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教、學、評一體化的概念,旨在落實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本文闡述了改進課堂評價對于實施教、學、評一體化的意義,分析了目前教師在課堂評價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開展課堂評價的有效途徑,并結合一節(jié)閱讀課來具體說明。
關鍵詞:教、學、評一體化;課堂評價;初中英語教學
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提出完整的教學活動包括教、學、評三個方面。“教”是教師把握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方向,通過有效組織和實施課內外教與學的活動,達成學科育人的目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主動參與各種語言實踐活動,將學科知識和技能轉化為自身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評”是教師依據教學目標確定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通過組織和引導學生完成以評價目標為導向的多種評價活動,以此監(jiān)控學生的學習過程,檢測教與學的效果,實現以評促學,以評促教(教育部,2018)。簡言之,“教”體現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性;“學”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評”是調控“教”與“學”的過程,是檢驗和促進“教”與“學”效果的途徑。
《課標》還提出,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處理好評價與教和學之間的關系,推動教、學、評一體化實施。課堂評價活動應貫穿教學的全過程,為檢測教學目標服務,以發(fā)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并提供及時幫助和反饋,促進學生更有效地開展學習(教育部,2018)。可見,課堂是實施教、學、評一體化重要的場所,改進課堂評價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重要的意義。
然而,筆者觀察和了解到,很多教師開展課堂評價活動的意識和能力還比較薄弱。本文將分析目前英語教學中課堂評價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開展課堂評價活動的有效途徑,并結合一節(jié)閱讀課例來具體說明。
課堂評價存在的問題
1. 評價意識淡薄
很多教師在做教學設計時評價意識不強,對于如何檢測每個教學活動是否達到預定目標缺少清晰、具體的標準,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既不能積極地觀察學生的表現,也不能對學生的表現做出準確的評判和有效的反饋。
2. 評價模式化和形式化
有些教師的課堂評價多停留在“對與錯”和“好與差”上。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只是簡單給予“好”的評價,而沒有具體評價學生的回答“好”在哪里。當學生回答錯誤或者回答超出教師的預料時,教師經常不置可否,轉而叫其他學生回答,而不是基于學生的回答進行追問和引導。
3. 參與評價的學生人數少
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只對少數學生進行評價,比如回答問題或者進行課堂展示的學生。這種做法沒有充分調動全班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因此評價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只是少數學生。
開展課堂評價的有效途徑
要在教學中真正實施教、學、評一體化,教師首先應整合目標、教學和評價,實現三者的內在統(tǒng)一,在設計層面形成有效的教學預期效力。然后構建以目標為導向的教、學、評生態(tài)系統(tǒng),在實施層面保證有效的教學實際效力(王薔、李亮,2019)。
筆者根據大量的課堂觀察和分析提出為達到“預期效力”和“實際效力”,教師要在設計和實施教學時做好以下四點。
1.根據教學目標確定不同活動的效果評價標準
教師在設計每一個教學活動時,一定要明確如何檢驗這個活動的學習效果,也就是根據教學目標,明確學生在完成此活動時在語言、思維和學習策略等方面所應達到的表現。這樣,在課堂實施階段教師對于學生的實際表現才能有具體、清晰的評價依據。
2.充分預設學生可能的表現和師生互動過程
制定好評價標準并不意味著學生就能夠順利地達到這個標準,教師還要對學生在每個教學活動中可能的各種表現進行充分的預設,并針對學生可能的表現準備好追問的問題和引導的措施,設計好詳細的師生互動過程。這樣,教師才能在面對學生的各種表現時心中有數,從容應對,使得教學活動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目標。
3.認真觀察和分析學生的表現,并給予有效的反饋
