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娟
摘要:從古至今,寫作教學一直都是語言教學中的一個最大難點,霸占著學生升學考試的重要得分部分之一,是一個引起社會關注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寫作教學也成為了許多教師教學的瓶頸。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對語文老師來說是一大重點,語文作文的學習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大難點。所以,要想教好小學語文作文就需要語文老師做到以下幾點。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探究
語文作文寫作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和表達能力,也決定了學生是否能與外界進行一個很好的交流。把作文生活化,也就是把生活中的語言轉化為書面的文字,但是要想把文字寫得足夠完美,就需要真正的寫作實力。然而,我國小學教育現存的問題就是語文作文教育沒有達到生活化,與真實的生活軌道脫離,導致學生談"文"色變。教學中應該注重將實際生活與作文內容相聯系,讓學生能夠用在生活中學到的東西用到寫作當中。本文就如何將生活融入到語文作文教學中進行思考和研究。
一、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及現狀
在小學教育中,為了適應我國新課程改革,在進行素質化教育的同時,還要有效地把課本融入到生活當中,從而讓學生能在學到知識的時候感受生活的魅力,進而提高語文教學水平,語文教育生活化的意義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一)有利于豐富學生的作文內容小學生在寫作文時都會遇到沒有思路的情況,不知道該寫什么,缺少閱歷,大腦中沒有足夠的內容。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作文就會比較空洞[2],沒有具體的情感和內容,質量自然不高。語文作文生活化的教學指導可以改變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實際進行寫作,從周圍尋找寫作素材,用有效的方法提取寫作內容,讓學生可以更高效地練習寫作。
(二)有利于學生表達自身的思想情感作文本來就是作者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開展生活化的改革,能讓學生通過對各種語言知識的運用,實現對情感、思想的生活化表達,形成具有自己個人特色的表達形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二、語文作文教學的策略分析
一切的文字表達都來源于生活,但是學校的活動場所畢竟有限,要想讓學生體驗社會,就必須帶領他們走出課堂。教師可以組織外出活動,比如春游,寫生,參加比賽等,并且做好筆記,寫出對活動的感受,鼓勵學生對活動提出自己的建議和見解,這樣能夠讓學生積累足夠的非常好的寫作素材,因為這種素材有真情實感,并且獨一無二,所以學生們一旦運用貫通,那么寫出的作文便是充滿了情感的好作文。
寫好一篇作文的開始,便是寫日記,寫日記不僅能使一天的生活記錄下來,而且能為寫作積累生活中的素材,提高寫作能力,長期堅持,還能開拓視野,提升對生活的熱愛,也能讓學生懂得怎樣去創(chuàng)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智者。
(一)結合學生作文需要,引導學生積累生活化素材在寫作中,具體的素材是不可缺少的。生活是寫作素材的來源。教師指導學生將生活作為寫作素材,不僅可以讓作文更富有生活氣息,而且可以讓學生言之有物,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3]。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察和交流生活的細節(jié),不斷積累各種作文素材,奠定寫作的基礎。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落花生》一文時,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閱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對花生的情感,并讓學生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然后,讓學生回憶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分析生活中有哪些相似的例子,如白楊樹的精神、太陽花的精神等,并與同學交流、合作、探究,提高信息搜集與處理能力,實現積累生活素材的目標。
(二)結合作文題目要求,引導學生進行生活化表達教師指導學生進行作文生活化練習時,可以通過設定具體的題目,讓學生進行生活化表達。這樣,學生的作文會更靈動、更符合實際生活,也更容易讓讀者產生共鳴。作文的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例如選擇一種他們在生活中接觸過的動物作為仿寫對象,利用生活化的語言,描述這種動物的特點,從而實現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及提高。
(三)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引導學生表達自身的情感在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的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就要重視其自身情感的有效表達,改變過去小學生作文情感空洞的情況,讓學生更好地表達思想、情感。教師可以結合各種案例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引導學生在寫作中表達主旨,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明白為什么要寫作文。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慈母情深》一文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析課文的主旨,圍繞慈母情深的故事,讓學生品讀環(huán)境描寫和人物細節(jié)描寫的重點段落,了解母親工作的艱辛及母親對"我"讀書的支持。然后,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介紹各種包含美好情感的案例,如邱少云為了不暴露部隊的埋伏點,忍受烈火燒身的痛苦,伏地不動,直到犧牲。教師要安排學生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進行情感的表達,提高作文生活化教學的效果。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積極積累生活素材,練習生活化的語言表達,從而根據寫作需要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新課改指出,語文教學要與生活做起聯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用于寫作。小學語文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還能提高觀察及空間想象能力,從而提升學生基本的寫作素養(yǎng),讓學生在學習中思考生活,在生活中思考學習,進而提升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顧予迪.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9):147.
[2]王翠貞,王梅霞.探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的具體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17.
[3]魏玉梅.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寫作生活化教學[J].天津教育,2020(2).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五原縣第一完全小學 015100