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曉燕
摘 要:在語文課程教育教學中,學生的眼、耳、鼻、手、腦等感官都會全面參與其中,學習并練習課堂上教師教的知識,激發(fā)學生更多的靈感,學習到更多有趣的知識。
關鍵詞: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意義;策略
目前,教師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比較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忽略了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和活躍想法,這種傳統(tǒng)教育模式無法有效扎實學生的語文基礎。
一、體驗式閱讀教學的意義
(一)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小學語文閱讀講授過程中,運用體驗式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感受和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和深厚的情感。新的教育學生的方式能使學生學會自覺進行閱讀并學習相關的語文知識,提高其豐富的情感意識,在日常閱讀寫作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感情表達能力。教師在閱讀教學課堂中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在閱讀教育課程中積極參與并思考問題,促進學生的自身發(fā)展。
(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閱讀和思考時間,讓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閱讀方式,促進學生自身創(chuàng)新能力和想象力的發(fā)展,對文字語言的內(nèi)涵深刻的理解和感受,然后結合自己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去想象與理解,能達到與作者進行思想對話的效果,以此來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二、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現(xiàn)狀
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育方法存在一些問題:(1)沒有考慮到學生的閱讀體驗感。影響閱讀質量最關鍵的是要讓學生和作者的情感相通,達到情感上的共鳴,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學生就要深切理解文章內(nèi)容。(2)指導老師的引導力度不足。傳統(tǒng)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老師多從如何應付考試的角度出發(fā),幫助小學生樹立如何正確解題的思路,這樣的講課方式并非合理,當老師引領學生積極地投入到閱讀的過程中時,學生自身本能就會很好地掌握回答問題的方法與技巧,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3)閱讀量低。學生的閱讀水平無法得到提升的原因還在于學生閱讀書目數(shù)量和閱讀總量不足。
三、在小學語文中進行體驗式閱讀的一些策略
學生對角色表演之類的活動比較感興趣,這和他們現(xiàn)階段的成長特點相符合。在語文閱讀教育和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講課內(nèi)容和進程適當開展一些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自主參與并思考角色的感情活動并將其表現(xiàn)出來。舉例來說,文章《半截蠟燭》,為了幫助學生了解文章中作者所講的愛國情,教師可以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教學,首先可以在課前給學生進行課文內(nèi)容的鋪墊,如可以先給學生看一些講述愛國感情的視頻,讓學生仔細觀察演員的表情、感情的表達,讓學生擁有自主意識,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隊伍,并在隊伍中對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演示。學生參與角色扮演,仔細研究人物的心理活動,仔細考慮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逐漸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在以上教育方法中,教師創(chuàng)新了教育學生的方法,通過看視頻、角色扮演等方式促進學生對課本的理解,改變學生的情感體驗,最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缺少耐心。體驗式教學法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能夠幫助學生解放天性,讓他們在開放的課堂環(huán)境中閱讀,提高閱讀積極性,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教師可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在體驗式教學中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對文章進行理解。
例如,在教學《將相和》時,為了幫助學生把握文章深意,教師可在學生閱讀完全文,初步理解文章內(nèi)容后,讓學生自由分組,并在小組內(nèi)自由選擇一個角色進行扮演,讓學生學會換位思索,感受文章中人物的真實情感變化。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合作分工、對話設計,還是人物的情緒、動作等細節(jié)展現(xiàn),教師都放手由學生自主完成。這樣的活動,能讓學生獲得充分鍛煉,在交流和反復閱讀中進一步揣摩人物情感,對文章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
參考文獻:
[1]楊雨.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模式探討[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26):55-56.
[2]張仕斌.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及其建構[J].現(xiàn)代交際,2016(11):209.
[3]朱曉鵬.體驗式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分析[J].公關世界,2021(10):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