做好預設并不代表學生課上的實際表現就會與預設完全相同。課堂具有很強的生成性,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用提問、觀察、表現性任務等方式實施互動評價,實時檢測學生表現,確定學生當前水平與期待或潛在水平之間的差距,為學生提供支架,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幫助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王薔、李亮,2019)。也就是說,教師要切實觀察學生的反應,傾聽學生的回答,對學生的表現給予恰當和有效的評價。對于表現好的學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揚,對于學生的困難和問題提供幫助和指導,促進學生思考和改進。
4. 調動全體學生充分參與評價活動
教師除了自己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積極的評價,還要充分調動全班學生開展自評和互評,加強學生之間的監(jiān)督和交流,促進學生在相互評價中自我反思、取長補短、相互激勵、共同發(fā)展、從而提升全班學生整體的學習效果。
有效開展課堂評價的閱讀課例
1.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jié)閱讀課的教學內容選自外研版《英語》八年級下冊Module 6 Unit 2 中的閱讀語篇Davids hobbies。
[What]
作者介紹了愛好給人們帶來的益處,并具體介紹了一位中學生David是如何通過一次夏令營的寫作課發(fā)展寫作愛好的,以及這個愛好給他帶來的益處——快樂和成功。同時,作者還介紹了David的其他愛好,如打排球,并介紹了David對于寫作愛好未來發(fā)展的設想。
[Why]
作者通過闡明自己的觀點以及介紹David的愛好,引導學生積極培養(yǎng)良好的興趣愛好,促進自身全面發(fā)展。
[How]
本課閱讀語篇屬于典型的“總分式”結構。在首段先總體介紹了人有愛好的益處,然后在第二段至第四段具體介紹David愛好的發(fā)展的經歷以及他對未來的設想。文中與主題相關的詞匯和表達方式主要有encourage、result、pleasure、success、make / help sb. do sth.和ask / encourage sb. to do sth.等。
2. 學情分析
根據課前調查,學生均有自己的愛好,如手工制作、競技運動、樂器演奏等,對愛好的益處有一定的認識;學生已掌握很多與愛好相關的詞匯和談論愛好的表達方式,例如dancing、painting、like doing、be interested in sth.等;學生基本具備獲取和梳理信息的能力。
對于本課學習內容,學生可能出現的困難是不能非常準確和清楚地梳理信息之間的層次關系。對此,教師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解決:引導學生利用“主要事件—細節(jié)信息”形式的信息結構圖梳理信息;加強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幫助學生分析信息之間的關聯。
3. 教學目標
在本課結束前,學生能夠:
(1)獲取和梳理David寫作愛好的發(fā)展過程和這一愛好給他帶來的益處等信息,以及作者如何看待“愛好能帶來益處”;
(2)闡釋David的寫作愛好和作者觀點之間的關聯;
(3)根據信息結構圖,講述David的愛好并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4. 主要教學活動
[活動1]
學生簡單談論自己的愛好。
Questions:
●What hobbies do you have?
●Why do you enjoy them?
學習效果評價標準:學生能夠用 I like / enjoy / love… 介紹自己的愛好是什么,并用簡單的形容詞,例如interesting、exciting、relaxing等說明自己有這個愛好的原因。
[活動2]
學生閱讀文章并找出David的愛好是什么。
Question:
●What hobbies does David have?
學習效果評價標準:學生能夠找到文中的三個關鍵句,即David Smith is a student, and one of his hobbies is writing. / He is also interested in many other things. /“I like playing volleyball too.” 并從中獲知David有很多愛好,文中介紹了writing和playing volleyball。
找到兩個關鍵句對學生來說并不難,但是學生容易對“As well as the usual activities, such as sailing and climbing, there was a writing class.”這個句子理解有誤,以為sailing 和climbing也是David的愛好。如果出現這個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這個句子,指出sailing 和climbing并非David的愛好,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理解錯誤并改正,實現以評促學。
[活動3]
學生細讀文章,找到有關David的寫作愛好發(fā)展的主要事件和細節(jié)信息,填寫在信息結構圖里(見圖,圖為教師提供的模板,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發(fā)現,自行增減event的數量)。
Questions:
●What events about writing does the writer tell us?
