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淡杏
【摘要】人本主義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涌動著無限活力的生命體,是教育的起點和歸宿。關注每一個生命,讓每個生命的潛質得到最充分的發(fā)展,成為人們追求的教育理想。教育應該是溫馨的,可以沁人心脾、潤物無聲的。關注生命,教育才能撥動生命的“情弦”,給頑皮的學生以感化,給自卑的學生以力量,給膽怯的學生以激勵,給特殊的學生以智慧。
【關鍵詞】小學;生命教育;學生個性;心靈
一、關注生命的需要
每個人都有幾種與生俱來的需要:探究的需要、獲得新體驗的需要、獲得認可與欣賞的需要、承擔責任的需要。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作為教師,尤其不能因為成績、家庭背景、特長、性格等忽視任何一位學生,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正確地引導學生,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的想法與建議,這體現(xiàn)的是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也是教師對自身使命的認可。
例如,教師節(jié)那天,筆者興致勃勃地來到教室,因為筆者堅信會收到許多祝福。意料之中,卡片像雪花一樣一張又一張地飛到筆者的手上,筆者的臉就像一朵燦爛的花兒。筆者無比愜意地打開一張留言,清秀的字跡立刻進入視線:“尊敬的蘇老師,您是我見過的最親切的老師,我很喜歡您。從一年級開始,我就夢想著自己能成為一名值日生,可是因為我的成績不是很好,而且曾經偷偷拿過別人的東西,所以同學們都不喜歡跟我在一起,甚至見到我就像見到瘟神一樣,更別說選我當值日生了……但是,我是那么地想成為一名值日生啊,您能幫我實現(xiàn)這個夢想嗎?”
這是一個筆者平常沒有很“在意”的學生,她的成績一般,也沒有什么特長。只知道她很樂意為筆者做事、為班集體效勞。如,幫筆者拿回忘在講臺上的課本;替筆者到辦公室拿水;給筆者抱作業(yè)本;主動幫輪值的同學倒垃圾,檢查衛(wèi)生……但是筆者從來沒有想過她這樣做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又在承受著怎樣的壓力,飽嘗著怎樣的滋味,只在潛意識里覺得這是個可愛又純樸的學生,卻從未想過去深入了解她??戳怂牧粞裕阌怪靡?,以前筆者口口聲聲說的“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甚至要給予后進生更多的愛和關懷”,都是“紙上談兵”,沒有真正落實到實踐中。此時此刻,面對這個學生的請求,筆者不禁一怔:筆者真正關注學生的需要了嗎?
在反思過程中,筆者體會到在教育方面真正地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能只是夸夸其談,需要從實際出發(fā),真正認識每一位學生,了解學生的需求。
又如,那次,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校外實踐活動,因為沒有課業(yè)纏身,筆者身心感到分外輕松,不知不覺和學生們打成一片,忘情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袄蠋?,你笑的時候真好看!”身邊一個平時特別淘氣的學生的話讓筆者呆住了,原來筆者很久沒有這么開心地笑、在學生面前毫不掩飾地笑了。為了樹立教師所謂的“權威”和“尊嚴”,為了上課有一個嚴肅的課堂紀律,每次走近教室,筆者總要先繃緊臉。當筆者一本正經地出現(xiàn)在教室門口時,喧鬧的教室頓時鴉雀無聲。三尺講臺上,筆者覺得,自己仿佛是知識的化身、道德的化身。筆者用長者的口吻教育著一批又一批稚氣的學生,自以為這就是教師責任的所在。而今,那位淘氣的學生真誠的贊美如同溫暖的春日,融化了筆者與學生之間的那一堵厚厚的冰墻,學生需要教師的愛,需要教師的笑。
從此,筆者學會了在學生面前歡笑:當學生勇敢地站起來回答問題時,筆者眼中的笑意充滿著信任;當學生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獨到的見解時,筆者臉上掛的是欣喜的笑容;當學生在不經意中犯錯時,筆者皺著眉頭的嗔笑讓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小腦袋;學生富有創(chuàng)意的想象,筆者的驚喜溢于言語;學生的每一個進步,筆者把歡喜寫地臉上……笑,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笑,讓筆者贏得了學生們的信任;笑,讓筆者獲得了另一種權威——親其師,信其道。
