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設
摘要:《過秦論》《六國論》是中職語文教材拓展模塊中的兩篇政論文,教材導讀明確指出學習重點是:要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文章的氣勢?!哆^秦論》的文勢是靠鋪陳夸張的辭賦手法和對比手法來表現的;而《六國論》的文勢形成則源于論斷的斬釘截鐵,行文的縱橫恣肆,極力地蓄勢以至卒章顯志,水到而渠成。兩篇文章觀點鮮明,論證充分,切中時弊,語言簡練典雅,是古代政論文的典范之作。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擔當的家國情懷,并通過朗讀、背誦、演講、辯論等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語文素養(yǎng)和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政論文;過秦論;六國論;文勢
文勢,一般而言就是文章的氣勢。劉勰論文講氣,有正氣、氣質、才氣、志氣、氣勢諸說。其在《明詩》里講建安文學,稱“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這里的“氣”當指文章的氣勢。文勢之于議論文,即充塞于文中的一股力量——很強的說服力。這不外乎旨意的宏遠、鮮明、有針對性,論據的切合、豐厚,論證的力度與嚴謹?!哆^秦論》《六國論》是中職語文教材拓展模塊中的兩篇政論文,屬于議論文范疇。其縱橫捭闔,文氣酣暢,說服力強。筆者每每講授兩篇文章,必要求學生在誦讀上下功夫,于反復誦讀中感受文中嚴密的論證,磅礴而暢達的文章氣勢。
古人作史論,經世致用,針砭時弊。賈誼、蘇洵等封建文人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胸懷社稷,當慷慨陳詞,諷喻時弊,宣泄其志,浩然成文。賈誼是政治家、文學家,年少才高,是漢代政論文作家的杰出代表。漢初政治內憂外患,經濟秩序混亂,儒學思想不受重視,故作《過秦》(后稱《過秦論》)以資政。蘇洵學繼道統(tǒng),政治上極有抱負。歐陽修稱其文“博辯宏偉”。其文觀點鮮明,語言鋒利,具雄辯之力。宋代重文抑武,國防不振,對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忍辱求和,賂敵為安。蘇洵作文以諷諫。
《過秦論》以辭賦手法,用鋪排、渲染、夸張之辭,使文勢強烈?!爱敶酥畷r,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wèi)、中山之眾。于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贝艘欢挝淖謽O力寫六國之勢,為被秦所滅張本,以成對比之意。整散結合的語言使文氣張弛有致,結構層層遞進,以成文勢。金圣嘆論之曰:“……此通篇文字,只看得中間‘然而’二字一轉。未轉之前,重疊只是論秦如此之強;既轉之后,重疊只是論陳涉如此之微。至于前半有說六國時,此只是反襯秦;后半有說秦時,此只是反襯陳涉,最是疏奇之筆。”也就是說,先鋪張渲染六國之勢,而為秦所滅,以襯托秦之強大;后又鋪張渲染秦之強大,以襯托陳涉之卑微;秦滅六國,然秦卻毀于陳之發(fā)難,繼而卒章顯志,引出諷諫資政之目的:“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逼湮膭萑绮ɡ睡B起,洶涌而至。讀來酣暢淋漓,令人拍案。
若說《過秦論》有辭賦色彩,《六國論》當有散文風格。與《過秦論》不同,《六國論》開篇慷慨發(fā)聲:“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可謂斬釘截鐵,擲地有聲。蘇洵旋以“六國互喪,率賂秦也?”,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以示補強。繼而曰“弊在賂秦也”是謂重墨,有不容置喙之勢。后兵分兩路,一路直言“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設譬形象,令人信服。第二路論證“不賂者以賂者喪”,又有兩路,一則為齊與秦結好,實中秦之計也。五國既滅,秦必反目,齊亦不保。二則燕趙始有用兵之效,然痛失良將,又無外援,遂相繼而亡。此兩路論證與首段呼應,文路清晰,縱橫恣肆,文勢沛然?!捌湫蹓芽?,若決江河而下也?!保ㄔ栒Z)行文至此,看似盡陳古事,實則諷今。一句“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可謂振聾發(fā)聵,水到渠成,以影射時下宋朝統(tǒng)治者以賂敵求和茍且偷安之現狀。兩文旨意宏遠,起承轉合,論證嚴密,行文流暢,文勢浩然。
近人錢基博于《現代中國文學史》中論“文”,稱其含義有三,一曰“復雜”,二曰“組織”,三曰“美麗”?!皬碗s乃言之有物。組織,斯言之有序,然言之無文,行之不遠。故美麗為文之止境焉?!惫P者認為此三者,以《過秦論》《六國論》觀之,尤為切合。七雄紛爭,合縱連橫,可謂復雜。秦居關內,虎視眈眈?!跋怼薄鞍e”“囊括”“并吞”增強了秦國并吞天下的氣勢。寫六國形勢,鋪排夸張,盡顯六國之盛。前文已表,不再贅述。然“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語言生動形象,讀來如臨古戰(zhàn)場;且多短句,鏗鏘有力,猶如驚濤飛瀑,一傾而出,勢不可當,增強了文章的動態(tài)感。特別是“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與“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形成鮮明的反差,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論點。賈公博采摛文,縱論六國形勢。為文組織有序,一氣呵成,以助文勢。
再說《六國論》,其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論證嚴謹,自不必說。單論其用語極簡,言簡義豐,史家筆法,老道遒勁,足以使文氣浩蕩?!八钾氏茸娓福┧?,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和“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還有“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此三處語言形象生動,表意準確,有很強的感染力?!爸恋ひ郧G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闭麄€一部燕趙滅亡史,僅寥寥幾句而括之。李牧遭讒,趙王被虜。荊軻刺秦,易水猶寒。讀來如飲陳年老窖,其味也綿,其慨也遠。
“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藻溢于辭,辭盈乎氣”。政論文往往以文勢取勝,歐陽修之《伶官傳序》,結構類《六國論》,開篇明志,繼而以史為據,篇末以影當世,尤以“嗚呼”感慨發(fā)聲,氣勢不凡矣。蘇軾之《刑賞忠厚之至論》警句迭出,雖主旨出,仍氣勢蓄足,橫生波瀾。類賈蘇二公者,為文有浩然之氣。以上諸公雄辯之力,源于其心中的正氣、深刻的見地、廣博的知識、個人的才氣。因此語文教學中,筆者鼓勵學生關注社會,開闊視野,博古通今,多讀優(yōu)秀古文以涵養(yǎng)正氣,“不必于世事件件皆能,惟求與古人心心相印”,讀書做人要有正大光明的氣象。
中職學生基礎參差不齊,語文教學要靈活多樣。拓展模塊的這兩篇文章是筆者每年要重點講解的課文,要求學生熟讀成誦,在掌握各項知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擔當的家國情懷,并通過朗讀、背誦、演講、辯論等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河南省夏邑縣孔祖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