●What details about each event does the writer give?
學習效果評價標準:學生能夠找到David寫作愛好發(fā)展的兩個主要事件spent four weeks at a summer camp and had a writing class和wrote a story about the life of a sixteen-year-old boy以及這兩個事件的具體信息,例如write about our experiences at the camp,并能正確地填寫在信息結構圖中。
學生能夠找到很多細節(jié)信息,但是可能不能準確辨別信息與主題,所以不能把所有信息準確填寫在Event和Details的方框中。例如,針對第一個事件,學生可能在event中只寫summer camp,而不寫writing class,或者把writing class和 talk about our lives and tell interesting stories 以及write about our experiences at the camp等寫作的具體內容作為同一層級的信息,都填寫在Details的方框里;學生也有可能把Many young people love his book也作為一個Event。對此,教師首先在布置活動任務時告訴學生Event是填寫 David發(fā)展寫作愛好所做的主要事情,而Details是與此事相關的細節(jié)信息或者這個事情產生的后果。
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多次進行自評和互評。首先,教師讓學生在自主完成信息結構圖的填空后,兩人一組進行互評;然后,全班學生和教師共同評價兩名學生在黑板上梳理的信息;在全班討論之后,教師再讓學生進行自評和修改;最后,教師讓一兩名學生展示自己修改后的信息圖,師生再次進行評價。
[活動4]
學生找到David的愛好帶給他的益處以及作者對于愛好的觀點,評價David的愛好是否支持作者的觀點。
Questions:
●What benefits has writing brought to David?
●In the writers opinion, what benefits do hobbies have?
●Do you think Davids hobby of writing can support the writers opinion?
學習效果評價標準:學生能夠找到兩個關鍵句,即David has been very lucky because his hobby has brought him pleasure and success. 以及 Hobbies can make you grow as a person, develop your interests and help you learn new skills. 并解讀兩個句子的意思,闡釋它們之間的關聯。
課堂實錄:
T: How do you understand “Hobbies can make you grow as a person”?
S: Hobbies can help us grow up healthily.
T: Yes, good understanding! And do you think Davids story can support the writers opinion?
S: Yes. Writing has brought David pleasure and success. They are good for Davids growing up, and it can also help him learn writing skills.
T: Exactly!
由上述片段可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解釋了作者的觀點,并分析了David的寫作愛好和作者觀點的關聯。我們能夠看出學生理解深刻,教師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活動5]
學生根據自己梳理的信息結構圖講述David的愛好,并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學習效果評價標準:學生講述的內容全面;語言表達正確,尤其是能夠使用正確的時態(tài),并且使用恰當的連接詞體現信息之間的關聯;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
課堂實錄:
S1: David had a writing class at a summer camp. The teacher was a writer and she asked students to write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at the camp. David wrote a story about the life of a sixteen-year-old boy and it came out as a book. Many people love the book very much. As a result, David has become a successful young writer. David will also write about his volleyball team. He likes playing volleyball too. From Davids story I learn that hobbies can help us learn more skills and we can also get pleasure and success from hobbies.
S2評價:I think she did a good job. She told Davids story clearly and she used “as a result”. She also gave her idea about hobbies.
我們能夠看出,學生的講述基本符合評價標準,實現了教學目標。學生的評價也很準確,說明評價標準的制定既有助于學生自身的學習,也能夠促進同學之間的互相監(jiān)督和學習,提高全班整體的學習效果。
結語
要實施教、學、評一體化,教師必須增強課堂評價的意識,在設計階段明確評價的標準,做好充分的預設,并在課堂上通過觀察、提問、反饋等方式,切實做好評價,真正達到以評促教、以評促學,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教育部. 2012.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薔, 李亮. 2019. 推動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英語課堂教—學—評一體化:意義、理論與方法[J]. 課程·教材·教法, 39(5): 114—120
謝曉雅,北京市東城區(qū)教育科學研究院英語教研員,中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