教育,一旦觸及學生的生命需要,必將創(chuàng)造出令人矚目的奇跡;離開了需要談教育,無異于舍本逐末,又如何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因此,關注生命的需要,是教育走向智慧、走向成功的前提。
二、關注生命的個性
教育的根本任務就在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潛能,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讓個性由依附走向獨立,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內斂走向凸顯。關注生命的個性,要創(chuàng)設寬松的氛圍。
記得在七月一日前夕,為慶祝建黨100周年,根據學校的工作安排,筆者布置學生組織開展“童心向黨,傳承紅色基因”的主題班會活動。筆者無暇輔導,只在班會課上簡單地說了幾句,鼓勵學生自由、大膽地開創(chuàng)這個班會活動,筆者全力支持。轉眼間,主題班會課時間到了。筆者一走進教室,就被一股濃烈的氛圍感染了,墻壁、黑板、屋頂都布置一新,就連日光燈上也蒙了一層漂亮的彩紙?;顒娱_始了:學生們有的朗誦自己為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寫的詩歌;有的用畫筆描繪家鄉(xiāng)新貌;有的合作展覽自己拍攝的照片,歌頌黨恩……一節(jié)40分鐘的班會課,學生們在自主的活動中自由地展示著自己的創(chuàng)意,生命呈現(xiàn)出斑斕的個性色彩。
“無心插柳柳成蔭?!睂W生們用事實告訴筆者:什么是生命的個性。也促使筆者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對象,并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個性是豐富的,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寬松的氛圍是個性自由翱翔的天空,是個性自由流淌的小溪,是個性自由穿透的陽光。教師任何的勃然大怒、嚴厲呵斥、橫加干涉、冷嘲熱諷,都只會扼殺一個個創(chuàng)造的萌芽,使個性陷入依附、封閉和內斂。
三、關注生命的發(fā)展
在新教育實驗發(fā)起人朱永新看來,教育最應該關注學生的生命發(fā)展。關于生命,他認為,可以理解為三重意義: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而教師在關注學生生命的發(fā)展時,應重視信賴的要素。有信賴才有交流,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信賴,是生命發(fā)展的助力。
如,在教學《珍珠鳥》一課時,筆者先讓學生在自由的平等對話中,體會“我”對珍珠鳥的呵護備至,珍珠鳥對“我”充滿了信賴,和“我”越來越親近,體會到人與鳥之間那種美好的情意。在教學文章的最后一句話——“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睍r,筆者在引導學生在理解這句話基礎上,用飽含深情的語調說:“信賴,產生的基礎是愛,是尊重,是理解,是關心。學了這篇文章,對這句話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嗎?請在課文的插圖旁邊寫上你對信賴的理解吧!”學生們在激情中欣然寫下了這些語句:
信賴是一座橋,讓我們心靈相通,真情相融;
信賴是一盞燈,讓我們前進的路更明更亮;
信賴是一首歌,讓我們的生活在歡樂的歌聲中飛揚;
信賴是一幅畫,讓地球家園的每一個成員更融洽、更和諧;
信賴是一抹陽光,讓我們的生活五彩繽紛,絢麗多姿;
信賴是一縷春風,讓我們的笑聲在美麗的春光中蕩漾。
……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筆者讓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人與鳥、人與自然的生命和諧的“感動與交融”。正是在這“人與自然”的對話中,學生們通過思想碰撞,拓展著他們的生活經驗,理解了信賴的含義,理解了“人”的生命意義。這樣的課堂也必將在學生人生的底色上著上濃濃的一筆。
關注生命,我們的教育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關注生命,我們的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關注生命,我們的教育綠意盎然,生機無限。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