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歡
摘 ?要:審美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審美教育是言語與審美活動相統(tǒng)一的過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美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理想,激發(fā)其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的熱情。實施美育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從“讀”文到“品”文,再到“悟”文,都能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從而進入沒的畫面。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是在幫助學生尋找精神支點,引導其走向完美的人生。
關鍵詞:語文教學;審美教育;價值;實施
語文教材常被稱譽為“語言的圖畫”“生活的教科書”,是“真”與“善”相集合的美的世界。語文教學過程和方法所呈現(xiàn)的形式,語文課堂教學藝術等皆是一種特殊的審美創(chuàng)造。在語文教育中還可以把學生帶到大語文教育環(huán)境中去,培養(yǎng)其高尚的審美理想,激發(fā)其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的熱情。那么,語文教學中美育的價值是什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美育以及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美育的途徑與策略是什么?就這幾個方面,我來談談自己的拙見。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美育的內容
小學語文美育的內容十分豐富,它涉及到許多方面,我把它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自然美
所謂自然美是指由一切自然物的顏色、形狀、光澤、線條等產生的美。在語文教材中占有相當一部分,這些課文能激發(fā)學生對美好事物的遐想,產生愉悅的心情,如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的《黃山奇松》、六年級下冊的《三亞落日》、《記金華的雙龍洞》等。
2.社會美
社會美是指人類社會中的美,可以包括個體的美和群體的美,語文教材中相關這方面的篇章也有很多,如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的《槐鄉(xiāng)五月》體現(xiàn)了生活之美,三年級下冊《大作家的小老師》體現(xiàn)了風尚之美,四年級上冊的《徐悲鴻勵志學畫》、《虎門銷煙》體現(xiàn)人格之美,六年級下冊《盧溝橋烽火》體現(xiàn)了戰(zhàn)斗之美……
3.科學美
科學美是從人工創(chuàng)造的各種形體及自然現(xiàn)象、科學現(xiàn)象過程中體現(xiàn)出的美。相關的科普小品文在語文教材中也有很多,如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的《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神奇的克隆》,六年級上冊的《大自然的文字》,六年級下冊的《海洋——21世紀的希望》等。這類文章通過文學的手段,向學生深入淺出地介紹科學知識,如教師只從抽象的理性角度去介紹,往往會使以形象思維為主體的小學生很快喪失興趣,教師應通過語文教學使小學生理解并學會欣賞美,評價科學技術美,并運用美的動力推動科學技術的學習和創(chuàng)造。
4.藝術美
藝術美是一種綜合的美,藝術之美包括很多方面,如結構的美、語言的美、意境的美、選擇的美等。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整體,引導學生去探索、感悟文章中產生藝術魅力的因素。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美育的途徑和策略
1.從“讀”文入手,認真體味文章的語言美和節(jié)奏美。
語文教材中編入了一部分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這是對學生實施美育的重要源泉。在教學中重視對課文的分析和表情朗讀,使學生深刻理解作品中所反映的思想內容,體驗到作品的力量與優(yōu)美。如老舍的《草原》一文,作者用細膩委婉的筆法描繪了草原特有的清麗,優(yōu)美景色和蒙古族同胞熱情豪放迎接客人的的不同景物,構成了一幅畫卷。這篇課文中使用了恰當?shù)谋扔骱鸵恍﹥?yōu)美的詞語,使被描寫的景物更加形象生動。為了使學生能體悟到文章的語言美和意境美,我便讓學生不斷地讀,朗讀,輕聲讀u,導讀。學生多讀若干遍之后便會在腦海中呈現(xiàn)出蒙古同胞在優(yōu)美的景色包圍下?lián)P鞭疾馳的畫面,感受到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獨特的民俗風情和特有的自然風光。這正是美的語言產生的奇妙效果。
2.從“品”文著眼找出作品的形象美和結構美。
所謂“品文”即在讀熟、讀懂,讀透的基礎上,對課文作深入分析,歸納和總結,充分挖掘出作品的形象美和結構美。一個美好而感人的形象,可以激發(fā)起學生積極向上的崇高理想;一個丑陋而庸俗的形象,則讓學生產生憎恨和消極思想。形象越鮮明,對學生思想影響越深刻。在學習課文時,我們就應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各類美的形象,如落花生、狼牙山五壯士等等。另外,文章嚴密的結構與主題的和諧也表現(xiàn)為一種美。如說明文的結構形式,運用打比方、列數(shù)字、舉事例一些說明分方法;記敘文引人入勝的開頭和意味深長的結尾,也閃現(xiàn)出美的智慧。
3.指導學生“悟”文,領略作品的思想美和意境美。
所謂“悟”,就是在理解的前提下產生聯(lián)想和想象,將熟悉的閱讀材料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人生經(jīng)等相互配合,并加以比較、分析、歸納概括,使思想和認識達到一個全新的境界。如課文《金色的魚鉤》,如果將故事中所提供的老班長的外貌,他的語言神態(tài)及他所遭受的饑餓折磨等材料,與已有的真善美的體驗進行歸納比較,就可以領悟到這是一個英雄形象身上閃爍著的忠誠、勇敢、堅強的思想美的光芒。還有在“悟”文時也能讓學生領悟到作品中的意境美。意境美是景物與主觀思想感情相融的產物,情與景的和諧統(tǒng)一。
4.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入美的畫面。
想象是人們在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每位學生可根據(jù)課文的描述在頭腦中形成新事物的形象。如教學《望廬山瀑布》時,我讓學生站在畫面前,讓學生面對畫面,邊聽音樂邊展開想象的翅膀;巍峨的廬山,瀑布從天而降…..一幅氣勢磅礴,引人入勝的大自然畫卷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這樣,使學生深深地體會到祖國山河無比壯觀,從而產生了強烈的愛國情懷。
總之,美是一種力量,我們要善于運用美的力量去陶冶學生的情操,開發(fā)學生的智慧,凈化和啟迪學生的心靈,培養(yǎng)適應時代要求和社會的挑戰(zhàn),因為美育絕不僅僅是為語文教學貼上一個美麗的標簽,而是幫助學生尋找精神支點——學生個人的精神信念,引導他們走向完美的人生。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
[2]閻立欽.語文教育學引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