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錦彬
摘要:隨著近幾年各高校的不斷擴招,高中自費生也隨之不斷增加,這也是技工院校生源大幅度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增加生源,很多技工院校為了生存發(fā)展都選擇了放低招生門檻,增加對初中生的接納,進而導致生源質量陷入了參差不齊的狀態(tài),這也為技工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增加了很大難度,還需要聯(lián)系實際做出更深入層次的探究。
關鍵詞:技工院校;學生素質教育;探索與實踐
素質教育的實施不僅與時代發(fā)展要求相符合,也是技工院校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因此,新時期的技工教育除了要讓學生接受更專業(yè)的技能培訓,還要形成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以此來為國民整體素質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為此,各技工院校除了要跟緊時代發(fā)展步伐,以更新的理念與方法來為學生提供更新穎、全面的教育培養(yǎng)之外,還要突破以往教育管理層面的諸多局限,嘗試以新的思路方法來優(yōu)化學生管理工作,優(yōu)化教育管理成果。
一、技工院校學生特點
一是,學生基礎大多較為薄弱,文化素質參差不齊?,F(xiàn)階段技工院校的生源,有一部分是在初中階段因為學校太過重視成績、追求升學率而逐漸忽視、放棄的學生。還有一些是因為家長教育方式不合理而越來越驕縱的學生。甚至還有一些因為家庭發(fā)生一些變故,或者是在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下,在初中就放棄學業(yè)的學生。這些學生普遍都存在文化成績差,未養(yǎng)成良好習慣等問題;二是,缺少學習動力,未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來到技工院校后,學生終于擺脫了應試教育的束縛,沒有了升學壓力,經常會出現(xiàn)沉迷于網絡,或者是遠離家人等情況。甚至還會出現(xiàn)打架罵人、撒謊騙人,以及故意損壞公共財物等行為,沒有正確認識到自己來到院校的目的是什么,也未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給自身、他人帶來的傷害和影響。
二、技工院校素質教育
首先,完善校園文化建設,營造素質教育氛圍。校園文化在培養(yǎng)、提升學生道德、心理素質方面發(fā)揮的積極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相比于教育者的灌輸和引導要更有效。對此,各技工院??梢月?lián)系實際需求,基于現(xiàn)有資源條件來完善優(yōu)良校風、積極文化氛圍的營造,讓學生可以在更健康積極的氛圍中成長成才。還可以在校園內設立宣傳欄、團報,或者是廣播臺等,以此來將國內外的新聞、專業(yè)發(fā)展動態(tài),還有一些新人新事等內容傳遞給師生。能夠給學生身心發(fā)展帶來積極影響的多樣化活動組織也是至關重要的,如,體育、文藝等方面的活動在有效組織中,可以讓學生受到優(yōu)良校園文化的熏陶。如,通過運動會的組織,既有助于鍛煉身體素質,在實際參與中,學生也能夠明白團結協(xié)作的重要性,提升班級凝聚力。又如,文藝晚會的舉辦,可以為學生組織管理、藝術修養(yǎng),還有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提供更適宜的條件。還有定期對技能匯報、書法展覽,還有法治講座等各類活動的有效組織,在鍛煉、教育學生過程中,也能夠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水平的不斷提升。在校園文化熏陶下形成的素質,也會更加牢固、深刻,這樣學生即使是畢業(yè)后,也能夠以較高的綜合素養(yǎng)拓展更理想的就業(yè)發(fā)展前景。
其次,優(yōu)化教育管理,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在科學規(guī)范的教育管理下,不僅有助于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的形成,也能夠為未來良好工作習慣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礎。對此,技工院校可以在每年新生入校后,組織其開展至少半個月的集中軍訓,在此期間完成內務、紀律、隊列等行為標準的確立,盡快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軍訓結束后,要認真抓好成果鞏固,真正做到長期堅持。各項工作的檢閱、比賽要定期開展,且最終的評比成果要直接和班級獎勵掛鉤,從而逐漸產生一種無形的推動力。促使更多學生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為積極向上、團結互助,以及守時守紀等良好品質的形成帶來積極影響,給其未來的就業(yè)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最后,通過情感疏導來提升心理素質。以往各院校教育大多都將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視為重點,很少會在心理素質培養(yǎng)上進行深入研究,這也是一些學生畢業(yè)后,難以快速適應工作崗位各項要求,無法做到對各類問題有效應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通過細膩、有條理的情感疏導,既可以慢慢消除師生之間的距離,也可以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在真誠的交流中優(yōu)化心理教育滲透,為教育者教學節(jié)奏、教育手段的調節(jié)提供更多啟發(fā)。尤其是對于技工院校的學生來講,其大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在社會或是他人的評價下產生一定的自卑心理,或者是因為長期無法獲得學校、家庭等方面的關心與重視,導致學生的人格意識越來越薄弱,難以適應全新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產生焦慮、不安等情緒。再加上用人制度發(fā)生的變化,給技工院校的學生也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要想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fā)展需求,除了豐富專業(yè)專業(yè)與技能的熟練掌握,心理素質也是必須要具備的。對此,技工院校應結合具體情況,從不同層面入手,重視日常情感疏導工作的開展,強化學生寬容心理,抗壓能力,還有溝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在面對較大壓力時,可以通過有效的自我調節(jié)來減少負面情緒的產生,避免一直被心理困惑所影響,在堅韌意志、艱苦奮斗精神的有力支持下,促進其社會生活適應能力的顯著提升。
