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詩情畫意”法是助力高校思政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新探索、新視角和新方法。本文從“詩情畫意”的內涵生成及融合優(yōu)勢,“詩情畫意”教學法與“詩情畫意的思政課”,“詩情畫意”教學法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運用的理論依據、重要價值四大層面對高校思政課開展“詩情畫意”教學進行了全面論述。
關鍵詞 :詩情畫意,高校,思政課,運用,探究
思政課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在高校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霸娗楫嬕狻狈ㄊ侵Ω咝K颊n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其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運用,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針對性和鑄魂育人的實效性。
一、“詩情畫意”的內涵生成及融合優(yōu)勢
“詩情畫意”一詞由“詩情”和“畫意”兩部分組成?!霸娗椤本褪窃姼枰磉_的情感,即詩的情意、境界、詩韻。“畫意”就是畫的意境、畫境、畫韻,即圖畫的境界?!霸娗楫嬕狻痹凇缎氯A詞典》中的解釋是富有詩畫的意境,形容自然環(huán)境或文藝作品給人以美感。從古至今,詩與畫、詩情與畫意往往并聯(lián)而用,詩是以構建有聲無形的文字符號抒情言志的語言藝術,畫是以構建有形無聲的視覺形象狀物繪形的圖像藝術,詩借畫構形,畫借詩賦意,詩與畫優(yōu)勢互補。因此,“畫難畫之景,以詩湊成。吟難吟之詩,以畫補足”。[1]畫中之詩以情賦畫,實現(xiàn)了畫從景境到情境、平面到空間、靜態(tài)到動態(tài)的轉化。詩中之畫以畫解詩,可化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化理性為感性。詩畫相融,借詩傳情,以畫寄情,情景一體,形神兼具,塑造詩情畫意的意境的美,借助文本和圖像形成的話語合力,表達自己態(tài)度觀點,進而激發(fā)主客體情感上達到共鳴。
二、“詩情畫意”教學法與“詩情畫意的思政課”
“詩情畫意”法在思政課教學中的運用,并不是另起爐灶,而是繼承性和創(chuàng)新性、政治性和科學性的統(tǒng)一,其旨在構建“詩情畫意的思政課”。目前,學術界對“詩情畫意”法的運用多見于文學課和歷史課,而關于高校思政課的詩情畫意學術界鮮有提及。本文認為學理性較強的思政類課程更需要詩情畫意的教學。
“詩情畫意”的思政課不是詩歌與繪畫在思政課教學中的簡單相加或疊加,它指高校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內容為載體,以我國詩畫傳統(tǒng)文化為根基,以契合時代特征和學生需求的詩情畫意教學法為手段,在思政教學中借用詩畫創(chuàng)設的藝術情境,將晦澀、枯燥的思政教育內容外化為通俗易懂的視覺化表達,使受教育者通過詩畫傳遞和構建的直觀情境體驗,實現(xiàn)思政理論化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化理性為感性,并通過學生寫詩、作畫,學中做,做中學,將思政課程的內容通過自學-教學-理解-創(chuàng)作-修改的運動軌跡轉化為詩情畫意的思政教育圖本,使學生在動手動腦、體驗構思、實踐創(chuàng)作的再創(chuàng)造活動中,知識應用能力、價值評判能力得以內化提升轉化,真善美得以陶冶,立德樹人得以實現(xiàn)。
三、“詩情畫意”法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運用的理論依據
(一)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發(fā)表的重要講話、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發(fā)表的藝術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的相關講話,為“詩情畫意”教學法在思政課教學中的運用提供了理論遵循。
(二)“詩情畫意”法的教學資源來源于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博大精深的優(yōu)秀詩畫傳統(tǒng)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深厚的社會基礎和情感認同,特別是這些文化中蘊含的道德規(guī)范、人文情懷和思想觀念,能最快最廣泛地實現(xiàn)情感和價值認同的同心圓。在實踐過程中的詩畫創(chuàng)作,更是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和實踐依據。
(三)教師在引導學生學中做、做中學的過程中所創(chuàng)作的詩畫作品,是對思政課教學內容的詩畫重構,體現(xiàn)了藝術與思政、藝術與專業(yè)之間的融合,做到了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2]的“四為服務”,是“詩情畫意”教學法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運用的有力支撐。
