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子健
【摘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近年來,語文課程改革的其中一個突出亮點就是“語文課外閱讀學習”,其不僅僅順應了語文教育課程改革的內在要求,而且還滿足了新時代對語文綜合性人才的需求。語文課外閱讀打破了傳統(tǒng)語文課堂枯燥、封閉的教學狀態(tài),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并未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語文課外閱讀的培養(yǎng)。本文就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培養(yǎng)策略進行討論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培養(yǎng)策略
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去,博覽群書,不僅僅是字詞句的積累,更加是對祖國語言文字素養(yǎng)潛移默化的熏陶。鄉(xiāng)村小學的學生課外閱讀情況不理想,知識面僅限于課堂教學內容。并且多數情況下,課外閱讀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教育部門多次下文強調,加強學生課外閱讀的培養(yǎng)。針對這種狀況,筆者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課外閱讀開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家長的重視與配合
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是開展推廣課外閱讀關鍵一環(huán),對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起著不可或缺的的作用。關于家長參與課外閱讀的有關行動,如家委會。家委會的主體是家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培養(yǎng)的關鍵力量也是家長。家長的任務有分享學生課外閱讀的點點滴滴與帶頭讀書等,讓家長在陪讀的基礎上,豐富家庭教育專業(yè)技能,讓家長主動參與到班級閱讀活動中來。家長不僅僅是參與者,更加是策劃者,如設立家長讀書會,學生參與率將會更高,這樣,家長也就是課外閱讀引路人。
二、形成學校讀物系統(tǒng),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
順應國家形勢,把握主流方向。每年,國家有關部門都會在暑假與寒假大力推介各種課外閱讀書目,國內的、國外的書目一應俱全。國家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多讀一些傳遞正能量的且維護與宣傳正義、熱愛國家、思想內容健康的讀物。如唐詩宋詞,特別是電視臺也在播放的四大名著。比如,在學《草船借箭》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三國演義》,請他們向同學講授自己最喜愛、理解最深的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渴望了解更多《三國演義》的精彩故事,以擴大閱讀范圍。
經典的國內外文學作品,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國家情懷、情商、智商與正確的是非觀念等方面的培養(yǎng)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筆者在此特別推薦國內文學作品《茶館》。知識面寬廣對學生將來的為人處世與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響。教師可以適當在課堂上進行課外拓展,如上完了《景陽岡》,可向學生介紹《水滸傳》等。筆者曾向學生推薦一些適合閱讀書目:如,《王爾德童話》《中外經典科普故事》《幻城》《伊索寓言》等。頂層設置,精挑細選,組織專門的教師隊伍,形成學校一套讀物系統(tǒng)地向學生推薦,科學性、連貫性地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推薦各年級學生去閱讀,分享交流。
三、課外閱讀集體活動與適當競爭的培養(yǎng)策略
課外閱讀活動需有組織、有計劃,且有專人負責量化管理。在學生的群體中成立相關活動小組,小組內評出課外閱讀先進個人,小組之間評定先進小組。沒有對比、沒有評比就沒有前進力量,教師可給先進個人與集體頒發(fā)榮譽證書。適當且正確的競爭比起優(yōu)秀學生、優(yōu)秀班干部評比,更有激勵性與挑戰(zhàn)性。此外,教師可以不定期舉辦讀書會、故事會、朗誦會,讓學生互相分享課外讀物精彩片段,而后互相分析課外閱讀收獲。成立活動小組是不斷激勵學生課外閱讀靈丹妙藥,讓學生學有所用。只要是正確、適當、有益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閱讀,我們都應該大力支持且堅持不懈。閱讀的知識面不應該局限在學校、家里,生活是個閱讀的絕佳平臺,生活處處有閱讀價值,學生借助互聯(lián)網,無限拓展閱讀空間。
四、課外閱讀興趣與學生積極性的培養(yǎng)策略
大多數學生,對課外閱讀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課內閱讀,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目標性比較強,往往要求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課外閱讀目的性較弱,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來選擇閱讀書目,在此過程中往往有意外、驚喜的發(fā)現(xiàn)與收獲。這份驚喜與收獲,是激勵學生愛上課外閱讀的中堅力量。學生主動性與積極性更強,興趣自然就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體驗到課外閱讀給他們帶來的愉悅,要讓學生覺得“可圈可點”,引導他們把空閑的時間放到課外閱讀上。比如,筆者讓學生了解廣東省地級市知識、收集廣東名人故事、收集有關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歷史的知識。這樣,學生或小組有任務、有目標地進行課外閱讀以收集材料并匯報,教師可就此在小組之間評比見多識廣優(yōu)秀小組等。此等做法能夠更大限度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中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讀規(guī)定書、行固定之事的模式,這樣的方式既削弱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又過分強化了教師的主導地位。
教師應當加強課外閱讀的趣味性,圍繞著“趣”字下功夫。監(jiān)管激勵連續(xù)性很重要。教師可組建興趣小組,開展“我讀書、我快樂”主題班會。形成分年級、分階段且不斷完善、更新的課外閱讀指導系統(tǒng)。讓每一個學生徜徉在書海中,領悟中華文化精粹,在書的海洋中去積累語言,陶冶情操。課外閱讀彌補了課內知識面較狹隘的短板,其不僅僅局限于紙質讀本,有聲讀物、網絡自媒體等,大大增加了可讀性與趣味性,也能調動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長效性。生活處處有閱讀價值,因此,教師應該借助互聯(lián)網,無限拓展閱讀空間,幫助學生深入閱讀。
參考文獻:
[1]翟建勇.小組合作學習的批判性反思[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4.
[2]孟凡紅.農村小學如何開展讀書活動[J].現(xiàn)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4.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