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慧
【摘? 要】繪本是由文字和圖畫結合而成的新型教材,能夠讓低年級學生從活靈活現的圖畫上輕松地學到更多知識。傳統的文字教學方法太過枯燥和單調,想象力不夠豐富的小學生無法從單一文字上領會到精髓。而繪本在文字基礎上結合了圖畫的模式,既能讓小學生看懂,也能讓他們讀懂,把復雜的知識簡單化。
【關鍵詞】低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繪本應用意義
中圖分類號:G62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6-0176-02
An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Picture Books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Lower Grades
(No.1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Kenli District, Dongy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 MENG Qinghui
【Abstract】Picture books are a new type of textbook that combines text and pictures, allowing lower-grade students to easily learn more knowledge from vivid picture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of words are too boring and monotonous, an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insufficient imagination cannot grasp the essence of a single word. The picture book combined with the pattern of pictures on the basis of text, can not only allow elementary students to understand, but also allow them to understand, simplifying complex knowledge.
【Keywords】Low grade;Teaching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Meaning of picture book application
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力和認知能力還不夠完善,無法從純文字的課本上領會到精髓,理解不了文字所闡述的意義。而繪本恰好彌補了這些不足,在文字旁配上相應的圖畫能夠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本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繪本在低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引發(fā)小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興趣
繪本教學能夠讓學生在圖畫中看懂所講的知識,充分理解文字所表達的含義,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在講解一年級第一單元“我是小學生啦”這一課時,課本上除了文字的講述,還在旁邊配了一個穿著校服、背著書包的小學生,開開心心去上學的圖畫。教師可以照著繪本講述圖中的小朋友在開學第一天是怎么去上學的,從而引導學生講述自己第一天上學是什么樣子,是高高興興來上學的,還是哭著鬧著不愿意來上學的,在教師講述的過程中對消除學生對上學的恐懼和不理解,從而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調動學生學習思維
低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上很少能夠主動地調動學習思維,而單純的文字講解也很難讓學生自發(fā)地主動思考,在文字旁配上圖片講解能夠讓學生從客觀上理解課本上的知識,從而主動去思考和探索。例如,在講解一年級道德與法治第二單元中的“校園生活真快樂”這一課時,課本上首先用文字介紹了我們的校園,其次在文字旁配上了一個美麗的校園的圖畫,再次講述了校園的號令和課間10分鐘,最后就是上課規(guī)則?;铎`活現的圖畫介紹能讓學生聯想到自己的校園生活,聯想到自己的校園是什么樣的,在學校里有什么樣的號令,什么音樂代表什么意思,課間10分鐘自己是怎么度過的,上課了又要遵守什么樣的紀律,從而調動學生的思考能力,達到高質量教學的目的。
(三)培養(yǎng)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小學生的主動性比較差,玩性和忘性都很大,通常都是玩著玩著就忘了要學習,有時候還為了逃避學習對家長撒謊說不舒服,從而達到不想去學校上學的目的。例如,在講解小學一年級四單元“天氣雖冷有溫暖”這一課時,繪本上的冬天是多么美麗,大地一片雪白,美麗的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落在田野上,落在樹枝上,落在房頂上,大地仿佛換上了一件雪白的裙子。看到這,學生不禁想起了以前的冬天是什么樣子的,是去打雪仗還是堆雪人,并情不自禁地跟隨著繪本上的小朋友去感受冬天。從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四)在生活中模仿繪本上的圖畫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特別強,在課堂上,雖然不能完全理解教師教的知識,但是在生活中卻能模仿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例如,講解一年級的道德與法治第三單元“家中的安全與健康”這一課時,家是溫暖的港灣,但是在家里玩耍也是需要注意安全的,繪本上描繪的充電線和充電插頭,還有燃燒著的煤氣灶都是危險的,小學生絕對不可以隨意觸碰。回到家的學生在看到充電插座、充電線以及煤氣灶的時候就會想起在學校學到的內容,這些東西都是很危險的,是不可以隨意觸碰的,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二、合理使用繪本進行教學
(一)選擇合適的繪本
市面上的繪本多種多樣,不是所有的繪本都適合教學的,低年級學生的辨識能力不強,分不清什么是好繪本,什么是不適合學習的繪本,所以,教師在選擇繪本教材上要十分謹慎,要結合多方面考慮,選擇最合適的繪本教材。比如在講解二年級第二單元“我們好好玩”這一課時,教師就要在選擇繪本上結合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為學生選擇最合適的繪本進行教學。有一個繪本就很值得教師考慮納入選擇行列,繪本上的圖畫是這樣的:班級上的學生在教師有序的組織下玩老鷹抓小雞的游戲,教師當母雞,一個同學當老鷹,其他的學生在教師的背后當小雞,教師和學生一同玩耍。
(二)結合課題巧妙運用繪本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采用的都是單一的“滿堂灌”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在低年級不是很實用,低年級學生比較好玩,坐不住,40分鐘一節(jié)課對他們來說太漫長了。道德與法治這門課是一門理論知識占大部分的課程,依照低年級學生的心性來說,在課堂上特別容易走神,集中不了注意力,或者打瞌睡。比如在講解小學二年級第四單元“我會努力的”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繪本上,讓學生感受到繪本上小學生為了完成一件事情而努力的樣子,從而深有體會地講述學生自己為了哪一件事而拼命努力過。通過繪本告訴學生,相信自己能行,做任何事情要有方法地去做,只有堅持不懈努力下去才會有收獲。
(三)結合繪本探討問題
小學生的可塑性很強,在課堂上,教師要適當結合繪本探討問題,不能靠單一的灌輸。比如在講解二年級一單元“挑戰(zhàn)第一次”這一課時,繪本上小朋友的第一次是自己學會買東西,在家人的陪同下第一次做飯,第一次溜冰,有的小朋友的第一次成功了,也有的失敗了。無論是成功的挑戰(zhàn)還是失敗的嘗試都給我們帶來了成長和喜悅。并引導學生探討自己有沒有做過繪本上小朋友做過的事情,可以讓幾個學生組成一個討論小組,一個學生說,其他學生記錄,并討論哪些事情要大膽嘗試,哪些是危險的事不能試,哪些事有人幫著可以試。并鼓勵學生勇敢嘗試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四)開展課后活動
表現學習進度的最好方法便是學以致用,用繪本結合課題進行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加輕松地學習教師傳授的知識,但是課本上的知識非常有限,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這個時候教師就要教會學生怎么在課外去學習相應的知識。比如在講解二年級下冊三單元“綠色小衛(wèi)士”這一課時,教師在講述完課本中的知識內容后可以引導學生一起探討我們要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綠色小衛(wèi)士,一起加入學生的探討行列中,提示學生應該向繪本上的小朋友學習珍惜水資源,不亂用水,洗了東西后要把水龍頭擰緊;愛護環(huán)境,不亂扔垃圾,不隨意吐痰,主動將垃圾分類。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有教法,學有學樣,這樣的教學與學習才能有效率,而繪本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是非常有必要的,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發(fā)學習。使學生在繪畫作品中領悟所學的內容,對學習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不再產生抵觸心理,從而自主地投入學習中。
參考文獻:
[1]周玉榮.繪本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成才之路,2019(36).
[2]黃惠冰.探析提高繪本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有效使用[J].少男少女,2019(12).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