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繽香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學習語文時基本的技能就是學會閱讀。閱讀可以使學生提升語文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自身語感,提高語言能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對如何提高小學生語文教學效率要進行科學研究,嚴謹?shù)厮伎迹⑶也粩嗟貏?chuàng)新。基于此,文章從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現(xiàn)狀、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的意義、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三個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
一、 前言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和實施,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發(fā)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雖然目前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模式已經(jīng)趨于成熟和穩(wěn)定,但是依舊存在一定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深度分析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現(xiàn)狀,并且意識到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的意義,語文教師應該結(jié)合個人教學經(jīng)驗,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閱讀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不斷發(fā)揮出閱讀教學的價值,真正完成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
二、 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現(xiàn)狀
對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來說,目前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育的發(fā)展,因此教師應該通過多種多樣的方法進行解決。第一個問題是閱讀教學模式有待改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習慣性的主導課堂教學進程,把每一節(jié)課的時間安排得井井有條。然而這樣的教學模式并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同時也局限了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發(fā)展。第二個問題是學生閱讀興趣不高,大部分學生認為閱讀教學與自己沒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參與程度并不高,同時也不會利用課外時間進行有效的閱讀,這樣的現(xiàn)狀導致學生閱讀能力難以提升。第三個問題是課程安排并不合理,大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只要能夠把文章讀通順,就算是有效進行閱讀學習,因此只給學生留出一部分時間進行閱讀,導致學生無法有效思考和研究,這樣的時間安排并不利于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發(fā)展。第四個問題是目前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形式較為單一,部分語文教師認為小學生對學習沒有準確的認知,因此只需要要求小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閱讀文章就算完成教學任務,并不會主動應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形式過于單一枯燥,并不利于小學生進行閱讀學習,同時也導致課堂教學內(nèi)容并不豐富。以上這些問題并不只存在于某一節(jié)閱讀課堂中,而是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普遍現(xiàn)象,語文教師只有真正解決以上問題,才能不斷提高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率,真正幫助學生得到語文學科中的進步和提升。
三、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的意義
新課改不僅對教育教學提出了努力創(chuàng)新的新要求,更加對新時期進行人才培養(yǎng)策略和方向進行了明確的要求。因此,對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來說,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是需要完成的重點任務和難點任務。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不斷創(chuàng)新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滿足小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各種需求,真正幫助小學生得到閱讀領域的提升和進步?,F(xiàn)如今,小學生成長發(fā)育的速度非常迅速,認知新事物的能力也是非常強悍的,如果教師始終對當代小學生進行傳統(tǒng)閱讀教育培養(yǎng),那么小學生將會認為閱讀教學并沒有足夠的吸引力,進而厭煩閱讀教學。為了使小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語文教師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模式,使小學生完全投入到閱讀學習中。通過這樣的闡述,可以看出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之所以要不斷創(chuàng)新,既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同時也可以滿足小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需求。
四、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
(一)教師引導閱讀與自主閱讀相結(jié)合
語文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只有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因此在開展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不斷提高學生的地位,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來。部分語文教師在開展活動中時主導課堂教學進程,習慣性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導致學生沒有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針對這一現(xiàn)實情況,語文教師應該將引導閱讀和自主閱讀有效融合起來,可以先為學生進行示范性的閱讀,接下來要求學生自主閱讀。或者先要求學生自主閱讀文章,隨后再為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和導向性的閱讀指導,并且根據(jù)學生閱讀的實際情況,規(guī)劃接下來的教學內(nèi)容,不斷提高閱讀教學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如此一來,學生既可以自主閱讀文章,充分體會文章深意,同時也能快速學習正確的閱讀方法,掌握有效的閱讀技巧。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2.8《雨點兒》一課時,教師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意識到雨水對植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部分教師發(fā)現(xiàn)如果始終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閱讀有效性并不高。因此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先進行自主閱讀,找出自己不理解的段落和不認識的生字,再開展接下來的閱讀教學。完成以上工作之后,教師應該先為學生進行示范性閱讀,隨后再為學生講解比較有難度的語句和段落,使閱讀教學更加細膩、有效。當學生已經(jīng)大致了解文章內(nèi)容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不同角色的閱讀,比如男生扮演大雨點,女生扮演小雨點,兩人一組進行配合性的閱讀,如此一來學生便能在不斷的閱讀中,體會雨點的多和密。整體來看,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促進學生真正參與到閱讀教學中,使學生成為閱讀教學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真正改變傳統(tǒng)閱讀教學模式,有利于語文教師提高閱讀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率。
(二)依托課外閱讀豐富閱讀教學形式
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意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做到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閱讀教學的有機融合。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豐富閱讀教學內(nèi)容,才能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多元地進行閱讀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學習課本文章,隨后在利用課外時間對課文文章進行一定的延伸和拓展,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更多與課文文章相關的作品,實現(xiàn)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的緊密結(jié)合。如此一來,學生不僅能夠更加高效地理解課文文章,同時也能不斷提高自身閱讀能力,拓寬自身視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開展閱讀學習,同時也符合新課改的要求,不斷提高學生語文綜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