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東琴
【摘要】“學情分析”是體育教學設計中的重要要素之一,對學生的把握情況對于實現(xiàn)有效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全面了解學生,并對學生的情況進行有側重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缺乏學情分析的教學將是盲目的教學。教師沒有通過詳細而充分的學情分析制定出的教學設計在實施過程中必然不能夠準確把握課堂。
【關鍵詞】學情分析;小學;體育教學
都說小學低段的體育課難帶,特別是一年級剛入學的時候,孩子小,課堂意識淡薄,紀律不好控制,教學效果不好,筆者經過兩年小學低段體育課堂教學結合平時的教學實例,從學情分析的角度做出幾點嘗試性總結。
一、“學情”之低段學生的身體素質分析
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每個班級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基本較為平均,處在中等水平的學生占大多數(shù),只有少數(shù)同學在入學前或者是上學后開始學習例如舞蹈、跆拳道等技能。鑒于身體柔韌性隨著年紀的增長訓練效果遞減的因素,我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最先將柔韌性訓練安排成“課課練”的形式,放在課中或課后。例如坐位體前屈練習時利用手指夠腳尖并提出膝蓋繃直的要求,讀秒數(shù)、持久力大比拼、雙人或三人相互拉韌帶等變化練習形式,學生既能短暫休息也能起到較好的練習效果,形式的變化也增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二、“學情”之運動技能分析
一、二年級的學生的技能學習情況較為單純,作為剛入學的孩子各項運動技能水平基本處在尚未開發(fā)的階段(只有極少數(shù)孩子可能在家長的帶領下有所接觸,并沒有深度學習過)。從這方面來說,低段孩子的技能水平較好把握,這是動作技能形成的初期,也是身體形態(tài)發(fā)展的最佳時期,孩子們正是從這個時期開始漸漸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為以后進行體育鍛煉奠定基礎。
例如跑步時的擺臂動作,剛開始練習跑步,從準備活動的慢跑開始,同學們對于手臂動作幾乎沒有概念,好像跑步就只是跟兩條腿有關,手臂基本上都是夾著,前后擺動幅度很小。經過言語提醒后小部分的同學有所注意,但是效果不太明顯。于是我將原地擺臂練習編進徒手操環(huán)節(jié),變化節(jié)奏練習,學生很容易就接受了,改善的效果明顯。
三、“學情”之心理特點分析
把握孩子的心理特征,這一點無論在哪一門學科教學上都是至關重要的。
1.孩子都“信哄”,低年級小朋友也不例外。他們希望被老師關注,有時甚至會故意做出動作來吸引老師注意,由于年紀小,他們更多的時候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不知所措,需要老師提出一個具體的行為來供其學習。
2.“從眾心理”也是這一時期學生心理的典型特征。由于對自身不夠了解,對教師布置的任務不夠了解,跟著別的同學做就成了大部分學生較為安全的選擇,甚至連肚子疼腿疼也傳染。這個時候教師要注意引導,“從眾”可能表現(xiàn)在消極的時候也有時會感染學生積極的情緒。正確處理和利用好學生的“從眾”心理,制定好常規(guī)制度時低年級時期的重要工作之一。
四、學情分析對于教學內容如何施教的應用
低年級孩子對于課堂內容的安排上并不挑剔。不論是技能教學還是游戲環(huán)節(jié),他們總能夠樂在其中,也總有辦法讓自己不無聊。不管是生動形象的“螃蟹賽跑”還是字義直白的“接力比賽”,他們聽到后都是熱情滿滿。的確,孩子們只關心他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需要做什么,給他們一個明確的練習內容,提出要求,就可以了。
1.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側重田徑等基礎項目。
低段學生身體各項素質均在形成階段,選擇田徑中走、跑、跳躍類等徒手項目,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規(guī)范的動作,教給孩子正確的動作方法,對其今后的運動發(fā)展打下基礎。
2.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一定要有計劃的設置可比性強的項目。
比如個數(shù)、秒數(shù)、遠近距離等,學生有參照,練習的積極性也會增加。
3.將技術動作化整為零,每節(jié)課的練習都要突出重點。每節(jié)課都有一個重點,解決一個具體問題。通過反復練習,利用比賽等方法鞏固技術動作,直到在腦海中形成條件反射,包括技術動作的規(guī)則。讓學生心中有數(shù),一提到某個動作就能將規(guī)范準確的動作做出來。
五、學情分析與教學目標的設定的關聯(lián)
1、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教學目標的設定分別從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領域來實現(xiàn)。在充分分析了解學生學情后對這四個領域的認識又進一步加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分別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設置相對合適的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的設定特別是運動技能目標,要設定具體的、可觀測的、操作性強的。將技能目標化整為零,每節(jié)課教師提出一個明確的課堂目標(例如立定跳遠練習,起跳前腳尖置于起跳線后),并重復提醒讓學生在反復的練習中,或者是嘗試著練習的方法學會動作,或者是抬起頭和別人比較,逐漸將動作有意識的記下來,做出來。
六、學情分析與教學方法的關聯(lián)
1、“會說話”的口哨
教過低年級的老師都知道,課堂上最頭疼的就是孩子們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開小差,說話的,打鬧的此起彼伏。經常一節(jié)課上下來光喊“安靜”教師都會精疲力竭,會說話的口哨一定是體育老師的法寶,例如用口哨聲音來喊“立正”,全班同學喊“1、2”,踏步和看齊時用口哨喊“1、2、1”利用會說話的口哨可以幫助教師省很多功夫。
2.善用表揚
表揚不能太抽象,孩子們在上課的過程中,每天都有提高。教師要細心觀察同學們,充分表揚而不濫用表揚。孩子對于表揚的渴望是實實在在的,表揚要以落到實處的、大家都能看到的非物質性獎勵作為支撐,并且常用常新。例如我所帶的班級,站在隊伍前帶領大家做熱身操的同學都是我當天站到隊伍前點名表揚的同學,上課過程中需要擺放器材的、做示范的同學也都是,很少重復。
3、掌握語言的藝術
年輕的體育老師站在隊伍前,幾乎都從“咆哮”“抓狂”中走過來。其實孩子們在剛入學時沒有遵守紀律的概念當然也沒有搗亂紀律的想法。老師要經常變換教學中的語音語調,“高八度低八度”是體育教師的語言藝術。利用簡單的口令,將學生的感官集中到練習中來,保證在每一次練習時都能夠注意力集中,大大提高的練習的效率。另外集體練習時全班齊喊口令,也容易營造出濃烈的課堂氛圍。
參考文獻:
[1]施春良,徐江華.學情分析下的小學體育有效評價教學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35):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