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淑媛
摘要:閱讀是一個人掌握學習的重要能力,而寫作是體現(xiàn)一個人對文字的運用表達能力。學生通過寫作的方式將自己的所想所感表達出來,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等。在小學教學當中存在著一個通病就是把閱讀與習作人為地割裂開來,忽視了學生讀寫之間的遷移練習。以至于使學生即使有大量的閱讀體驗,體會到閱讀的樂趣,但依然害怕寫作文。因而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小學啟蒙階段對于自己的語文課程進行深度思考,不斷改善自己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讀寫結合;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9-144
引言
學生在讀到一篇好的文章時,往往會產生獨特的感受,這時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把相應的感受寫下來,這樣才會使學生的語文水平逐步得到提升。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書寫,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發(fā)散思維,進行文章內容的續(xù)寫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文章中時常會有留白內容的出現(xiàn),這也是編寫教材的人員專門設計的,其目的便是為了使學生有一個充足的想象空間,讓學生的想象力發(fā)散,使其思維有效激發(fā)。所以,當語文教材中出現(xiàn)了這類留白內容時,語文教師應有效把握,借助這類內容使學生思維受到啟迪。實質上,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學生發(fā)散思維、拓展其想象力等培養(yǎng)的有效方式便是文章續(xù)寫。進行文章內容的續(xù)寫既能使學生的思維受到激發(fā),又能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得到增強。如果學生想使續(xù)寫文章的結局更為科學合理,便需要對文章的內容有一個深入的理解及掌握。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之前便需要認清續(xù)寫對于語文教學的價值,讓其在運用讀寫結合策略的過程中發(fā)光發(fā)熱。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學生對于童話故事這一類型的文章普遍都很有興趣,對于語文教師而言,這就是有效展開教學的切入點。語文教師可以借助文章中的留白內容吸引學生、引導學生:在生命的最后時段,小女孩在思考什么?眼中出現(xiàn)了什么?接下來又會有什么事情發(fā)生呢?語文教師借助這些問題加以引導,便可以使學生有效發(fā)散思維及想象力。過程中要求學生聯(lián)系文章內容展開,結合這些問題再進行文章續(xù)寫。借助這樣的文章續(xù)寫練習,既能使學生的寫作技巧得到培養(yǎng),又能使學生發(fā)散思維,提升想象能力及創(chuàng)造能力。
二、讀后仿寫,奠定寫作基礎
根據教育學的相關理念,個體的學習總是開始于模仿,然后才過渡到創(chuàng)造。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最擅長的本領就是模仿。小學教材中所選編的文本大多文質兼美,布局極具創(chuàng)意,這些都是引導學生展開有效寫作的最佳載體。教師需要善于利用教材,深挖教材,把握合理的契機,設計適時適量的仿寫練習,使學生在仿寫的過程中有所習得,不僅對文本語言有效吸收,也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教師在對《白鵝》進行教學時,首先要讓學生帶著感情朗讀課文,接著讓學生畫出課文當中的好詞好句,之后帶領學生進行賞析。從本篇課文當中可以看出,作者對白鵝是如此的喜愛,作者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進行了表達,學生從學習過程當中還明白了養(yǎng)鵝等于養(yǎng)狗,不管是鵝還是狗都是同等忠誠,主人不在家時會看家,在有不認識的人進來時鵝與狗一樣都會叫。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鵝的盡職盡責精神以及鵝的勇敢,因此,從各方面都可以看出作者對鵝的贊揚以及喜愛之情。在學習完這篇課文之后,教師要讓學生仿照這篇課文寫出一篇與動物有關的作文,從動物的習性、特點等方面著手,但也要適當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從而表達出自己對動物的喜愛。教師為使學生有更多的寫作素材,讓學生進行課后仿寫,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續(xù)寫文章,有些文章從閱讀當中就可以看出文章并沒有結束,那么之后的故事就需要學生對其進行想象并進行續(xù)寫,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學生只有進行課后仿寫,在今后寫作文的過程當中才會有內容可寫。
三、讀寫遷移策略
寫結合的教法逐漸被廣大的小學語文教育者所認同,但究竟怎樣實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讀和寫是不可分離的兩項能力,兩者相輔相成。語言表達和文字表達是一項綜合能力,是需要相互轉換的能力。但是把讀變成寫,把寫變成讀卻不是那么簡單的。這就要求小學語文老師在平時訓練學生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時注意兩者轉換能力的訓練。例如,在要求學生閱讀時,不僅要求學生能說出所讀內容的中心思想,還要能夠把它變成文字形式寫出來,表達同一內容,語言用詞和文字用詞是有區(qū)別的。在要求學生寫作的時候,也要要求學生能夠將寫作的內容演講出來,把文字用詞變成口語用詞。這樣的方法才能使學生的語文實際應用能力提升,也才符合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教學理念。
四、注重交流拓展
多數(shù)小學生可能會害怕向教師表明自身的需求,所以如何引導學生向樂讀、愛寫方面發(fā)展,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在這方面做出有效改善以后,也能使學生的思維得以開闊,變得積極而活躍。語文教師在運用讀寫結合策略時也可以借助多重對話的形式提升學生思維能力,讓學生更容易融入文章作者筆下的世界。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生從另一角度對文章思想進行理解,還需要學生努力進入文章情景,拓展文章內容以外的知識內容,這也是語文教師應努力實現(xiàn)的閱讀教學目標。
結束語
總之,讀寫結合是建立在雙向促進的基礎上的一種創(chuàng)新性教學機制,不僅可以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感悟,也能夠以書面的形式落實,使閱讀成為實施寫作的最佳平臺,幫助學生全面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教無定法,需要教師立足于實踐有針對性地探究,探尋與學情相匹配的教學活動,使學生體會到讀寫魅力,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科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商艷.關于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法的思考[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4):109-110.
[2]王曉菲.讀寫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研究[J].家長,2021(06):153-154.
[3]米娟.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0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