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關鍵詞】童話的方式 童話教學價值 文體特征
童話的文體特征與獨特魅力,決定了童話教學與一般記敘文教學是不同的。童話教學應引導學生用童話的方式學童話,在童話的情境中感受童話想象,品味童話語言,領悟童話意蘊,在童言與童趣輝映中實現(xiàn)童話教學的價值。
《在牛肚子里旅行》為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單元以“童話”為主題,從教材的語文要素看,童話教學的價值追求顯而易見: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試著自己編童話、寫童話。本單元由四個不同的童話故事組成,讓學生認識了童話的體裁,初步了解童話的特點。習作與閱讀主題一脈相承,從讀童話到編童話,實現(xiàn)語言吸納到表達的一種承合與轉變。本文基于童話文體特征結合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中童話故事的教學展開研究與實踐。
一、以童話的方式學童話
童話故事的想象往往天馬行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這兩方面是童話最吸引兒童的地方。以童話的方式學童話,就是順著童話的特點,在喜悅的閱讀感受中,輕輕咀嚼,先會讀,再慢慢會編。
1.標題:異想天開
旅行,是兒童最喜歡的生活,然而無論擁有怎樣的旅行經(jīng)歷,讀到本篇童話的標題“在牛肚里旅行”時,兒童都會被這個旅行的地點吸引,這就是童話的標題特點——異想天開,大膽有趣。教學時,以“你們平時都會去哪里旅行?”“在牛肚子旅行,大家聽說過嗎?”引發(fā)兒童對童話標題的關注,繼而以大膽想象為目標,設計任務:敢于大膽想象,這就是童話的特點?,F(xiàn)在我們也有一次創(chuàng)作童話的機會,假想我們變身為窗外的小雨滴,你會去哪里旅行呢?原本由雨滴降落只會想到在花朵上、樹葉上旅行的學生,經(jīng)歷了童話標題學習后,想象的翅膀就展開了:雨滴在海底旅行,雨滴在管道里旅行,雨滴在人體內(nèi)旅行……學生以童話的方式學童話,從標題開始展開想象。
2確色:天然合一
故事中兩個可愛的角色紅頭和青頭,仿佛是兒童真實生活里的兩位個性迥異的朋友:一個沉著冷靜,知識豐富且勇敢助人;一個遇事緊張慌亂,膽小純真。隨著對話的展開,情感線愈加清晰,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教學中,筆者以“在這個故事中,青頭和紅頭的角色能互換嗎?為什么?”為問題設計,帶領學生再次回味童話故事對人物角色設定的思考。一個遇險,一個施救,看起來只要有兩個人物,不管是哪個遇險,都能完成故事的編寫,實則不然。試想,如果被吃進牛胃的是青頭,故事根本無法展開,因為像紅頭這樣慌慌張張的小蟋蟀,遇上了這樣的大事,它能應對嗎?估計幫不上救命的大忙。因此作家編寫童話時,安排青頭這樣遇事冷靜機智的角色在險境之外,這樣才能一步步讓其將朋友從牛肚中救出。人物形象鮮明,角色設定合理,顯現(xiàn)出童話故事趣味之中的邏輯。
二、以童言的路徑習童話
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要求進行語言的建構與運用下的“積累式”閱讀教學,而童話故事作為低中段閱讀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最貼近兒童語言與心靈世界的文學樣式,童話的語言理當以它的口語化、生動、豐富且準確的特點,走進兒童語言學習的視野。
1.詞語:拿捏精準
中年級的閱讀教學重點之一是詞語教學,其中意思相近的詞語在使用時的區(qū)別,以及能突出課文表達重點的詞,都是中年段詞語教學中的重點?!对谂6亲永锫眯小氛n文中第一部分寫紅頭與青頭捉迷藏時,文中就出現(xiàn)了一組意思相近的詞語“偷偷地”和“悄悄地”,都是用來描寫紅頭捉迷藏時生怕被青頭發(fā)現(xiàn)的謹慎狀態(tài)。教學時,筆者抓住這一組關鍵詞進行比較、辨析。
