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榮芝
摘要:課堂提問是教師在課堂中與學生互動,是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手段。歷史科目屬于文科類科目,它的屬性就是較為枯燥;然而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思維活躍的狀態(tài),好動而愛思考,他們需要一個互動性的課堂,以此來提高他們對課堂的興趣。而課堂提問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但是課堂提問需要一定的技巧性,不是簡單的問題設置,不是枯燥無味的照本宣科,而是要能夠增加學生學習動力,提高教學趣味,鍛煉學生自主思考能力。
關鍵詞:初中歷史,學習動力,趣味學習,自主思考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258
課堂提問的設置,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更是能夠將知識點連成知識網 ,有利于鞏固學生的知識。而教師在課堂中應用課堂提問,不僅能夠讓學生找到本課的學習目標,而且能夠讓學生學習更優(yōu)秀學生的思維,在思維碰撞中產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所以,在課堂上,教師應該設置一定的課堂提問,拓寬學生思維,從而提升學習成績。采用課堂提問的方式,來讓學生學習優(yōu)秀學生的學習思維,獲得更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一、適當增加學習動力
初中學生正處于一個對于世界有無限好奇心的年紀,他們有著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探索世界的新奇之處。但是歷史課文相對枯燥,很難引起他們的興趣。此時,如果教師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更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這就需要課堂提問來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在設置課堂提問的時候,應該注重提問的循序漸進性,不能急于求成,大難度跨度的問題,會讓學生失去學習動力,進而失去對歷史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授“三國鼎立”時,歷史上以多勝少的戰(zhàn)役有很多,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比較少。但是學生對于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有著一定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能夠驅動學生進行學習。那么教師可以采用分組討論的方式來進行提問,這也是一種循序漸進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方式。在官渡之戰(zhàn)中,是經濟的發(fā)展,讓曹操軍隊殲滅了袁軍助力。而在赤壁之戰(zhàn)中,周瑜和諸葛亮則是利用了曹軍不習水性的原因而獲勝。教師在每一次課堂設計的時候,需要幫助學生確立學習的目標,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偏航。如果學生能夠完成這個問題,就能夠有效地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習的動力,這是一種正向的方式,來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成績。
二、提高教學趣味程度
初中歷史的學習需要較強的記憶性,需要學生投入時間記憶學習,而枯燥的課文往往讓好動和愛思考的學生失去興趣,進而導致成績下降。教師在授課時,不單單需要關注知識點的完整性,更是需要關注課堂的趣味性。教師在提問的時候,需要挖掘本課的趣味之處,而歷史人物故事是學生感興趣的點,教師可以從這里出發(fā),把人物故事融入課堂提問當中,提高教學的趣味程度。這種目標性學習,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教授“兩漢的科技和文化”時,學生容易對華佗和張仲景的故事產生混亂的感覺,無法很好地記住兩個偉人的具體事跡,進而產生挫敗感,讓這一節(jié)課也失去了趣味性。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了解關于張仲景和華佗的故事,通過講解張仲景在收集民間藥方的基礎上,寫成了《傷寒雜病論》這一本書;而華佗則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設計了“五禽戲”來讓人們強身健體。采用這種故事和知識點相結合的方式,用趣味的提問方式,能夠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更好地了解知識點,進而記住知識點。教師在授課時,也需要和學生進行交流,提問的方式,能夠讓課堂更具趣味性,讓學生擺脫對學習歷史的恐懼心理,進而提高歷史的學習興趣。
三、鍛煉學生自主思考
初中學生他們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但他們更多依靠外界給予的信息。這也體現(xiàn)了歷史學習的難處,無法鍛煉學生思考能力。教師教授學生學習初中歷史時,如果把它當成一個標準化答案的教學,必然引起學生的抵觸心理。而教學提問,需要學生進行思考,并且能夠讓老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的誤區(qū)和問題,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科學地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如果學生能夠獨立思考,那么在歷史的學習上,也能夠用自己的方式來記憶。
例如,在教授“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時,民族交融的經濟意義和文化意義是一個難點,很多學生無法理解民族大融合的意義。如果教師用直接敘述的方式來教學,那么會導致學生出現(xiàn)似懂非懂的狀況,學生無法進行思考,只能簡單記憶,這種記憶是短時記憶,無法幫助學生理解歷史。此時,需要老師進行一定的思考引導,講出一些關于民族融合之后的改變等,來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到大融合之后帶來的好處。這種讓他們自己思考得出答案的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一旦學生能夠悟出其中道理,那么這個知識點就已經掌握下來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思考能力,這也是素質教育的精髓所在。
總之,初中歷史階段的學習,是入門級但是也有一定的教學難度的。需要教師提升課堂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揮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進而提高學習成績。這就需要教師進行一定的課堂課堂提問設計,在課堂提問中,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理解誤區(qū),在課后進行輔導和指導。采用了課堂提問的課堂,才能夠全面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讓學生真正把初中歷史學習好。
參考文獻
[1]安可忠.歷史課堂教學提問技巧探析[J].文學教育(中),2013(01)
[2]宋廣二.小議初中歷史課堂上的有效提問[J].教育觀察,201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