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娟 黃少華
摘要:隨著國際大融合趨勢的不斷深入,英語教學的重要性也逐漸地凸顯了出來。英語不光是一門語言,同樣也是一種西方文化的體現,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將文化素養(yǎng)滲透到英語教學之中,讓學生能夠在學習時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這同樣也是當下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需求。教師在英語教學時要避免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限制,讓學生能夠將自己學習過的內容合理地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讓學生敢說敢表達,增加自己的自信心,還能夠實現自我綜合素質能力的發(fā)展。目前在中國很多人選擇去國外拓展自己的視野,尤其是到西方國家,英語便成了必不可少的條件,文化的學習則能夠避免學生在國外生活中造成誤解,產生不必要的麻煩。
關鍵詞:高中英語; 文化意識; 教學思考
英語教學在高中階段是作為必修課程出現的,并且在考試中占據著比較重要的分支,教師的教學就應該緊隨時代發(fā)展的潮流,響應國際發(fā)展的需求不斷地優(yōu)化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高中階段的學生正是人格培養(yǎng)和個性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適當地融入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在了解他國文化背景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讓學生能夠在優(yōu)質文化的引導之下完成自身素養(yǎng)的培育,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學生在未來的發(fā)展也能夠更加長遠。高中階段面臨著人生的重要抉擇,有的學生選擇在國內繼續(xù)上大學深造,而有的學生則選擇去國外學習不一樣的文化知識,不論是哪一種發(fā)展選擇,英語學習都在其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文章所要探究的是在高中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
一、 教師應轉變教育教學思想,優(yōu)化英語教學氛圍
由于高中階段需要學習的內容非常的多,而課堂之上的學習時間又非常的少,教師為了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往往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學習,整節(jié)課堂之中的學習氛圍非常的沉悶,學生感受不到學習英語的樂趣所在,并且在課堂上很少有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互動,學生只能被動地去接受知識,沒有自己的思想,這樣的教學方式極大地影響學生的英語潛能的發(fā)展,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的學科,并不是依靠死記硬背就能實現自身能力的提高,應該多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實現對教材內容更加深刻的理解。在高一的英語學習之中,教材中經常會出現很多有關于西方英語思維的句子,但是句型的結構卻經常呈現出中式英語的模式,這也是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積極地轉變教學思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加強英語知識的范圍,學生進行有計劃的文化滲透
同為語言類的學科,英語學習和語文學習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聯(lián)性,所以教師指導學生在研習外語常識的過程中,能夠隨時采用漢語學習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英語文化的熏陶之下能夠更快地掌握這類語言。教師要引導學生能夠思考西方的思維文化發(fā)展方式,讓學生在此類思維模式的引導之下能夠體會到英語的應用方式,在高中的英語教材中,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在講解如何應用語法和句型,對于文章內容的背景并沒有過多的介紹,如果直接進行講解的話很多內容其實學生根本無法了解,學習效率自然比較低下,所以教師可以通過豐富教學內容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可以多找一些和文章講解有關的故事或者相關的視頻題材等讓學生進行觀賞和學習,或者讓學生多了解一下西方的文化著作,讓學生能夠擺脫現有文化思維的限制。
三、 開展更加多樣化的英語教學活動,讓學生切實體驗英語文化氛圍
除了在英語課堂教學之中對學生進行文化素養(yǎng)的培育以外,還可以在實踐活動之中讓學生進行文化的學習。英語的學習不光是讓學生單純地死記硬背就能夠掌握知識,是應該在不斷的實踐與探索過程中積累自身的經驗,讓它成為自己的一項本能。在實踐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除了對英語語言的口語表述學習以外,同時還強化了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發(fā)展的潛力,提升了學生的外語文學涵養(yǎng),實現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發(fā)展,英語并非中國學生的教學母語,所以就需要學生在課堂之外多與其他學生用英語進行表達與交流,在實際的實踐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外語語言口頭表達才能,在講授過程當中教師還應該轉化自身的教育講授方法,通過更加個性化的教育模式,結合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發(fā)展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四、 結語
語言作為一項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只有學習好一門語言才能夠真正地掌握一門文化,并且能夠對文化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與思考。英語作為承載西方文化歷史的橋梁,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文化素質的滲透。在傳統(tǒng)的高中英語學習中,教師過分地要求學生對基礎知識內容掌握,導致很多學生都只會對英語進行死記硬背,而不能夠深入地理解英語知識的本質,限制了學生的英語能力發(fā)展,同時也阻礙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在進行英語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文化知識的滲透,使學生產生相應的文化意識,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幫助學生了解英語語言習慣,讓學生能夠產生對英語知識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為學生未來的長遠發(fā)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小白.高中英語教學關于學生文化意識培養(yǎng)現狀的研究和分析[J].校園英語,2018.
[2] 劉冬梅.新課標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中華少年,2018.
[3]高海燕.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