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寒
[摘 要]寫景類文章的寫作是小學階段習作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對寫景類文章的寫作指導,教師要根據(jù)教材文本特點,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觀察景物,養(yǎng)成觀察景物的習慣;要為學生搭建習作支架,讓學生把景物的特點寫清楚、寫具體;要通過學生自我評價與教師、同學、家長評價相結(jié)合,讓學生形成讀者意識。這樣,能幫助學生習得表達技巧,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寫景類文章;教學策略;自我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22-0087-02
寫景類習作是記實作文的基本類別之一。統(tǒng)編語文教材編排了不少寫景類文章。這些文章文質(zhì)兼美,堪稱典范,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佳作。因此,在寫景類文章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文本的景物美、語言美,還要從表達的視角進行教學,以幫助學生掌握寫景類文章寫作的基本方法,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一、學習觀察方法,積累寫作素材
縱觀統(tǒng)編教材的寫景類文章,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文章之所以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為作者在寫文章前對景物進行了認真的觀察。因此,教師要依托文本,引領學生進行觀察,為學生的習作積累素材。
(一)結(jié)合課文,習得觀察方法
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是一個習作單元,語文要素是“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依托文本,教會學生觀察景物的方法,為學生寫好寫景類文章奠定基礎。如,《搭船的鳥》一文,教學重點要放在讓學生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明白觀察越細致,就越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文的閱讀,要讓學生明白觀察不僅僅是用眼睛看,聽、聞、摸、嘗等也是重要的觀察方法。只有多元觀察,才會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通過對這些課文的學習,學生明白觀察的范圍之廣、方法之多,只有不斷地觀察,才能寫好文章。
(二)結(jié)合生活,培養(yǎng)觀察能力
要想讓學生學會觀察,就要注重對學生觀察對象以及觀察方法的具體指導。觀察對象的選取一定是學生熟悉的或者可以經(jīng)??吹降木拔?。如,學生自己家里種的植物或者班級的花卉一角、校園風景,放學路上經(jīng)??吹降木拔锏?。明確了觀察對象之后,教師可把自己隨機拍下的學生熟悉的景物通過大屏幕展示給學生。當熟悉的景物以另一種形式展現(xiàn)在他們面前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容易被激發(fā)。這時,教師讓學生把自己觀察的景物說一說,再相機對學生進行指導,以幫助學生習得觀察的方法,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搭建習作支架,優(yōu)化習作表達
在學生有了一定的觀察經(jīng)驗、積累了觀察的內(nèi)容與素材之后,教師要善于借助教材中的寫景類文章,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習作支架,讓學生進行有序的、清楚的表達,從而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一)依托文本教材,學習有序表達
寫景類文章的順序有多種,如時間順序、地點順序、方位順序、游覽順序等。由于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占主導,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圖表的形式為學生搭建支架,幫助學生習得寫作的順序,感受作者構(gòu)思的巧妙,讓學生真正把習作內(nèi)容寫清楚、寫明白。如,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的《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是按照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順序進行描寫的;三年級下冊的《火燒云》是按照時間的順序,抓住火燒云的變化特點進行描寫的。由此可見,對景物類習作,首先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如,教學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習作“ 即景”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回顧一下學過的寫景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進行描寫的;然后,讓學生回想一下自己對哪個景物感受最深刻,是朝霞之美還是夕陽西下之美,是林中百鳥爭鳴還是園中鮮花怒放等。從觀察對象、觀察內(nèi)容、觀察結(jié)果等方面,教師引導學生把自己的觀察所得寫入習作中,并鼓勵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描寫,并注意把景物的特點寫出來,這樣使學生的表達更有條理性。
(二)依托文本教材,豐富習作表達
在對寫景類文章的寫作過程中,對學生來說,有順序的表達并不難,難的是怎樣才能把景物的特點描寫清楚。這就需要教師以教材文本為范例,對學生進行寫明白、寫清楚的指導,以降低學生的習作難度,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如,教學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的《海濱小城》一課,由于本單元的習作要素是“習作的時候,試著圍繞一個意思來寫”,因此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課文想一想:“自己所在的城市是一個怎樣的城市,它最大的特點是什么?!比缓?,讓學生仿照課文的樣子寫一寫自己所在的城市。在學生進行仿寫的時候,要鼓勵學生運用本單元學過的“圍繞著一個意思來寫”的方法進行寫作。比如,學生想寫自己所在城市的干凈、整潔,或者城市的熱鬧繁華等,都可以采取學過的總分的構(gòu)段形式進行描寫,注意把文章寫得具體生動一些。這樣為學生搭建了具體的習作支架,使學生輕松地完成習作任務。
三、注重多元評價,增強讀者意識
在寫景類文章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讀者意識的培養(yǎng),讓學生明白寫文章的目的是和別人進行交流思想的。這就需要學生對自己完成的習作進行修改與評價,或者是師生共同評價,使學生在修改評價中切實提升習作能力。
(一)在自我評價中提升
在文章寫作完以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先自我評價、自我修改。評價與修改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是否進行了認真觀察、是否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是否把景物的特點寫清楚了等,然后對習作中不足的地方進行修改,使學生的習作水平逐漸得到提升。如,教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時,有的學生的寫作對象是自己上學途中的林間小路。在學生寫完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讀者的立場對自己的習作進行評價:“我筆下的林間小路是什么樣子的?早上、中午、下午,它有什么變化呢?我把林間小路上的變化有沒有寫清楚?我習作中有哪些句子是讓讀者感到優(yōu)美的或者是新鮮的?別人讀完文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這樣,使學生成為自己習作的第一讀者,反復閱讀,發(fā)現(xiàn)習作存在的問題并進行修改。評價與修改,使學生明白自己的習作是否符合要求,幫助學生養(yǎng)成基于習作目標認真反思修改的習慣,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
(二)在他人評價中提升
他人評價主要是指教師、同學、家長等多個評價主體結(jié)合在一起的評價方式。教師、家長或者同學以讀者身份參與習作評價,使學生在習作時能夠充分考慮閱讀者的意見看法,觸發(fā)學生寫清楚、寫明白的動機,讓學生的習作更上一層樓。如,教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習作“游 ”時,在學生寫完之后,教師、同學、家長分別對學生的習作進行評價。教師評價的重點在于學生是否把游覽的順序、景物的特點寫清楚;同學評價的重點在于是否把游覽地方最吸引人的特點寫出來了,讀者看到文章之后是否有想去這個地方的沖動;家長評價的重點在于學生所寫的游覽順序是否正確,是否抓住了景物的特點來寫。這樣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能促進學生習作水平的提升。
總之,在寫景類習作的教學中,教師要從學會觀察、寫清楚、寫明白、寫生動等方面對進行具體的指導,注重學生習作的自我評價與多元評價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真正習得表達的技巧,增強學生的習作自信,讓學生的習作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