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祖朋
摘 要: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近幾年教育部提出了“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這使得教師要在所有的學科中都融入與思想政治相關的理論教育,而最終的目的則是為了提高同學們的綜合素養(yǎng),讓他們擁有更全面的知識技能和理論思想。對于高職體育教學來說,其內容更偏重于實踐部分,那么,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使其能夠科學的在實踐活動中融入政治思想教育,從而提升同學們的德育素養(yǎng)。本文結合高職體育教學的特點,探究用課程思政理念進行體育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體育;德育教育
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加入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能夠幫助同學們養(yǎng)成科學的學習習慣,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并且,提高自身的精神氣節(jié)。在當前的素質教育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成為了教師重點關注的部分,這就使得老師在體育教學活動中不僅要鍛煉同學們的運動體能和運動技巧,還要進行道德素養(yǎng)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為了更好的體現出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價值,老師就需要合理運用課程思政理念,提升高職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一、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和敬業(yè)精神
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借助課程思政教學理念的指導,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讓同學們通過觀看視頻、參加實踐活動等方式提高自身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敬業(yè)精神。體育學科雖然更偏重于實踐訓練活動,但是它依然包含了很多思想方面的知識,老師則需要抓住這一契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方面的熏陶[1]。
教師可以給同學們播放具有重要意義的體育賽事活動,例如奧運會、殘奧會、大學生運動會等等,用真實的案例點燃高職學生的體育熱情,讓他們通過觀看比賽視頻的方式,感受體育健兒們在賽場上奮勇拼搏的精神,體會運動員為了給祖國掙得榮譽而艱苦訓練、頑強堅持的運動精神和愛國主義思想,進而激發(fā)出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他們的家國情懷。
教師還可以播放奧運健兒的訪談記錄,讓高職學生了解李寧、姚明、鄧亞萍、郎平、劉翔、劉國梁等著名運動員的經歷,使他們充分理解什么是愛崗敬業(yè)精神,怎樣做才能真正實現愛崗敬業(yè)。教師也可以結合現實條件組織開展各類比賽活動,讓高職學生在真實的比賽中頑強拼搏,從而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二、鍛煉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拼搏精神
高職體育教師在課程中開展競賽活動,能夠鍛煉同學們的意志力和拼搏精神,而且,無論是哪一種競賽活動,都是人與人之間在運動能力方面的對抗,所以,高職學生參加體育競賽還能提升他們加強自身鍛煉的意識和競爭意識[2]。同學們參加體育比賽能夠有效提高自身的體能和運動技能,而要想更好的提升各項能力,就需要他們在平時加強鍛煉,充分發(fā)揮刻苦努力的精神,用階段性的量變實現最終質的飛越。
在長跑比賽中,很多學生在出現大汗淋漓、腿腳乏力、氣喘吁吁等現象時,就產生了退縮的心理,這使得他們很容易放棄比賽,或者用消極的態(tài)度應付比賽,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如果身體健康的人在運動中出現這種情況,那只能說明他們遇到了短暫的運動瓶頸期,只要同學們能夠堅持下來,就可以順利突破這種限制,實現體能的提升。因此,每當有學生出現消極退縮的狀態(tài)時,老師就需要及時給予鼓勵,或者陪伴他們跑完全程,以此來激發(fā)同學們的斗志,使其能夠迎難而上,直面挑戰(zhàn),從而提高自身的意志力,鍛煉拼搏精神。
教師還可以組織同學們參加軍體拳比賽、乒乓球比賽、跳遠、跳高比賽等等,讓同學們在個人比賽項目中增強競爭意識,培養(yǎng)他們堅持不懈、不屈不撓的精神品質。
三、加強學生的紀律觀念和規(guī)則意識
所有體育項目都具有公開、公平、公正的特點,而且,每種運動項目都有屬于它自己的規(guī)則和要求,所以,在高職體育課程中,老師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同學們的規(guī)則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紀律觀念。對于體育比賽來說,其競技性的特征就意味著要想實現公平公正的對抗,就需要有規(guī)范的比賽規(guī)則作為前提,運動員要在一定的條件約束下進行比賽,這樣才能保證競賽的公平性,同時,確保這項活動能夠順利的開展[3]。