另外,教師素質的提升也是重點。在強化學生文化素質、專業(yè)技能素質培養(yǎng)的同時,道德品質培養(yǎng)也是不可忽視的。為此,除了要對技工教育內容、手段、模式與特點等方面做出深入研究,還要改善、提升教學的基本條件。對于教師來講,應重視師德修養(yǎng)培訓的有效組織,除了三觀端正,良好學生觀、教育觀的樹立也是關鍵。同時,對教育教學理論,還有不同企業(yè)文化的認真鉆研也是關鍵,以此來積累更豐富的經驗方法,為之后創(chuàng)新開展各項教學活動提供有力支持。除了教育手段的豐富,教育藝術水平的提升,教育技巧訓練也要充分考慮,只有這樣才能夠建設出綜合素質較高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三、優(yōu)化學生管理模式
擺脫強制管理的諸多束縛,完善管理制度。針對身心發(fā)展還不夠穩(wěn)定的技工院校的學生來講,其思想雖然活躍,但大多都不夠成熟,難以做到對自身的良好約束。所以,為了避免在教育管理中出現(xiàn)適得其反的情況,不要苛求學生完全按照學校、教師的意愿來行事。因為諸多因素的影響,學生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違規(guī)違紀的現(xiàn)象。在管理中,應堅持以人為本、以德治校。這就要管理者結合不同階段的具體情況,引用更科學且具有一定藝術性的方式來加強學生管理,以層次分明的規(guī)章制度來有效落實各項管理工作,不僅要體現(xiàn)出制度執(zhí)行方面的嚴肅性,還要到位落實預防工作,在各方面的管理中體現(xiàn)出超前意識。
重視學生干部積極作用的發(fā)揮,強化學生自主管理。很多時候學生不喜歡和班主任講的事情,在面對同學時卻可以輕松的表達。對此,班主任可以通過學生干部隊伍的建設來為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有力支持。以民主選拔的方式來選出學生心中最適合的班干部,且學生自己選出的干部,在后期干部組織各項工作時,學生也會積極主動地配合,使得學生在學生管理中不再處于被動、從屬地位。在消除學生對各項管理工作抵觸心理的同時,也能夠為自我管理奠定良好基礎。針對班級管理制度的制定,可以讓全班同學都參與其中,為教師獻言獻策,再通過教師的完善來達成共識,以便于學生自覺遵守,增強管理效果。
重視班主任隊伍建設。選拔班主任時,除了專業(yè)素養(yǎng),還要對其是否具備較高的責任心、愛心進行充分考慮。在日常管理中,也要堅持教育、管理有機整合的原則,以更新、更多樣的方式來為學生思想提供恰當引導,對其道德行為進行合理規(guī)范。尤其是對于新時代下,剛剛進入技工院校的青少年來講,除了要積極嘗試與時代要求相符合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還要真正走進學生群體,對其思想,日常生活、交往給予適當?shù)年P心。從而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及時的發(fā)現(xiàn)其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困難,在師生共同分析、解決中給學生之后的成長成才帶來更多啟發(fā)。又或者是通過多參與一些學生在課下組織的有益的實踐活動,以自身經驗知識來為學生的探究學習、與人交往等方面帶來一定的引導和幫助,從整體上提升技工院校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保持和家長的溝通交流。學生管理僅通過院校及其教師的努力是難以取得理想成果的,還可以把握契機,引導家長參與各項管理工作,為班級教育管理成效的增強提供有力支持。通過保持與學生家長的密切聯(lián)系,既可以對學生在家期間的成長情況、思想變化進行及時了解,也可以針對學校各項管理在具體開展中適合以怎樣的方式來進行向家長征求建議。這樣技工院校的教育管理不僅全面有效,也能夠積累更豐富的經驗方法,為之后教育管理工作的革新發(fā)展提供一定參考。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的教育管理工作在具體開展中需要考慮的新情況、需要解決的新問題也有所增加,尤其是對于及技工院校來講,學生綜合素質大多都處于參差不齊的狀態(tài)。所以,在學生管理工作具體開展過程中,除了要堅持以人為本,還是要聯(lián)系院校實際情況,未來發(fā)展趨勢,制定出更完善、適合的教育管理方案。使得技工校的學生,除了能夠在在校期間學習積累豐富知識與專業(yè)技能,團隊、創(chuàng)新精神等方面也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為今后的就業(yè)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斐然.技工院校汽車專業(yè)學生特點和教育管理對策[J].新一代,2017(12):30.
[2]王宇琳,梁道松.技工院校學生素質調查實證研究 ——以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為例[J].職業(yè),2017(4):97-98.
[3]牟靜,雍燕,包書方,等.技工院校學生多元智能狀況實證分析 ——以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為例[J].河北能源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19(1):5-11.
[4]孫曉東.對技工院校學生素質教育與素質評價的思考[J].職業(yè),2015(30):112.
[5]蘭英.提高綜合素質,培養(yǎng)優(yōu)秀技能人才——技工院校學生素質教育[J].科技資訊,2013(1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