(四)“詩情畫意”教學法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運用,是對思政教育工作規(guī)律的遵循,體現(xiàn)了思政教育的本質,反映了教育最本體的問題。教育的本質是培養(yǎng)人,育人先育德這是歷史上所有教育的共性。美育具有內在的德育功能,它可以儲德、促德、固德、育人、化人[3],“詩情畫意的思政課”是高校思政教學美育的至高境界,“詩情畫意”法在思政課教學中的運用,其實質是教育本質的回歸,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道德教育的完美融合,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培養(yǎng)德藝雙馨的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徑。
四、“詩情畫意”教學法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運用的重要價值
(一)有利于解決目前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弱點、痛點和難點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建設要向改革創(chuàng)新要活力”,“要讓不同類型的學生都愛聽愛學、聽懂學會,需要做很多創(chuàng)造性工作”。隨著近幾年來我國對思政教育的逐步重視和高校思政課的持續(xù)性改革創(chuàng)新,高校思政課建設取得了較大成效。但思想政治教育其理論本身的抽象性、思辨性、理想化和教育內容的孤高,教學方法的呆板僵化,教學評價的學生“缺席審判”,導致學生主體地位欠缺、知識“窄化”、思維“僵化”、情感“淡化”,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思政課只能在學理的高位被晦澀枯燥定性,學生課堂參與度低、課程價值認同感低、獲得感低?!霸娗楫嬕狻苯虒W法的提出旨在守正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立足于當代大學生學習和成長過程中喜聞樂見的國粹詩畫,以全新的視角,獨創(chuàng)性的配方和工藝,將思政課教學內容和中國傳統(tǒng)詩畫串聯(lián)起來,通過搜集現(xiàn)有詩畫作品融入日常教學,在激發(fā)學生興趣中借助詩情畫意構建充滿活力和生命力的課堂,緩解學生“理論教育接受性困難”,通過引導學生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作詩畫作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學生思政課學習的獲得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學生的知行合一,消除目前思政課教學存在的弱點、痛點和難點問題。
(二)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思想性、針對性、親和力和感染力
“詩情畫意”教學法在思政課教學中的運用包括選詩選畫,配樂講解,品詩悟畫,作詩繪畫四大步驟。其中選詩選畫、作詩繪畫要根據思政課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選擇積累資源、進行詩畫重構,增強了學生思政學習思想性、針對性。配樂講解、品詩悟詩旨在使思政課教學呈現(xiàn)出詩畫般的審美意境,通過形象化的詩畫加深學生對思政教學內容的理解、接受和情感認同,借助詩畫創(chuàng)作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使學生在詩畫的啟示和頓悟中強化真理的判斷,在詩畫的美的感悟中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增強了學生思政學習的親和力和感染力。整個流程旨在構建詩情畫意的課堂,以高校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詩畫藝術,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思政課教學改革,提升高校思政課的質量和水平,發(fā)揮政治課的政治引導功能。
“詩情畫意”教學法在教學中的運用,能使思政課集神韻、情韻、風韻、意韻于一體,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情趣、豐富的想象力、過硬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意義重大,其實施過程的價值遠大于其結果。除此之外,詩畫的引入和創(chuàng)作是為思政教學服務的,在實施過程中千萬不能本末倒置。
基金項目:本文系西安培華學院2019年度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以詩情畫意法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的學生創(chuàng)作實踐研究與經驗推廣”(項目編號:PHSZ190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85: 559.
[2] 習近平.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3-19.
[3] 李鵬.美育的“內在德育功能”辨析[J],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18(03).
(作者簡介:簡愛,碩士,西安培華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