對于人類來說,很多外在和內在的因素都能夠影響他們的運動機能,比如生存的環(huán)境、攝取的營養(yǎng)含量、平時的生活習慣、原始的身體素質,還有不同的種族因素等等,而有的運動員為了改變這種差距,就會采取一些違規(guī)手段,借助違禁藥品來提高自己的運動能力,這就是一種缺乏紀律觀念的表現,同時,也展現出了低下的道德素質。體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重視這方面的教育,時刻提醒同學們要保持理性,遵守運動規(guī)則,哪怕輸了比賽,也不能輸了人品。
在進行接力比賽之前,老師需要再一次說明比賽的規(guī)則和紀律,如,不能越線、不能搶跑、不能陪跑、不能惡意犯規(guī)等等,還要明確違規(guī)后的懲罰措施,從而使同學們在比賽的過程中能夠嚴格遵照和執(zhí)行比賽規(guī)則,并養(yǎng)成遵守紀律的習慣。
四、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和團結意識
在體育運動中,有一些是個人項目,而有一些則是集體項目,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團隊體育競賽,能夠有效增強他們的集體觀念和協(xié)作意識[4]。體育團體項目要求參賽的各小組成員能夠為了完成同一個目標而努力拼搏,在這個過程中要互幫互助,從而形成一個共同協(xié)作的群體。其實,這種團體意識不僅體現在小組體育比賽中,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也是隨處可見的,比如,在學習階段,很多老師都會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每個成員要根據老師所布置的任務進行討論和交流,并得到最終的答案;而在工作期間,人們也會遇到需要各部門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幫助才能完成的項目,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同學們的集體觀念對他們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具有深遠的意義。
在當今社會中,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雖然這群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得到了家長更多關注與呵護,但是卻缺少了團結意識和分享意識的培養(yǎng)。因此,高職體育教師要在課程中多開展一些集體活動,以彌補教育的缺失,使學生形成集體榮譽感,增強他們的合作精神。老師可以組織籃球比賽、足球比賽,用這樣的團體活動增強隊員之間相互配合的能力,激活他們的協(xié)作意識。
五、提高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適應能力
高職教育除了教授同學們基本的知識和技能之外,還要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提高適應能力,從而促使他們擁有快速融入工作環(huán)境的能力[5]。在體育教學中,老師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綜合職業(yè)素養(yǎng),開展情境演繹活動,通過仿真情境演練,幫助學生明確職業(yè)發(fā)展目標,老師也可以在活動中設置一些較難的題目,進而鍛煉同學們的反應速度和臨場應變能力。
在運動情境時,教師還需要結合不同專業(yè)學生的特點與需求,比如,面對旅游專業(yè)的學生,老師可以開展野外生存訓練;而對于有社交需求的專業(yè)來說,老師則需要創(chuàng)設團隊協(xié)作拓展訓練;針對實驗類型的理科學生,體育教師還可以組織耐力訓練,以此來鍛煉他們的職業(yè)技能,提高職場適應能力。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在高職體育課程中實現德育教育,教師需要靈活運用課程思政教學理念,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來增強高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頑強拼搏精神、團隊協(xié)作能力、環(huán)境適應能力等等,同時,還要加強他們的紀律觀念,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少鋒.關于高職體育教學中課程思政的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20,5(23):240-241+249.
[2]楊蕊.探究“課程思政”視域下的高職體育教學[J].中外企業(yè)文化,2020(12):167-168.
[3]李國鋒.立德樹人視域下高職體育課程思政教學研究[J].包頭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21(02):58-62.
[4]柴龍銑.“課程思政”融入高職體育教學中的路徑研究[J].內江科技,2020,41(05):133-134.
[5]王毅賢.高職體育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融合策略分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