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是教師、學生與文學世界對話的途徑,也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和樹立價值觀的路徑。閱讀教學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新課改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之一。本文以小學語文教師的視角,針對目前閱讀教學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探討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具有可行性的教學策略和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縱觀國內(nèi)外母語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經(jīng)歷,各國在母語教學過程中都尤其重視閱讀教學和訓練,閱讀可以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了解民族文化和精神內(nèi)涵,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存在部分教師閱讀積累不高、閱讀素養(yǎng)不夠、教師閱讀思維意識不強等問題。顯然在這樣的問題背景下,閱讀教學并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不能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等基本要求,從而擎肘學生的閱讀廣度和深度,造成閱讀面窄、思維發(fā)散受限等問題。作者認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從以下幾方面調(diào)整教學策略:
一、以身作則不斷提升閱讀素養(yǎng)
通常來說,學生的行為習慣極易受教師影響,因此教師要身正嚴明,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持續(xù)不斷地提升自我閱讀素養(yǎng),深刻理解閱讀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通過自身豐富的閱讀素養(yǎng)感染和熏陶學生,讓學生深刻領悟到語言和閱讀的魅力所在,這樣才能在學生心中種下閱讀的種子,并慢慢通過閱讀吸收文學作品中精華的內(nèi)容,直至愛上閱讀。
比如,在二年級課文“媽媽睡了”從孩子的視角出發(fā),用樸實細膩的語言描述了睡夢中媽媽的樣子,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能讓學生了解到媽媽的辛苦和不容易,讓學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聽媽媽的話,不讓她生氣和傷心。教師在講解這篇課文時,可以通過自身的閱讀素養(yǎng),對這篇課文進一步補充,比如選取另一篇文章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媽媽的不容易,讓學生能多方位更深刻的了解母愛的偉大,而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與親人間的親密感。
二、感同身受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教師在提升自身閱讀素養(yǎng)和閱讀積累的基礎上,還應讓學生感同身受,了解閱讀的樂趣及必要性。教師首先需要依靠自身的思維方式和情感帶入,深入分析和探究閱讀文本的思想精髓,使自身對閱讀文本產(chǎn)生共鳴,然后將閱讀體驗分享給學生,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思維邏輯來感受閱讀文本所傳達的思想和精神,讓學生能夠感同身受。同時,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感悟,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悟后讀后感,增強學生閱讀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最后,對于閱讀感悟深刻、態(tài)度認真的學生給予適當獎勵,有助于激勵學生更有動力和毅力去完成閱讀任務,培養(yǎng)閱讀的良好習慣。
比如,在二年級課文“曹沖稱象”中,課文詳細闡述了曹沖是利用何種原理和方法完成了具有龐大體積的大象的稱重,文中一共提到了兩種方法,這兩種方法大有不同,但顯然曹沖的方法更好,更具可操作性。教師在講述這部分內(nèi)容時,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動手作業(yè):按照課本中曹沖的辦法自己動手對某一物品進行稱重。這樣,能讓學生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語文閱讀的樂趣所在,讓孩子明白通過閱讀可以了解到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技巧,讓孩子愿意去閱讀,甚至更愿意帶著問題去閱讀。
三、建設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觀
新課程改革強調(diào)學生要發(fā)揮課堂的主體作用,教師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得到全面健康的發(fā)展。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遵循這一原則,引導學生自覺自主進行閱讀,讓學生做閱讀的主人,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觀。首先,教師應該充分了解每位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水平,掌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異,并依據(jù)這些差異讓學生完成能力范圍內(nèi)的閱讀任務,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不能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標準來適應和配合教師。其次,新課程理念強調(diào)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互相尊重。而這個過程可以通過閱讀來實現(xiàn),閱讀是師生間進行對話的平臺和中間媒介,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和認知來了解學生的思想和邏輯,而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閱讀經(jīng)驗來了解教師的學識,有助于培養(yǎng)尊師重道的良好美德,并在教師的熏陶下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比如,在二年級課文“小蝌蚪找媽媽”中,在課后作業(yè)處問到小蝌蚪是如何找到媽媽的?課文設置這一問題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歸納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和主題思想,訓練學生的歸納總結(jié)能力。但是按照學生現(xiàn)階段的認知水平是很難將文章的主體思想歸納出來的,此時,教師可以結(jié)合主動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方向,比如引導孩子思考這樣的問題:在商場中走失該如何尋找媽媽?這樣,孩子會結(jié)合自身的經(jīng)驗進行回憶并敘述相關過程,從而更有助于孩子發(fā)揮主體作用,培養(yǎng)自主歸納能力和學習能力。
閱讀是閱讀主體與文本間的溝通過程,閱讀教學也更多地體現(xiàn)著對話理念。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愛好,讓學生了解到閱讀的魅力從而愛上閱讀。教師首先要豐富自身的閱讀積累,以身作則樹立良好榜樣,并在教學過程中分享自身的閱讀體驗,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觀,強化閱讀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郭文豐.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黑龍江教師發(fā)展學院學報,2020,39(06):94-96.
[2]章可欣.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3]藺雨婷.基于電子書包資源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
[4]馬英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延安大學,2014.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qū)彭鎮(zhèn)小學?王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