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兆建
摘? 要: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以初中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經(jīng)過課題組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課題順利結題了,課題組教師在一定程度上轉變了教育觀念,提升了理論素質,促進了專業(yè)發(fā)展,提高了命題能力,同時也給筆者帶來了命題和教學方面更深的感悟。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命題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7 -0101-02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the Subject Proposi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YU Zhaojian? (Pingtan Chengnan School,F(xiàn)uzhou City,F(xiàn)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course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s a comprehensive course based on the lif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with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guiding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haracter. After the joint efforts of all members of the research group,the project was successfully concluded. The teachers of the research group changed their educational concepts to a certain extent,improved their theoretical quality,promot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improved their proposition ability,and brought propositions to the author at the same time. An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eaching.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Morality and rule of law;Subject proposition
1.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命題實踐與探究的意義、作用及影響
(1)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命題實踐與探究的意義
第一,通過課題研究,引導本人深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命題能力。
第二,創(chuàng)建良好的道德與法治課課堂環(huán)境,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思品課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參與”試卷命制的活動,提高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第三,推進課堂互動方式,提高課堂有效性。通過老師切實有效的實踐,促進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建構,借助命題探究進行實踐、反思,形成可操作性方案。
第四,試卷的模式仍以參照標準考試為主。當前中高考的主要模式仍是常模參照性測試,從命題內容看,試題所覆蓋的范圍較廣,命題難易度較大,但它卻最適合當前的國情、省情、縣情的。所以,通過本課題研究,老師以及學生都能感受到命制一份試卷實屬不易,當乃認真對待每一份試卷每一次考試,這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來看彼此得到一定程度的領悟,同時也有利于激發(fā)老師認真對待每一次命卷任務,激發(fā)學生敏而好學、勤學上進,把握好每一次的測試機會。
總之,在每一次命制試題之后,教師能夠將其更加清晰地轉化為課堂的教學育人,貫穿實現(xiàn)三維目標(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為適應初中學生的成長需要,道德與法治課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國情等相關內容,旨在促進初中學生道德品質、健康心理、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的進一步發(fā)展,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內涵。
(2)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科命題實踐與探究的作用及影響
第一,課程標準要求的實現(xiàn)?!读x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以初中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其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等特性。每一份試卷都必須體現(xiàn)這種特性,否則試卷缺少靈魂,稱不上一份合格的試卷,更不能稱之為一份好試卷。
第二,教材處理更加科學。通過命題實踐與探究,老師們對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取舍等處理更加有針對性,不畏權威,敢于質疑,體現(xiàn)批判性思維,科學有效,邏輯更順暢,對于課堂結構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第三,促進備課、課堂的條理化。備課過程中,基本形成一個:該內容考什么--怎么考--如何命題到教什么--為誰教--怎么教的思路轉變,在這種思維下,筆者認真?zhèn)溆行У恼n。每節(jié)課都力求做到“綱舉目張”、觸類旁通??傆幸粭l思路清晰的課堂線索,貫穿整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通過不斷推敲打磨,使課堂的教學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第四,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在教師課堂的引導與示范之下,學生不僅能基本當堂掌握好當課的基本知識與重難點,還學會梳理出每一節(jié)、每一課甚至每一單元的主要內容、考點以及命題的大概方向(有意識的把每一節(jié)的知識點變成“考試的試題”);學會運用多種學習方法、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卷”促學,以教促“卷”促“育”。同時,還會在“積少成多”的形成每一模塊的相關專題知識點,形成思維導圖的知識記憶,能力遷移應用,正所謂“量變到質變”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