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
【摘? ? 要】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讓學生對自然生態(tài),包括環(huán)境、氣候以及地球物種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初中生物學習可以為高中甚至是大學階段的學習打好基礎。因此,需要重視初中生物教學,并不斷探討更新教學方法,以此來提升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生物? 教學現狀?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3.022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需要從生物知識技能、能力培養(yǎng)以及政治思想三個方面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生物知識技能教學方面,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掌握。此外,教師在教學中也需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并在知識教學中滲透政治思想,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而在當前的生物教學中,仍存在諸多教學弊端需要及時發(fā)現,并探討相應的教學策略,以此來提升初中生物教學質量。本文將在分析初中生物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改良建議。
一、初中生物教學現狀
(一)生物教學未受到重視
首先,在學校層面上,初中生物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部分學校甚至沒有生物教師,由其他教師兼任,且生物實驗器材也不齊全,這就導致學生無法接受優(yōu)質的教育,學習資源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其次,部分生物教師對生物教學不夠重視。一貫以說講式教學法來灌輸理論知識,缺乏對學生在學習能力上和思維方式上的啟迪,沒有做到真正的“授人以漁”,導致學生對生物學習失去了興趣,無法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科素養(yǎng)。最后,學生自身不重視生物學習。由于初中生物在考試中占比較少,且只學兩年,很多學生都沒有認真花時間去學習、鉆研生物知識。另外,在當前分數至上的教學現狀下,很多學生只專注解題方法和出題規(guī)律,而對生物學科中的深層次的內容、知識情感、思維表達等方面沒有認真去掌握,因此得不到全面的發(fā)展。要提升初中生物教學質量,就需要各方面都要對生物教學有足夠的重視。
(二)缺乏新課導入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成聽課效率、學習效率的關鍵,學生若是失去了對知識的學習興趣,教師講得再仔細、內容再多都是無濟于事。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沒有新課導入的習慣,太過直接、沒有銜接的“開門見山式”的開講會讓學生覺得有點突兀、生硬,因而沒有了繼續(xù)聽講的興趣。人更偏向于去接受自己有所接觸的事物,教師若是將新知識直接擺出來,而完全缺乏新知識與已學知識或是實物的聯(lián)系,學生就會產生認知障礙,進而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對新知識的學習失去信心。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生物學習失去興趣。較好的新課導入,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新知識形成一個良好的初印象,從而才有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信心。
(三)未有效開展實驗教學
初中生物是一門實踐性學科,其實驗性很強。然而,很多學校生物實驗設備不完善,實驗課程形同虛設,教師的實驗教學能力較低,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很差。初中生物中有很多的理論知識,都是需要結合生物實驗進行學習,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理解。學生通過實驗可以探究不同的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養(yǎng)成探究精神。而當前的生物實驗教學沒有得到有效開展,學生的生物學習只停留于理論知識上,缺乏實踐研究,無法將生物知識真正應用到實際中。尤其是對于一些抽象性比較強的知識點,本身就需要結合實驗示范才能將抽象理論具象化,讓學生更易于理解。如果缺乏實際演示操作,生物學習就變成了“死讀書”,造成學生在理解和掌握上的雙重困難。
(四)作業(yè)布置不合理
作業(yè)布置的不合理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成績,反而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甚至會讓學生厭惡這一學科。部分教師為了追求高分,往往會采取“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通過做題、寫作業(yè)去提升成績。其實,在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過程的動態(tài)理解,而不是最終靜態(tài)的成績,過度追求結果而去布置過多的習題,學生也無法得到提升。因此,教師應在作業(yè)布置時,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知識理解掌握、學生之間基礎差距以及對難點知識的理解障礙等方面),科學合理地布置作業(yè),讓作業(yè)發(fā)揮其最大的效益,幫助學生回顧知識點,鞏固已學知識。
(五)未結合生活實際
生物知識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其生活應用性很強。而在當前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脫離了生活實際去開展生物教學,這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知識本就是要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實踐,造福人類。而照本宣科式的授課,最大的弊端就是脫離現實實際,學生會在全理論(抽象知識)里困惑,造成認知障礙。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多結合生活實際去開展理論教學,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知識是應用于實踐的,體會到抽象理論轉化為具體實踐的神奇,從而更有熱情和動力去學習知識,進而服務于生活。
(六)教學方法陳舊
