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寧
摘要:在現(xiàn)階段社會高速發(fā)展的前提下,小學科學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水平的培養(yǎng),同時也要注重提升學生探究能力。因此,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聯(lián)系學生的發(fā)展特征,選擇科學合適的教學方式,有效提高學生探究能力。本文就小學科學學科教學過程中,學生探究能力培養(yǎng)的相關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科學;探究能力;有效對策
科學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課程。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自主探究,了解更多科學知識??茖W實驗則是學生認識自然的有效途徑之一,是小學科學教學的基礎途徑,也是進行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基礎。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有許多實驗教學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小組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科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實驗是小學科學教學中非常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在科學教學中,實施科學實驗教學,能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增加學生參與意識,使學生擁有熱愛科學,熱愛探索的學科素養(yǎng)。在教學中通過實踐探索,對學生思維能力、觀察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都有積極的作用。
一、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良好探究基礎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材中的許多觀察,以及實驗教學內容教師需要在課程開始之前親自嘗試,確保實驗課程的有效進行。也就是說,教師在新課程準備階段要通過自主實驗,了解實驗的每一個細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科學的進行探究。例如,在引導學生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相關知識時,教師轉換角色以學者的方式參與學生的探究活動,設身處地地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探究。通過這樣的方式,更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實際發(fā)展訴求,為學生制定更為恰當?shù)膴^斗目標。其次,教師也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學動態(tài),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制定更為科學的方式。教材中的實驗教師需要事先充分了解,更有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從學生的實際發(fā)展需求出發(fā),轉變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鼓勵學生更加積極自主地參與實踐探究,從探究過程中,獲取豐富知識內容,從而獲得良好教學效果。
二、鼓勵學生積極自主參與科學探究
要讓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合作探究,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如此學生才能夠更加主動的參與學習,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激發(fā)學生學習潛能,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得到更好的調動和激發(fā)。學生在自主探究實踐過程中,會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學生在遇到困難時,會感到困惑。當發(fā)現(xiàn)問題時會感到興奮、驚異,當問題得以解決,學生會感到自豪,獲得成就感。這些豐富的情感體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學科探究。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能自主地提出問題,并獲得問題解決途徑,顯得更加重要。學生只有提出問題,方能進行科學探究,這也是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的關鍵。在教學中需要鼓勵學生積極地提出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積極地提出各種疑問。例如,學生在學習《手電筒的秘密》時,教師為學生準備了手電筒、干電池、導線、燈泡等材料,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了解手電筒的原理。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精心的組織整個教學活動,并指引學生科學的參與探究。只有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方可從自發(fā)的探索,轉變?yōu)榉e極的探究,對科學探究充滿向往,這也是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得到提高的關鍵。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探究
問題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前提,也是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基礎。學生一旦產(chǎn)生問題則表明,學生擁有了好奇心。學生在好奇心的趨勢下,逐漸形成認知沖突,這也是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并積極投身于科學探究活動的鑰匙。因此,在科學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設計一些巧妙且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可以融入到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之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每一個學生可以更加積極自主地參與探究。例如,學生在學習《認識磁鐵》時,教師事先準備一張色彩豐富種類繁多的花朵圖片,然后用別針夾住紙蝴蝶,然后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讓這種蝴蝶在花叢中飛舞起來,學生感到非常有趣。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嘗試,在許多學生表示無能為力之后。教師在教磁鐵放在圖片的背面,然后將蝴蝶放在紙面上。通過動磁鐵讓蝴蝶在花叢中飛舞起來,當學生看到這樣的場景時,都感覺到非常奇妙,所有的學生都想知道教師是怎么做到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探究積極性被激發(fā)。教師再進行之后的教學,使學生在探究活動過程中,了解更多失去相關的知識,從而取得良好教學成效。
四、引導學生交流,探討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能力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需要給學生預留一部分的時間,讓學生能夠進行討論交流。這種交流探討并不是浪費課堂時間,而是讓學生在探討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進行互動,更加明確在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鞏固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土壤里有什么》時,帶領學生觀察土壤,學生自主研究土壤中有什么成分,學生最終得出結論。教師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了解更多與土壤相關的知識,鼓勵學生之間互相合作,相互探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查閱圖書,在網(wǎng)絡上收集資料等,進行交流總結。如此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還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得出結論。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教學中科學學科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結合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選擇科學合適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激發(fā)學生科學學習興趣,挖掘學生學習潛能。鼓勵學生積極自主參與科學探究,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合作交流探討,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林麗雪. 淺談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J]. 讀寫算:教師版(33期):278-278.
[2]楊敏. 淺談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J]. 中學生作文指導, 2019(9):129-129.
[3]蘇永紅. 淺談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J]. 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