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薇
摘要:初中是學生真正意義上開始系統(tǒng)學習的階段,也是學生學業(yè)負擔開始加重的時期,這一階段他們接觸的學科眾多,不僅要求學生理解,還需要他們記憶每一處細節(jié)。像歷史學科,就是十分典型的理解、記憶、運用型課程,這一課程涉及的知識廣泛,考點又極其注重細節(jié),這就要求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清楚地辨析知識點,但文本內容繁雜,學生不免產生記憶錯亂,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記憶,思維導圖開始作為教學中的主要引導工具,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系統(tǒng)全面、清晰有邏輯地掌握所學知識,成為學生歷史課程學習中的得力助手。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歷史教學;有效策略
思維導圖是一項化抽象意識為具體內容的創(chuàng)新工具,對于學習歷史這種文史類課程具有很大的幫助。眾所周知,歷史學科涵蓋的知識廣且雜,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最關鍵的是要學會在課程研習中自行梳理知識點,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這就需要學生充分發(fā)揮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會借力式學習。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全面掌握所學知識,并且理清每一課時的知識點,使自己清晰深刻地記住每一個學習細節(jié),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其實現銜接式學習??梢?,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能夠促進學生快速且全面地掌握相關知識,不失為課堂中的有效用具。
一、借助思維導圖,辨析知識,加強記憶
歷史是學生基礎教育中必須掌握的課程,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該課程中的很多知識學習起來相對枯燥,在以應對考試為主要目標的教育背景下,歷史課后曾失去了它本身所具有的歷史韻味以及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背后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他們本應折射出的歷史光芒被幾年如一日的慣性教學所遮蓋,這也是為什么越來越多學生逐漸喪失對歷史學習的興趣的重要原因。可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記憶又恰是其核心,因此,教師在歷史課堂上可以借助思維導圖,用導圖傳達繁雜的歷史知識,減輕學生對量化學習內容的厭倦感,在思維導圖的助力下,學生能夠準確辨析知識,并能快速地掌握相關知識,從而促進知識運用。
例如:在部編版歷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的內容講解中,因為涉及的內容較多,教師在課堂伊始可以先組織同學們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內容的整體通讀,對唐太宗、武則天以及唐玄宗在歷史上作出的舉動以及后世對他們的評價進行整體感知。在課堂中,重點學習為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引導同學們分別以此和秦亡漢興、隋亡唐興的異同展開辨析探究,將它們作為導圖的中心,分別展開相關知識的探究,完成導圖繪制,由此得出結論,一個朝代的興榮離不開政令、政策的穩(wěn)定發(fā)展。在思維導圖的利用下,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辨析會更深入,理解記憶也會更深刻。
二、活用思維導圖,拓展知識,完善學習
對于很多學生來說,知識的短暫記憶不難,但要在不復習的前提下形成長期記憶是幾乎不可能的事,畢竟,大腦的容量有效,它每天都在不斷吸收新的事物,新事物的產生必定會造成舊事物的消逝。所以,在歷史學習中,要想實現知識點的長期記憶,最重要的就是經常性地鞏固復習已學知識,并引導學生學會用更科學的學習方法應對學習中的難點,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知識的合理拓展,就能幫助學生構建相對完善的知識框架?;诖耍處熆梢詭ьI學生一起進入到思維導圖的助力學習中,通過思維導圖的利用,進一步調動學生的課程思考,并學會自主探究,學會發(fā)散思維、拓展知識,以此完善學習。
例如:教師在教學《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課時,就可以利用導圖構建學習網絡。本節(jié)課將對遣唐使、鑒真東渡、玄奘西行三個知識點展開學習,目的在于帶領學生認識唐代中外文化的交流發(fā)展。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導圖從事件的背景、目的、含義及作用等幾方面引導大家學習這幾個歷史史實。接著,教師可以進行教學拓展,像提出一些課堂問題——唐朝頻繁對外交流的原因?現代中外文化的發(fā)展如何?讓同學們思考探討,并結合搭配思維導圖中,供復習使用。如此,學生能夠有效發(fā)散思維,落實歷史知識的學習,也能進一步拓展知識。
三、利用思維導圖,轉化知識,提高效率
歷史知識間聯系緊密,一個知識點的學習往往牽涉到其他的知識,歷史課程的這種特定即為學生的聯系性學習提供了切入點,但同時增加了他們辨析記憶的難度。為了幫助學生更加清晰有效地學習歷史知識,教師可以在課程中引入思維導圖,同時融合信息技術,實現導圖的動態(tài)化,讓學生能夠在思維導圖的利用下科學轉化知識,將看似密不可分的知識戰(zhàn)略性地獨立開,以區(qū)塊性學習驅動綜合性學習,再結合信息技術直觀展示知識,激發(fā)學生興趣,最終實現歷史課堂效率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的學習中,這一課時的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要求同學們自行瀏覽課本,將明朝時期的科技、建筑以及文學特點、代表作品等和現代的進行簡單的對比,將對比結果導入到思維導圖中,攫取關鍵詞放置進入導圖。最后,再由教師進行補充。如此,課本中長篇幅的文本內容就能合理轉化為關鍵信息,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優(yōu)化學習質量。
總之,基于歷史學科的學習特點,教師可以在具體內容的學習中引導學生借思維導圖之力,轉化歷史知識,將大量的文本內容轉化為思維導圖中的關鍵詞,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若干分支,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幫助學生系統(tǒng)學習歷史。
參考文獻:
[1]孫勝男.淺析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1(04):61-62.
[2]夏黎明. 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A]. 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論壇(重慶會場)論文集[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