多元教學方法是促進高效課堂的關鍵。在當前生物教學中,太過單一、古板的教學方法直接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整體效率也就得不到提升。創(chuàng)新是時代發(fā)展的動力,大到企業(yè)、小到個人(工作崗位)都需要創(chuàng)新引領發(fā)展,取得進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更需要教師以創(chuàng)新的思維不斷去優(yōu)化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結合多元豐富的教學手段去提升教學效率。過去“教師一人主導、學生被動接收”的授課模式必須改正,踐行以學生為主體、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政策要求。
二、教學方法探討
(一)重視生物教學
每門學科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初中生物學科也有其獨一無二的價值,不管是哪個層面,都需要充分重視生物學科,從而保證生物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在學校層面,應完善教學設施(實驗設備、實驗材料、實驗儀器等等),完備的教學設施是開展教學的前提。而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直接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率,學校應嚴格把關教師的教學能力,并安排好充足的教職人員。教師的教學能力要體現在對教材理解上,即要吃透教材,從教學大綱和知識重難點去把握教案的核心內容,并向學生傳遞生物研究過程中的科學研究方法,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研究素養(yǎng)。對于學生來說,也需要端正對生物學科的學習態(tài)度,要以認真嚴肅的態(tài)度去學習新知識。
教師要向學生明確生物學科的重要意義——生物是我們了解自然、了解生態(tài)、認識生命的重要學習窗口。通過生物學科的學習,我們能夠審視人類自身,并及時地捕捉到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從而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促進地球生態(tài)和地球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進而促進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另外,生物學科領域的科學研究內容很多,生物研究也在不斷促進著社會和地球生物圈的健康發(fā)展,對于人類和自然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學生應重視對生物學科的學習,培養(yǎng)起對生物研究的熱情,爭取今后為科學研究做出貢獻。
(二)新課導入
課堂導入是現代教育產出的一項新型教學方法。新課的導入可以讓學生對新知識先形成一個初步了解,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對此,可以通過回顧舊知識來導入新知識。這種方法適用于新舊知識之間有關聯(lián)、有銜接性的類型,通過聯(lián)系已學知識來開啟新知識的學習,找到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更快地理解新知識的內容。比如,在講授“植物的開花結果”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先帶領學生回顧之前學過的關于動物受精卵的發(fā)育過程,并明確這兩者之間其實是有很多相似性的,但肯定也有不同之處。那么,教師就可以先從動物和植物之間在受精發(fā)育中的共同點出發(fā),逐步開展新課的學習,從而找出兩者的不同之處。這種教學模式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更愿意去類比動植物受精過程的差異性,從而更好地掌握新舊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實物演示來引入新課,比如動植物演示、模型、掛圖、標本等等,通過這些具象化的實物圖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理解理論抽象化的知識。
比如,在講解一朵花的組成結構時,教師就可以以一朵花作為新課導入,并在講解過程中適時地向學生演示其不同結構的名稱,尤其是對于雌雄蕊的辨別,教師需要結合理論描述去一一對應實物,由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辨認雌雄蕊。除實物演示外,還可以通過準備模型來開啟新課的教學。在“動植物細胞結構”一課的教學中,細胞模型就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都對理論之外的學習感興趣,這種由細胞模型來推進新課的方式,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更樂于去探索學習新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更好地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看到老師手里拿的這兩個模型圖了嗎,大家能不能辨認出來哪個是動物細胞圖、哪個是植物細胞圖啊?”這樣的問題導入能啟迪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去探索動植物細胞之間的異同點,從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動物細胞特有結構、植物細胞特有結構)去把握辨認動植物細胞。而且,在學完新課內容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看著模型圖中的各結構,準確說出結構名稱并描述其特點,由此來強化學生對不同細胞結構的理解掌握。
(三)加強實驗教學
實驗是生物學科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教學方法。在生物專業(yè)領域研究中,實驗是研究的核心,沒有實驗支撐,生物研究就毫無意義。初中作為生物學習的基礎階段,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提升學生的生物研究素養(yǎng),為以后從事生物研究工作打好基礎。因此,學校和教師都需要充分重視實驗教學。很多初中生物教學內容都需要結合實驗觀察才能準確把握,強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牢固掌握相關的知識點。比如,在講解“植物蒸騰作用”一課時,教師若是不借助實驗示范,而只憑自己的語言描述,學生是無法真正去理解的。在對知識的理解掌握過程中,動手實踐往往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應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操作,如有葉片和無葉片之間植株蒸騰作用對比,由此學生能明晰植物葉片的蒸騰作用。此外,在“觀察草履蟲”一課中,教師也需要讓學生親自觀察草履蟲實體,從而將理論描述與實際觀察結合起來,加深對草履蟲的認識,從而更利于學生對草履蟲各組成部分的認識。
