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摘?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師應當明確學生在美術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整合美術教學資源,積極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真正發(fā)揮美術教學在小學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分析當前小學美術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美術;核心素養(yǎng);課堂教學
一、在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美術教學的認識片面、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
1.教育的目的性過強,區(qū)別于語文、數學、英語、自然科學等主要考核科目,美術不是納入考核的科目,只是作為特長加分的科目,沒有引起家長和學校的充分重視,美術教學的時間和空間被壓縮。
2.把美術教學簡單理解為教學生畫畫,對美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審美水平的提高和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缺乏意識,這種片面認識容易導致美術教學模式的單一和刻板,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實,在小學階段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美術與其他學科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舉例來說,美術里面包含的空間設計能力會促進學生空間想象力的提升,對他們的數學學習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審美水平的提高對語文學習中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的提高也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由此可見,美術教學不僅不會占用其他學科的資源,反而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
素質教育強調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地位,受傳統(tǒng)教育思維和教育模式的影響,部分小學在美術教學中,教師依然發(fā)揮著主體作用,應用簡單的教學模式進行美術授課,對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教學的互動缺乏針對性的研究和應用,脫離大自然和生活實際,片面重視理論知識和繪畫技巧的傳授,忽視學生審美水平和情感體驗的培養(yǎng)。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容易增加其學習壓力,從而影響教學效果。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先進的多媒體技術不斷應用于美術教學中,傳統(tǒng)教學優(yōu)勢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結合逐漸成為小學美術教師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技巧的重要課題。不可否認的是受各方面因素影響,現(xiàn)階段這種結合在很多地方做得不到位,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
二、在素質教育下小學美術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
(一)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加強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升他們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目標。受年齡因素的影響,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育不夠全面,尤其是空間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相對比較欠缺。美術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將抽象的知識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更加具體生動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運用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和富有情感的語言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他們的思維和想象空間,讓美術課堂變得更加直觀和豐富。在欣賞和學習美術作品時,不僅局限于作品內容本身的美術技巧,還要引導學生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思考作品反映的思想內涵,通過深層次的知識挖掘和互動交流獲得深刻的感悟。
(二)貼近大自然和生活,創(chuàng)設生動教學情境
美術作品的藝術價值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學生很難準確理解其真正的含義,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學習美術知識的效果。為此,美術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貼近生活,觀察記錄生活中所發(fā)現(xiàn)的美好事物,并以此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開展美術作品創(chuàng)造,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三)教學資源的整合,豐富教學內容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進步,小學美術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渠道獲得更先進的教學理念。針對當前部分美術教材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不夠緊密的情況,小學美術教師可以靈活運用網絡技術來搜集、豐富美術教學的素材,用更加貼近學生生活的相關圖片、視頻、音樂、動畫等形式豐富教材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美術課堂的趣味性。與此同時,美術教師還可以通過分析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思維特性,深入了解學生在繪畫技巧和鑒賞能力上的差別,制訂出既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又最大化照顧到個性差異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在整合原有美術教材的基礎上引入多層次、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從而形成系統(tǒng)完整的教學體系。從學校的層面上,可以組織美術教師建立全校范圍的小學美術教學信息數據庫,不斷引入與教學主題相關的素材,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學習,從而最大化地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其鑒賞能力。
(四)互動教學的優(yōu)化,完善評價體系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當轉變觀念,堅持維護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在教學過程中堅持開放性、互動性的原則,在對同一作品的鑒賞上允許他們存在差異性的觀點,尊重他們對美術作品的不同理解和感悟。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分組討論的形式開展互動教學,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表觀點,展開思想交流,營造和諧寬松的課堂環(huán)境,鼓勵學生積極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將生活體驗更好地融入到自己的美術創(chuàng)作中。在對教師的教學效果評價時,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手段,客觀、真實地進行信息反饋,為美術教學策略的調整提供依據;在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時,采用正向激勵的評價方法并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實現(xiàn)教學相長,鼓勵學生全面發(fā)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事業(yè)獲得了蓬勃發(fā)展,素質教育逐漸成為當前小學教育的重要課題和目標。美術教學作為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引起學校和家長的廣泛關注。美術教學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還能夠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汪志剛.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開展小學美術教學工作[J].家長,2020(09):150+152.
[2]劉海娟.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開展小學美術教學工作[J].中國文藝家,2020(02):172.
[3]宋國衡,王忠.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開展小學美術教學工作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9(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