一來,在教師與學生合作、學生與學生合作的過程之中,學生認識到勞動的價值,這對于深化學生德育概念具有重要幫助。
三、緊跟時代,樹立理想觀念
時代的進步催生了德育教學的不斷深化,繁雜的概念解析常常會引起學生的厭煩心理,因此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任課教師可以運用時代發(fā)展過程之中的具體人物、事例進行教學深化,以此促進學生能夠養(yǎng)成理想觀念,形成思維模式。蘇格拉底曾說過:“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北热?,在每周的升旗儀式上,雄壯的國歌響起,在飄揚的五星紅旗下,學生們舉起右手,發(fā)出錚錚誓言;在特殊節(jié)日之中,任課教師可與學生共同參與節(jié)日的慶典籌劃,培養(yǎng)學生自立自強意識,熱愛祖國的情懷,緊跟時代步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例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榮譽勛章頒獎”期間,任課教師可以播放偉大人物的紀錄片,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有于敏、申紀蘭、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鐘南山等,這些前輩們都為祖國的繁榮貢獻了一生,這枚沉甸甸的勛章是授予那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和保衛(wèi)國家榮譽中作出巨大貢獻、建立卓越功勛的杰出人士的。觀看中學生群情激奮,情緒高昂,任課教師可以適時指導學生大膽訴說,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理想。有學生說:“我的理想是成為像袁老一樣的科研工作者,祖國是我們的母親,只有祖國繁榮昌盛,人民才能更有力量,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要積極學習,爭取為祖國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边€有學生補充:“我的理想是成為一名醫(yī)生,救死扶傷、醫(yī)者仁心,這不僅僅能夠免去許多人的病痛,更能在祖國艱難時期起到重要作用,恰如疫情期間只身折返的鐘南山院士,這些都是鐫刻在我們腦海之中的一盞明燈,催我們不斷進步?!痹谶@樣的教學引導下,學生們心靈受到震撼,靈魂得以凈化,深刻感受到理想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學習與生活之中,學生也會樹立為中華民族復興而不斷努力學習的遠大理想,這正是素質(zhì)教育所要達到的根本意義之所在。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德育教學的探究是十分必要的,這就需要我們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之中不斷思考,運用多元化角度進行課堂教學的深化,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錯誤行為,深化學生的德育意識與品格素養(yǎng)。除此之外,還需師生雙方的緊密配合,只有學生真正意識到肩負責任的重要性,才能帶動中學年齡段學生全身心的落實責任行為。在以后的實踐教學中,筆者將持續(xù)關注“新課改背景下德育教學策略探究”這一重要課題,以期真生深化學生素養(yǎng),對于培養(yǎng)學生德育略盡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劉鐵芳. 面向生活 引導生活——回歸生活的德育內(nèi)涵與策略[J]. 教育科學研究, 2014(8):48-48.
[2]魯潔. 德育課程的生活論轉(zhuǎn)向——小學德育課程在觀念上的變革[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5(0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