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凈
摘要:小學語文科目是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并且因為其是語言類科目,所以具有較強的體系性,為此,教師應重視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力求為后續(xù)學習奠定良好基礎。與此同時,小學語文中的閱讀能力是其他科目學習的基礎,內容的掌握均需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因此語文科目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與實踐意義。小學生群體對趣味性事物及新奇事物具有較強的探索欲,趣味事物可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推進其開展自主學習活動。語文課程與文字關聯(lián)性較為緊密,容易帶給學生枯燥乏味之感,為此,教師應積極探索小學語文趣味性教學策略,不斷提升教學成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意義;趣味性教學策略;教學成效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40-127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認識到語文科目的重要性,但是因為其是母語教學科目,因此教師容易忽視對其進行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從而使得語文科目越來越枯燥乏味,進而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新課程改革進程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推進教學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并且應針對新一代小學生群體特點,制定教學策略,以促使語文教學不斷煥發(fā)新的生機。趣味性教學是近些年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式,其旨在通過營造輕松的氛圍推進學生積極主動性的產生,從而促使其學習效率不斷提升。為此,教師應積極推進趣味性教學進程,發(fā)揮課程最大有效性。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參與
教學情境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的,其具有較強的渲染性,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參與。在教學活動中,最基礎的便是學生的參與度,只有學生切實將注意力放置在知識學習中,才可有效理解與掌握知識。為此,教師應結合課程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例如,教師在講解“開國大典”時,首先教師在備課中結合課文描述內容自主準備道具,如國旗、音樂等,并且要求學生自主預習文章,其次教師運用所準備的道具布置教室,由此為學生構建場景,并且要求學生自由結組,還原文章內描述的場景,或者自主思索參與開國大典的人所談論的內容及表現(xiàn),最后教師要求小組按照順序依次演繹,教師在其表演結束后進行點評與總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通過道具以及場景布置還原課本內描述的場景,由此為學生學習知識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場景內演繹課本內容,促使其在實踐體驗中感受文章。由此可見,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參與,從而保證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程學習過程中,進而有效促進教學效率與學習效率的共同提升。
二、創(chuàng)建趣味活動,調動學生熱情
小學生群體處于好奇心及求知欲旺盛的階段,因此其對于趣味性事物具有較高的熱情,與此同時趣味活動包含較多的趣味元素,可以滿足學生對新奇事物探索的欲望。學習熱情是學習興趣的基礎,學習熱情推進學生主動求知與參與,從而學生可在參與過程中感受到趣味性,由此產生學習興趣,進而推進學習效果的提升。為此,教師應選擇合適的趣味活動形式,例如,教師在講解“兩小兒辯日”時,首先教師簡單講解課文,引導學生了解文言文的意思,其次教師要求學生三人結組,運用現(xiàn)代漢語還原文章對話內容,并且可以結合其對文章的思考自主添加動作與對話,最后教師邀請幾組學生上臺演繹,教師進行點評,并獎勵表現(xiàn)較為生動的小組,隨后再次帶領學生回顧課程內容,由此深化其對文章內容的把握與理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在課堂開展“角色扮演”的活動,引導學生以第一人稱視角體會文章,從而加深其對知識的印象。由此可見,教師創(chuàng)建趣味活動,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推進小組合作,實現(xiàn)群體探究
在目前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有意識地推進學生的自主思考過程,有助于學生自主意識的樹立,但是長時間的單獨學習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的單一性,學生無法主動開拓思維,從而思維模式逐漸固化。小組合作旨在通過加強學生間的溝通與交流,促進思維間的碰撞,由此可推動學生主動尋求新的思考角度。為此,教師應推進小組合作活動,例如,教師在講解“北京的春節(jié)”這一課時,首先教師講解課程內容,促使學生了解作者所描述的北京春節(jié)的習俗以及活動,其次教師要求班內學生自由結組討論自己家鄉(xiāng)內的春節(jié)活動,并且思考文章運用了何種記敘手法,最后教師要求小組內推舉一名學生發(fā)言,在其發(fā)言結束后進行點評與總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開展小組討論活動,促進學生間的溝通與交流,有助于學生在過程中借鑒與吸收他人的思考方式,從而達成群體探究的任務與目標。由此可見,教師推進小組合作形式,是對現(xiàn)有教學方式的完善,有助于學生在新的教學方式中感知趣味性,從而產生持續(xù)性的參與熱情。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首先語文科目具有重要意義,并且其對其他科目及未來深層次學習具有較大影響,其次新課程改革進程要求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推進課程教學效率的持續(xù)提升,最后小學生對于趣味性事物具有天然的探索欲望,其可在感知趣味性的同時自主開展學習活動。為此,教師應正確認識語文科目的教學意義,制定針對性、趣味性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王桂娟.小學語文趣味性教學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6(11):96-97.
【2】馬小琴.小學語文教學中趣味性教學策略[J].讀與寫,2018,15(03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