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彩彩
摘 要:我國傳統(tǒng)的古詩詞對提高學生的語文人文情懷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課改大背景下,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從多元角度對學生進行古詩詞教學引導,引發(fā)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共鳴,確保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的古詩詞教學能夠凸顯重要價值。
關鍵詞:古詩詞;小學語文;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3-002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3.012
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影響,小學古詩詞閱讀學習的方法相對枯燥、乏味,單純地為學生分析古詩詞的中心思想,以及對古詩詞進行強制記憶的照本宣科的學習模式,制約了學生對古詩詞內涵的理解,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因此,在新課改大背景下,應引導學生認知古詩的內涵美、韻律美、情感美,以此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古詩詞核心素養(yǎng)。
一、通過朗讀,感受韻律
在新課改大背景下,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做出了相應調整,教材內容都是名家通過精挑細選歸納整理出的文章,尤其所選的古詩詞內容都具有較強的意象美和韻律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多元化的古詩詞朗讀,確保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古詩詞的意境和內涵。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讀、集體朗讀、角色飾演朗讀等,從不同角度認知古詩詞[1]。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自讀,讓學生記錄并學習古詩詞中的生僻字詞,然后大體理解古詩詞的內容,對古詩詞的內容有一個基本認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集體朗讀,通過學生共同閱讀一首古詩詞的方式,增強古詩詞的閱讀情感,學生的齊聲朗讀可以渲染古詩詞的氛圍,也可以讓學生在共讀中感受古詩詞的韻律美,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在學生對古詩詞內容有了更進一步認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代入式閱讀,通常古詩詞中都有幾個不同的人物,教師可以讓學生飾演不同角色并進行閱讀,還應表現(xiàn)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及當時的心境等,使閱讀者在角色飾演的閱讀過程中,深度理解古詩詞的內在含義。收聽古詩詞的學生也可以感受到古詩詞中不同的情緒變化,提高對古詩詞的認知和理解。而且,多人閱讀或角色飾演閱讀都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讀出詩詞的韻味,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韻律感,從而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學習興趣。
二、構建畫面,激發(fā)共鳴
小學生缺乏足夠的自主思維意識,且古詩詞的內容距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與當前的語言習慣具有較強的差異,因此學生單純地通過基礎學習,較難真正理解古詩詞的內涵。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古詩詞教學引導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小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的特征,通過圖片、視頻的形式為學生構建古詩詞學習畫面。由于畫面內容會產生一種意象,會為學生描繪出古詩詞的大體內容,讓學生通過觀看畫面對古詩詞的內涵有一個集中體會,也可以使學生在畫面中得到情感共鳴。此外,教師也可以結合古詩詞的教學內容,為學生逐步構建古詩詞畫面。教師可以將古詩詞進行分解,將古詩詞每一句的內容搭配好相應的畫面,讓學生閱讀一句古詩詞,就可以觀看對應的一幅圖片,從而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同時,教師也可以將所有古詩詞的圖片制作成視頻,并輔以相適應的音樂,為古詩詞創(chuàng)造閱讀意境。教師還應在每一張圖片中標注對應的漢字標注,這種實用性較強的視頻教學內容對學生學習語文古詩詞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在新課改大背景下,為學生創(chuàng)建畫面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及分析思考能力,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三、傳遞情感,加深記憶
古詩詞作品大都體現(xiàn)了作者的內心情感,是作者心理狀態(tài)的真實展現(xiàn)。為提高小學生的古詩詞理解能力,鞏固對古詩詞的記憶,豐富古詩詞儲備量,教師需要全面分析古詩詞內容,讓學生體會古詩詞創(chuàng)作者進行創(chuàng)作的心路歷程。通常,作者創(chuàng)作一首古詩詞,都有一定的背景,以及作者在故事中心路歷程的變化。作者將心中的所思、所想、所感通過古詩詞的內容進行含蓄表達,通過比喻的方式,借助描寫物體抒發(fā)自身的情懷[2]。這種含蓄的表達模式,凸顯了古詩詞的內涵之美,既烘托了情感,又給人以無限遐想,還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語言的博大精深。此外,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書籍等方式了解古詩詞的作者,也應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古詩詞的社會背景及人文背景,更應引導學生廣泛搜集相關作者的信息,通過量的積累產生質的變化,逐步培養(yǎng)學生與作者隔空對話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才會通過了解作者及作者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更為深刻地了解作者進行創(chuàng)作的心路歷程,因而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作品,提高對作品的鑒賞能力,提高語文學習核心素養(yǎng)。
四、體會名作,品味哲理
我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古詩詞恰如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麗寶藏,很多古詩詞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除了其具有較強的整體美之外,也在于其中一兩句能夠深入人心、耐人尋味、引人共鳴的詩句。很多古詩詞是借助描寫景物抒發(fā)內心真實情感的,也有一部分通過描寫景物闡述相關道理,引導人們品味其中蘊含的哲理。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有限,因此教師可以逐字逐句地引導學生分析名作的內涵,可以先讓學生理解整首詩的大概含義,然后將整首古詩詞的內容進行分解;可以解釋其中的某個重點字、詞,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古詩詞內容的認知和理解。然后,在學生理解整首古詩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嘗試著找出整首古詩詞中最有內涵的詩句,以此考查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能力。在學生自主學習后,教師應對學生的發(fā)言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并對學生找出的詩句內容進行深度分析,然后將這句詩詞的內容融合在詩詞的整體層面進行分析,并嘗試找出詩句與整首詩的關聯(lián)點。然后,教師再為學生剖析經典詩句的內涵,并將學生選擇的詩句與經典詩句進行對比性講解,讓學生真正理解古詩詞中經典詩句在整首詩中的意義和價值,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提高分析思考能力,使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能力得以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