(四)科學布置作業(yè)
教師作業(yè)布置的合理性往往決定著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效率。在初中生物作業(yè)布置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基礎,并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去合理安排作業(yè)。作業(yè)本身是為了幫助學生強化鞏固所學知識而設置的,而不應為了完成布置作業(yè)這項程序而去無目的無意義地布置作業(yè)。首先,教師應充分結合教材內容來設置作業(yè),即作業(yè)中主要突出重難點知識。很多理論學習如果只停留于表面的學習,而不加以應用,學生是無法真正理解掌握的,而通過作業(yè)實踐,學生可以將知識應用起來,從而形成對知識的正確認識和掌握。其次,教師需要尊重不同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充分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業(yè)承受能力,通過分層作業(yè)來因地制宜地提升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效率。最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整理一個錯題本,將作業(yè)中的錯題整理成冊,這樣學生就可以從錯題中吸取教訓,找到自己出錯的原因,并強化自己對該知識點的理解,最終將錯題難點一一攻破。錯題系統(tǒng)化,可以幫助學生明確自己尚未掌握、還不會應用的知識點,并有針對性地去求教、提升,因此可以節(jié)省下很多時間,保證學習效率。教師要督促學生養(yǎng)成整理錯題本的學習習慣,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
(五)加強生物與生活的聯(lián)系
生物知識來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生物學科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其知識內容都是對生活實際的探索,并揭露其中的本質。學生往往傾向于接受與生活相關聯(lián)的知識點,因此教師在生物學科教學中,應多結合生活實際去開展理論教學,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加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例如,在講解“DNA遺傳”一節(jié)的過程中,教師就完全可以結合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相似點來輔助教學。比如,可以提問班上卷發(fā)的學生,其父母中是否也有卷發(fā);單眼皮學生的父母是不是也有單眼皮,等等。這些都是生活中的遺傳現象,通過結合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實際,學生會更有學習興趣,并飽含熱情從生物理論知識中去探索生活實際的本質和知識原理。
(六)教學方法多元化
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是現代教育教學的必然要求。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多元化、豐富化是提升生物教學水平的關鍵。首先,多媒體動態(tài)課件的應用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率。教師將授課內容中的重難點在多媒體課件中著重表現出來,并通過課外資料搜集來擴充延伸其知識容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識重難點。多媒體的視頻、音頻、文字等功能也是導入新課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一段視頻、一段科學家的評說等來開展新課,也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證學生的聽課效率。此外,教師在教學中也要重視生物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要摒棄以往教師主導、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適當地給予學生自由的學習時間,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進行相關探索、積極討論,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結束語
本文分析了當前初中生物教學現狀,剖析了諸多教學弊端,并由此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來提升教學質量。在教學方法上,教師需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出更多更優(yōu)質的教學方法,才能保證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的不斷提高,才能促進高中生物教育教學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恩山,趙占良.迎接新世紀的挑戰(zhàn)推進生物教學改革——初中生物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的特點及其理念[J].課程·教材·教法,2020(8):46.
[2]夏艷.淺談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設計與反思——以“核苷酸代謝”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9(38):24.
[3]劉福城,肖安慶,李通風.微課小環(huán)境下教學模式的探討——以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為例[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4(2):36-37.
[4]梁麗琴,王文科,賈震虎,等.基于小組合作構建代謝網絡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研究——以《生物化學》課程中的甘油三酯代謝內容為例[J].生命的化學,2018,38(4):9.
[5]楊淑萍,馬偉琴,剡曉婷,等.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為例[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6,26(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