首先,出示兩個句子“紅頭向周圍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個草堆里不作聲了?!薄凹t頭不說話,只露兩只眼睛偷偷地看。”先讓學生從中找出一組意思相近的詞語,接著提問,這兩個詞語能調(diào)換嗎?通過比較,學生發(fā)現(xiàn),兩個詞語極為相近,表達的側重點各有不同?!扒那牡亍?,特別強調(diào)不發(fā)出聲音,動靜要小,而“偷偷地”更強調(diào)不能被人發(fā)現(xiàn)。躲在草堆里不作聲的紅頭,重點表現(xiàn)是沒有聲音,因此,第一句強調(diào)不出聲;而第二句,只露兩只眼睛暗中觀察的紅頭,不僅不能出聲,看的動作幅度也不能大,不能把身子探出來,哪怕脖子伸得長長的也不行,因此第二句更加強調(diào)不能被人發(fā)現(xiàn)。比較、辨析后,出示語境讓學生選擇詞語填空:小康遲到了,老師示意他(
)地回到座位。每個學生都能拿捏到位,準確使用“悄悄地回到座位”而不是“偷偷地回到座位”了。
兒童精讀童話,需要由童話閱讀到詞語聚焦,在品味咀嚼中感受作者語言的準確性,再通過遷移運用鞏固掌握。
2.想象:邏輯縝密
童話故事的編寫需符合想象力基礎上的邏輯。如在創(chuàng)編時脫離現(xiàn)實生活,缺乏基于生活的合理想象與創(chuàng)意,則不利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為了引導學生在讀童話時關注故事情節(jié)的合理性,筆者在教學兩只小蟋蟀捉迷藏的板塊中,增加了一組揣摩童話合理想象的教學步驟:
(1)默讀第一部分內(nèi)容,思考:故事開頭就編寫了兩只小蟋蟀在玩捉迷藏,如果換一種游戲好不好呢?(2)討論:哪一種游戲更容易導致紅頭被牛誤吞到嘴里?(3)總結:正因為是在玩捉迷藏,正因為是青頭找,紅頭藏,所以躲在草堆里不敢出聲的紅頭才被牛誤吞進嘴里,繼而引發(fā)了后面驚險的旅行故事。看來,編童話故事,光敢想還不行,還要會想,才能使故事情節(jié)合情合理,自然而然。
除此之外,以布置課后習題——畫出紅頭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線路圖,再以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回顧故事情節(jié),學生在復述中再次感受科普童話的科學邏輯與奇特想象。蟋蟀的旅行線路圖顯示其在牛肚子里的旅行,是基于牛有四個胃,吃食會反芻的科學現(xiàn)象。這篇童話故事編寫邏輯縝密,旅行的過程也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空間。
三、以童趣的取向悟童話
《在牛肚子里旅行》講述的其實是一個關于友情又極具冒險色彩的故事,主題內(nèi)容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和審美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帶領兒童在童話故事閱讀中感悟友情的珍貴。
1.主題:兒童立場
文中青頭和紅頭關系密切,情誼深厚,全文不少于五處體現(xiàn)青頭和紅頭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紅頭拼命掙扎喊救命時,青頭立即蹦到牛身上,青頭被牛尾掃下地后不顧疼痛一骨碌爬起來大聲喊話,指揮朋友紅頭躲開牛的牙齒,從中可以看出青頭看到朋友遇險是多么著急;紅頭和草一起進了牛肚子害怕哭泣之時,青頭趕緊跳到牛身上,隔著肚皮和紅頭說話,鼓勵紅頭保持冷靜,再適時自救;紅頭再次回到牛嘴里,青頭不顧一切地鉆進牛鼻孔,刺激牛打出噴嚏……在青頭不斷地安慰、鼓勵、救助下,紅頭死里逃生,一對好朋友歷經(jīng)艱險后重逢,高興地流下了眼淚,好友之間的深情盡在不言中,這一對朋友之間的情誼令人感動。兒童的生活是瑣碎和粗糙的,而這篇童話故事中的友情和探險正是兒童心目中“突出的東西”。讀童話,應珍視兒童立場,讓兒童在童話故事中得到豐富的滋養(yǎng)。
2.張力:兒童經(jīng)歷
這篇故事的童趣還體現(xiàn)在貼近兒童的生活上。蟋蟀和牛都是兒童熟悉的動物,兩只小蟋蟀玩的捉迷藏,也是兒童經(jīng)常做的游戲。從兒童的生活經(jīng)歷出發(fā),編寫兒童最熟悉的事情,使得兒童讀起此故事來倍感親切。以兒童自身的經(jīng)歷為創(chuàng)作源頭,使童話故事更顯張力。我們在指導兒童創(chuàng)編故事時也要將他們的觀察視角引向他們自己的生活。
閱讀是寫作的逆向,用童話的方式教,用童言的路徑學,用童趣的取向悟,既能把握語文學習要素,又能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匠心,并將這一切融入教與學的活動中,童話的教學價值將得到有效發(fā)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