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波
摘要:隨著新課改工作不斷深入開展,高中地理學科教學目標已然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即要求以學生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能力。但地理學科對于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空間想象能力均具有較高的要求,學生要想學好地理課程,必須要借助地圖來開闊眼界。為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高中地理;讀圖能力;教學實效性
和其他學科進行對比,地理學科有一個十分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地理學科中文字雖然能夠展現(xiàn)出地理概念以及知識,卻無法直觀展現(xiàn)出地理事物的位置等內(nèi)容。所以,圖表既是學習地理的一種工具,又是地理知識的一種載體。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遇到這些問題時,借助讀圖能力可以幫助學生解決一些難題,提高學生自身的自學能力。
1培養(yǎng)基本技能,鍛煉識圖能力
如果教師能夠在線上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技能,幫助學生在對應的圖表中掌握地理知識,其教學難度將會直線下降。在高中地理教學環(huán)節(jié),地理圖表符號與地理事物相互對應,積極地提升學生的讀圖能力,這也相當于間接提升了學生的信息搜集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更快地解決教學問題。以《山地的形成》的相關教學為例,在線上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山地的形成原因,更要對山地的基本結構進行分析論述,如山脊、山谷、海拔線等,在復雜的教學知識的要求下,單一語言表述并不能幫助學生理解相關教學內(nèi)容。教師可抽調(diào)教學時間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使其自主搜集相關信息。在完成《山地的形成》這一板塊的教學工作之后,學生已經(jīng)初步了解了山地的形成原因與基本結構。此時,教師可給出教學思維導圖,對學生開展技能訓練,要求其將山地的基本結構一一對應到相關圖紙當中。從教學活動來看,這一過程是在考驗學生的知識記憶力,但隨著教學工作的逐漸深入,學生能夠從圖片中提取可用的地理信息,進而對個人所得出的答案進行補充。為了體現(xiàn)讀圖教育的必要性與應用價值,教師可建立由淺入深的教學框架。在教學初期,教師要求學生從地圖入手,掌握與地理信息有關的基本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信息應用能力、圖紙判別能力。隨著教學活動的逐漸深入,教學理論也應向著復雜化的方向轉變。教師因對識圖、讀圖等活動進行硬性要求,使學生全面掌握讀圖技能。
2傳授學生科學的讀圖方法,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
現(xiàn)階段,高中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要求圍繞學生開展教學,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綜合素質(zhì)。地理這門學科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空間想象力、觀察能力等綜合能力,還可以使學生的眼界更加廣闊。如果是想學好地理這門學科,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那么就要學會看地圖,在地圖中發(fā)現(xiàn)地理信息。如果想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圖能力,那么學生要具備堅實的基礎。這個基礎包括學生要掌握基礎地理知識,以及掌握讀圖的方法等。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嚴格要求學生,確保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地圖上的常見元素,這樣能夠促進學生讀圖能力的養(yǎng)成。譬如,讀圖中包括三個主要和重要的要素,分別為圖例、比例尺以及方向,對于一幅地圖來說,這三個要素是最基本的三個要素,并且,也是高中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時,必須掌握的三部分基礎知識。學生在觀察地圖的過程中,要通過地圖了解各種地理信息,不僅要觀察比例尺、圖例以及方向這三項內(nèi)容,而且還要觀察地圖名稱、圖例注記等內(nèi)容,詳細觀察圖中各種顏色,反復閱讀各種顏色代表的含義,切勿漏讀圖中一些明顯的信息。老師要引導學生積極發(fā)揮聯(lián)想力以及想象力,把地圖中展示的事物在自己腦海描繪一遍,找到各個地理事物之間隱藏的聯(lián)系。通過多次閱讀后,讓學生能夠達到熟能生巧的目標,其自身的讀圖能力也能夠得以不斷提升,解決各種地理題目時也能夠建立解題思路,地理素養(yǎng)在不知不覺中逐漸養(yǎng)成。
3勾勒臨摹,在實踐中寓教于樂
無論古人還是當今人類,在讀書學習過程中,都高度重視動手實踐的重要性。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眼過千遍不及手過一遍”。而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其倡導創(chuàng)造教育,即解放學生雙眼、大腦、雙手、嘴巴、學習空間、時間等,六大解放思想本質(zhì)上就是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動手能力教育,所以在地理課堂中通過讓學生動筆勾勒臨摹地圖,在實踐中動手動腦、寓教于樂,同時做到“手到、眼到、心到”,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高度集中注意力,保持思想高度專注,提高學習效率。
4積極講解讀圖的正確步驟
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讀圖能力,教師需要以課前準備工作為依據(jù),深入講解讀圖的正確步驟,鼓勵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讀圖方法。其中比例尺、圖例、方向是最為關鍵的要素,教師需要立足于基本要素的學習技巧以及讀圖要求,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的理念,要求學生進行科學分析以及研究。通過對地圖信息的進一步剖析來加深學生的理解,深化學生的知識,確保學生能夠實現(xiàn)知識內(nèi)化。為了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地圖知識體系,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自主尋找地圖信息的重要方向,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步驟的分析以及研究,加深學生對不同地理事物之間的認知以及理解。讓學生意識到地理事物與整體環(huán)境之間的相關性,這一點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讀圖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5結束語:
地圖是學習地理學科的一種重要工具,這種工具能夠有效提升該課程的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為了滿足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老師要積極對學生開展讀圖能力的訓練,讓學生意識到讀圖能力的作用,促使學生通過觀察地圖,發(fā)現(xiàn)各種地理信息,推動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地理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英.重視高中地理讀圖能力,提升學生學習效率[J].信息周刊,2020,000(009):P.1-1.
[2]章敏.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地理讀圖能力培養(yǎng)策略探究[J].魅力中國,20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